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已經結束。“新高考”背景下,深圳的高校又會出現什么新變化?記者日前從各個高校獲悉,今年深圳高校積極應對變化,主動求變——增加新專業、開設新學院,同時在招生模式上大膽嘗試,“變”出新規則。而“萬變不離其宗”,深圳高校所做出的一系列創新,目的都是為增加“核心競爭力”。
新專業:緊貼社會需求
深圳技術大學正處在飛速發展期,今年新增專業達到8個,分別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智能醫學工程、藥學、藝術與科技和英語。深技大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增的8個專業均聚焦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圍繞建設高水平應用型高校的戰略目標,結合學校的學科建設要求和人才培養定位,進一步優化專業布局,促進多學科多專業協同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今年新增了4個專業,分別是:藥學、臨床醫學、生物科學、化學。該校協理副校長蔡小強表示,這是應對深圳的實際需要。他說:“深圳的經濟發展非???,正在快速成為世界著名的大型城市,人口很多,我們在醫學、藥學方面的布局相當大程度上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我們會培養尖端、國際性的醫學人才;另一方面,通過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建設,給深圳提供更多高端的醫院。”
南科大今年也獲批新增4個本科專業,分別是工業設計、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海洋工程與技術、智能醫學工程。該校學生在入校一年后,再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社會需求自由選擇專業。
新學院:瞄準未來前沿
今年,港中大(深圳)首批招生的兩個學院成為令人矚目的焦點。
其中,港中大(深圳)醫學院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學及港中大(深圳)2019年1月簽約共建,今年招收第一批臨床醫學本科生約30人。從已經結束的綜合能力測試看,報考臨床醫學的考生必須參加全英文口試,測試內容包括對醫學事業的熱情、醫學相關常識、同情心及同理心、判斷及溝通能力等,對考生的綜合素養要求頗高。
按照規劃,到2030年,港中大(深圳)醫學學科群將完成基本布局,以臨床醫學為核心,涵蓋基礎醫學、醫學生物信息學、藥學、公共衛生、護理、中華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健康學科,建成培養本、碩、博各類健康科學人才的教育體系,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輸送醫學專業高端人才。
港中大(深圳)音樂學院也在今年首次招生。音樂學院由世界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鋼教授擔任首任院長。今年,音樂學院面向廣東省招收第一屆音樂類本科生共8位,分別是:音樂表演(聲樂)3位、音樂表演(鋼琴)3位、音樂表演(小提琴)2位。
港中大(深圳)音樂學院以培養學術和表演能力兼具的高端人才為目標,將建設成為科研、教育、創作、藝術實踐和音樂文化生態“五位一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專業體系,計劃到2030年,音樂學院全日制學生達到1000人。
新模式:招生各出奇招
今年,包括廣東在內的多個省份,首次實行“新高考”模式。對于考生來說,報考理想的院校、選擇心儀的專業,都面臨新挑戰。
為了讓考生不至于在選擇專業時太糾結,港中大(深圳)此前就已經嘗試采用新型的按試驗班大類招生方式,僅設3個試驗班大類:經濟管理試驗班、人文科學試驗班、理科試驗班,學生在選課前可按照試驗班選擇要求充分了解學院及專業優勢,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選擇學院,大一結束時學生在所屬學院的所有專業內自由選擇主修專業。這樣的大類招生模式,為考生提供了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學院和專業的機會,而且不再受具體專業的招生名額的限制。今年,港中大(深圳)繼續沿用這種招生模式。
深圳大學則選擇“反其道行之”。“應對新高考,深大今年不同于其他高校,推出‘小類招生’,希望能增加考生選擇專業的確定性,幫助學校招到更適合的學生。”日前,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清泉如是說。
據悉,深大的“小類招生”是主要以學院(部)為單位,同一專業組內的專業(類)高度相關,避免跨學院(部)/學科“組團”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給予考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鼓勵考生以興趣為導向選擇專業,幫助考生“鎖定”感興趣的領域。部分有外語語種、身體條件、高考單科成績等特殊限制要求的專業(類)則獨立分組,避免考生因不符合特殊要求而被退檔的情況。“我們希望淡化專業,突出分類培養,但‘類’的劃分又相對明確,給考生填報志愿增加確定性。”李清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