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將至,不少家長會選擇讓孩子在暑假學習舞蹈,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舞蹈培訓市場規模正在逐年增長。而在企業數量方面,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6.1萬家舞蹈相關企業。其中,82%的企業注冊資本在200萬元以下,71%的企業成立于5年之內。換言之,相當一部分舞蹈培訓機構,屬于小微企業,規模較小。
舞蹈行業有多火,看看電商平臺上兒童舞蹈服裝的銷量就可見一斑。舞蹈培訓主要針對少兒,其市場規模逐年增長,與0~14歲兒童數量近幾年持續維持高位不無關系,加之舞蹈培訓機構門檻較低,市場已經下沉至縣一級,自然令市場前景被看好。
不過,行業門檻較低也往往會導致市場出現“小、散”的現象,“作坊”式的舞蹈培訓機構,在許多地方并不鮮見,特別是中小城市。
但是,這樣的“小、散”式機構并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一方面,小機構資金池緊張,風險承擔能力有限,舞蹈培訓多為預付款消費,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停課最終關門的舞蹈培訓機構數量并不少;另一方面,與其他藝術培訓不同,舞蹈培訓主要是身體培訓,有相當一部分難度較大的動作,存在一定的風險。近一段時期,因少兒舞蹈培訓過程中出現事故,導致兒童受傷,甚至出現兒童脊椎受損、終身受到影響的事件,頻頻見于媒體。
畢竟,不是每一個兒童的體質都適合學習舞蹈,都適合練習高難度動作,就如同電影《我們在天上》中想要練體操的女主人公一樣,更何況兒童身體較弱,其所能承擔的壓力也與成人不同。但是,家長望女成鳳之心,加上個別機構為了更多盈利空間對身體條件有限的學生“來者不拒”,師資力量和安全措施又跟不上,悲劇就有可能發生。不管這樣的悲劇最終由誰擔責,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卻是難以挽回的。
正因如此,舞蹈培訓行業需要規范化,一個合格的機構應當有什么樣的器材和教室、什么樣的安全設施、什么樣的專業師資,如何進行有效監管,不能是“一張白紙”或是一筆“糊涂賬”,應當有明確的規定,行業管理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應當盡到責任。
而這樣的規范化,也可以促使舞蹈培訓行業向規模化、系統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有利于行業健康成長,也有助于這一行業在青少年美育教育中,更好地發揮補充性作用。(記者 趙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