【資料圖】
內容來源:光宇吐樓市
房地產走到現在,一些政策總會隨著市場的發展而需要出來或消失,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只有與時俱進,才能體現和時代的共同進步。
每隔一段時間,關于取消期房預售制度和公攤面積的話題就熱鬧一陣,最后不了了之,特別是每年的這個時候更是討論激烈。
繼“建議取消買房公攤面積”被熱議之后,3月9日,“女子購74平米房僅得40平米”的新聞,也占據了熱搜榜單。
之所以這兩個話題總是備受熱議,其實與我們普通老百姓買房息息相關,一點都不亞于對房價的討論。就連經濟學家馬光遠都說,房地產領域最該改變的兩大問題:一是取消公攤面積,因為其中貓膩太多,水太深;另一個就是預售制。
的確如此啊,老百姓辛辛苦苦攢錢好不容易買到一套房,結果100平米的房子可能到手才不過70平米,甚至可能都不到。最可氣的是你根本就不知道。
因為是預售,你也不能有直觀上的感覺。預售就是房子連見都沒見,開發商就已經拿拿到了錢,或許只是剛開始挖個坑你就得交房貸了,似乎對購房者有太大的不公平。
我認為不能完全否認期房預售制吧,也不能說絕對不公平,因為起初就是照顧到開發商對資金的欠缺和購房者一時湊不夠錢才想出來的辦法,開始的時候一定程度上都還好。
但慢慢地,這種模式逐步暴露了各種弊端和問題,導致人們都很討厭期房預售。前段時間,經濟日報的文章《大力推動商品房現房銷售》把期房預售取消的話題再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這也代表了國家對期房預售制度的態度,“主管部門明確提及現房銷售,這也是住建部首次提出現房銷售模式,表明未來,實行多年的商品房預售制度面臨較大改革空間,現房銷售或將成為大勢所趨?!?/p>
雖然沒有明確期房預售制會在短時間內取消,但是這個制度的改革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關于期房預售的話題還沒有消散,緊接著,關于公攤面積的話題也再次引發熱議。
盡管住建部澄清,公攤面積3月1日起增加是誤讀,但“住建部新規公攤面積不增反減”的文章依然鋪天蓋地。這個問題從何而起呢?源于一部民用規范。從今年3月1日起,將正式實施住建部發布的《民用建筑通用規范》。
規定,建筑面積應按每個自然樓層(地)面處外圍護結構外表面所圍空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所以,很多人解讀出,外墻面積將計入公攤面積。這就意味著購房者的實際得房率進一步減少。
盡管有人反復強調,這跟增加公攤面積基本上沒有關系,因為公攤面積并非按照這個民用規范來計算,同時住建部也澄清,這個標準是建筑規范,不是測繪規范。也就是說這是兩碼事。
但仍然阻擋不了大家對此規定的大討論。原因何在?很簡單,先不說他們看了澄清沒有,即使看了,他們依然沉浸在他們的理解里。其實,他們不關心這個什么標準,他們只想不再被公攤面積所困擾。
哪怕是虛晃一槍,老百姓對于公攤面積的熱議依然占據著新聞的頭條。所以,他們誤讀并不重要,重要在于關于公攤面積的改革到底有沒有推進。
事實上,到現在為止,依然有不少開發商認為,如果突然取消,開發商心里一定會不平衡,從而忽視了小區內的公共設施及小區內的公共設施品質的打造。同時,還有專家也附議,公攤面積如果取消,開發商利潤將會減少,于是就會選擇提高房價。所以,一旦公共攤面積被廢除,全國房價很有可能再度上漲。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他們如果不這么說,我反倒還好,越是這么說,公攤面積取消的迫切性就越嚴重。這就說明真的是戳到他們的痛處了。雖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到一些進展。
但是此前的一些央媒倒是對公攤面積提出了不少的質疑。
經濟日報表示,購房者之所以對“公攤面積”積怨已久,主要不在于公攤面積的大小,而在于公攤面積不透明。為公攤付的這部分購房款成了一筆糊涂賬。如果公攤面積不實,不僅可能多付了購房款,未來的物業費和取暖費也都將隨之多支付。應該說,當前公攤面積的計算因為不透明而缺乏公信力,信息的不對稱可能讓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轉變為以套內使用面積交易很難一蹴而就,可以分步驟、分階段逐步進行調整。當務之急是,堵住當前公攤面積帶來的漏洞。
此外,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內部版》在文章《別再讓買房像開盲盒》中建議取消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就像老百姓開盲盒,撞運氣。當前亟須將取消公攤面積納入規劃中。隨后,新華社也對該文進行了轉發,文章認為取消公攤面積要從源頭上避免大量矛盾和糾紛,可以探索用套內面積替代建筑面積計價。一時間再次將“取消公攤面積”的話題發酵。
我記得好像是2018年,人民日報、新華社雙雙發文怒懟“公攤面積”損害了百姓利益。后來央視也才對此進行了報道,并且還采訪了新華社的當事記者,“其實最難的就是法律法規制度。抵觸最大的就是房地產開發商?!?/p>
可能還有專家表示,取消公攤面積房價也降不下來,我想說,能不能降下來那是另一回事,但希望讓老百姓消費得明明白白,而不再是一筆糊涂賬,這個答案該揭曉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