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鄭州市區民辦初中學校電腦派位舉行。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8所民辦初中學校共錄取了2008人。對于報名參加民辦初中學校的家長和學生來說,懸著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終于落下。
與往年相比,今年民辦初中學校電腦派位略顯“慘淡”,連續四年報名人數劇減,“民辦初中不香了”,在不少人看來,一個時代落幕了,民辦初中涼涼成定局。
報名人數“四連降” 民辦初中跌落“神壇”
連續四年“遇冷” 民辦初中不香了
6月29日上午,鄭州市區民辦初中學校電腦派位舉行。今年,鄭州市區共有4924名學生報名民辦初中學校,比去年減少15112人,這已經是鄭州市區民辦初中學校連續4年報名人數下降。
根據鄭州市教育局官方提供的數據,2021年,鄭州市區共有20036名學生報名民辦初中學校,比上一年減少8430人。2020年,鄭州市區共有28466名學生報名民辦初中學校,比2019年減少5298人。
當然,報名人數減少,帶來的就是參與電腦派位學校數量的減少。根據相關政策,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初中學校,實行電腦派位錄取;報名人數未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初中學校,實行“注冊入學,直接錄取”。
縱觀這4年參加電腦派位的學校數量來看,連續四年,需要參加電腦派位的學校由32降為27,再降為21,直至今年的8。參加電腦派位的學生數也由2020年的2.6萬人,降到2021年的1.7萬人,再到2022年的3713人。
無論從報名人數還是從需要參加電腦派位的學校數據足以證明,民辦初中學校的熱度降得明顯。有家長不禁問道:難道民辦初中真的要涼涼了嗎?
從擠破頭到生源不足 民辦初中跌落“神壇”
29日中午12點,家長們可以查詢電腦派位結果。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家長們顯得格外冷靜,并沒有像往年那樣奔走相告。
“命中率太高了。”不少家長直言。
家長們所言不虛,根據鄭州教育局提供的數據,今年,參與電腦派位的8所學校中,除了中原領航實驗學校,計劃招生150人,免試直升生達115人,派位錄取35人,而報名人數則是367人,錄取比例達10:1,除此之外,其他學校除了鄭州市金水區新奇初級中學和鄭州市金水區一八初級中學的錄取比例超過了2:1,其他5所民辦初中學校則都在2:1之內,這也就意味著,報名的學生中,不到兩個人就會有一個人被電腦派位“搖中”錄取。
除了錄取比例升高,再仔細看這些,不難發現,一些曾經在家長心目中曾經高不可攀的民辦初中,連續兩年沒有報滿,一些被家長們譽為神一般的民辦初中,報名人數也不過如此。
“一個時代落幕了!”家長們直言,民辦學校繁榮的場景將永遠成為過去時了。
民辦初中學校“涼涼”早就有跡可尋
其實,除了這些數據,不少敏感的人早已捕捉到民辦初中學校不吃香的苗頭。
曾經,民辦初中學校是家長心中的“金字招牌”。很多人選擇去民辦初中,主要是沖著好生源去的。
為什么會有好生源?這一切源于以前民辦初中的特權。一些民辦初中一方面與公辦初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另一方面,前些年,無論公辦初中如何招生,民辦初中先于公辦初中招生,優先就意味著有“挑頭”。
從2019年開始,鄭州市區初中招生開始試行公辦、民辦初中學校同一平臺、同步報名,探索同步招生。2020年,鄭州市區實行公辦、民辦初中學校同步報名、同步錄取、同步注冊學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全部實行電腦派位錄取。
失去“優先”錄取權的民辦初中已經有了降溫的苗頭,但當年,對于不少家長而言,他們依舊對民辦初中有所“期待”。
2021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出臺了《教育部關于規范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里面提到“公參民”學??赊D為公辦學校的四種情形。同時,也提到公辦學校不得以舉辦者變更、集團辦學、品牌輸出等方式變相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等等。義務教育階段“公參民”學校落幕讓不少民辦初中學校失去了“靠山”。
還有一份文件則是修訂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里面提到,“未來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規模(民辦初中、小學在校生人數占義務教育在校生總數的比例)不超過5%。”
沒有靠山、嚴控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規模,這無不昭示著民辦初中的“盤子”越來越小。
2022年,民辦初中學校招生再受“重擊”。今年,教育部、省教育廳提出,要全面落實公民同招,堅持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優先滿足學生所在區學生入學需求。這一政策限定了民辦初中學校招生范圍,一些亂象的滋生土壤也將不復存在。
“民強公弱”現象正在悄悄改變
與民辦初中學校報名人數斷崖式下滑相對應的是,公辦初中正在逐步崛起,“民強公弱”的現象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其實早在2019年,鄭州市民辦初中學校招生方式和錄取原則改為電腦隨機派位和學校面談相結合的方式,兩者比例為4:6時,鄭州市區不少優質生源已經開始有回流公辦學校的跡象。
與之相匹配的是,2018年9月12日,鄭州市發布了《鄭州市“新優質初中”創建和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簡稱《計劃》),經過3年的創建與培育,2020年,鄭州市確定了95所學校為鄭州市首批“新優質初中”,確定18所學校為“新優質初中”創建單位。
有了政府的認可,再加上優質生源的回流,這也大大激發了優質公辦學校的辦學積極性,辦學成果自然不會差。
這幾年,隨著民辦初學校中壟斷優秀生的時代已經過去,公辦初中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的同時,數量及招生計劃也在逐年攀升。
根據鄭州市教育局官方的數據,2021年,鄭州市內九區普通初中共下達計劃1799個班,比2020年增加222個班。其中公辦初中1452個班,比2020年增加227個班。2022年,鄭州市區普通初中共編制招生計劃1829個班,比2021年增加了22個班,且公辦初中占比為96.28%,民辦初中占比為3.72%。
小升初改革能否去除家長們焦慮的“病根”?
盡管每個孩子都可以上初中,但一直以為,“小升初”還是讓家長們最為焦慮,
尤其是近幾年,小升初政策年年改革,已經讓家長們不淡定。而今年,鄭州市區繼續招生的民辦普通初中有31所;停止招生不停止辦學的民辦初中有19所;停止招生且校址用于舉辦公辦普通初中的學校有4所。
此次改革又讓曾經對民辦初中鐘情的學生及家長已經更為糾結:學校停止招生,師資力量是否穩定?今年繼續招生的民辦學校,會不會在未來某一天也停止招生?今后,民辦初中學校還可以選擇嗎?
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未來,民辦初中在數量及規模上一定是大幅縮減,但真正能生存下來的民辦初中,一定是要靠質量和特色吸引一些家長自愿放棄免費的公辦初中去就讀。
另一方面,于公辦學校而言,還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根據鄭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五年內,鄭州市將創建和培育“新優質初中”165所。同時,鄭州市也將規范名校托管辦學的基本模式,組建一批“名校+”教育發展共同體,通過開展集團化辦學、學區制、區縣合作等途徑,實現城鄉間、區域內、校際間在管理、師資、課程、文化等方面互通互融,帶動薄弱學校的發展提升。經2—3年創建,實現鄭州市優質教育資源均衡擴展。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里面提到,“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地方,積極穩妥推進多校劃片,并將熱點學校分散劃入相應片區,推進片區間優質教育資源大體均衡。”
鄭州會不會實行多校劃片,目前還不太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說,以前公辦初中、民辦初中是在同一賽道競爭的話,那么,以后,公辦初中和民辦初中將是在不同軌道上前進,新的競爭與改革也將來襲,這些競爭與改革能否根治家長們的焦慮,一切有待于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