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予以詳細解讀。據悉,截至8月20日,全國已摸排培訓機構38.2萬家,其中發現問題25.9萬家,按照邊摸排邊治理的原則已經整改4.5萬家,10月份將再次開展全國范圍的專項督查,確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訓機構的整改工作。
嚴格規范培訓行為
培訓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等均需備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下半年集中治理的重點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場地、機構設置是否符合標準,二是培訓行為,特別是超標培訓、超前培訓等問題。
根據《意見》,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布;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域中小學同期進度。校外培訓機構營業時間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業,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進行排名。此外,校外培訓機構的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課后服務作保障
中小學將普遍建立彈性離校制度
《意見》指出,各地要創造條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強化中小學校在課后服務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彈性離校制度。同時,《意見》強調,堅決防止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各地可根據課后服務性質,采取財政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有關部門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應當適當考慮學校和單位開展課后服務因素;學校和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給予適當傾斜。中小學生是否參加課后服務,由學生和家長自愿選擇,嚴禁各地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
《意見》要求中小學校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發布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學校教學計劃,開足、開齊、開好每門課程。對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要堅決查處并追究有關校長和教師的責任;對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要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有關教師的教師資格。
強化日常監督管理
全面推行黑白名單和負面清單制度
在強化監督管理方面,呂玉剛表示,各地要完善日常監管,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落實年檢年報制度。校外培訓機構證照實行年檢和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對經年檢和年報公示信息抽查檢查發現問題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直至吊銷辦學許可證,追究有關人員法律責任。要求各地全面推行黑白名單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通過審批登記的,在政府網站上公布機構名單和主要信息,對有負面清單行為的機構列入黑名單。目前,北京、廣州等地正在開發校外機構管理信息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培訓機構依法、規范、誠信經營。據北京市教委副巡視員馮洪榮介紹,目前北京市的信息化平臺到今年年底基本建成,它擁有三種功能,一是發現問題的平臺,二是未來要服務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平臺,包括民辦機構的登記、準入、課程管理、信用管理、白名單、黑名單等都要在這個平臺上呈現,三是這個平臺還會跟學籍管理系統對接,將有利于從多個方面來掌握學生課外負擔的情況。
馮洪榮認為,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是個系統的、長效的工程,在集中治理以后,將會進入長效治理階段,我們需要探索建立起比較強大的執法力量,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橫向聯合綜合執法,依托工商、民政等已有執法力量和教育部門的銜接形成執法合力,另一方面教育部門也需要加強自己的執法力量。據了解,目前,北京市部分區教研隊伍、教育系統當中的一些人員正在通過專兼職的方式來充實執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