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滬上各大兒科醫院內分泌科再度開啟“暑期檔”。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科診室外,“小胖墩”的身影隨處可見,八九歲就“體重過百”的孩子并不少見,甚至還有孩子五六歲就患上了脂肪肝。
“最近來看病的小患者比疫情前平均又增重了五公斤。”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生鄭章乾分享的數據不免讓人吃驚——受疫情影響,小朋友們宅在家,吃得好了,動得卻少了。兒童內分泌科就診率節節攀升,已超過去年同期數據,在兒童醫院和兒科醫院內分泌科,日均門診量分別都超過了600人次。相關專家提出,長輩一味“愛的投喂”,還不如鼓勵孩子“多運動、少靜坐、睡足夠”,爸爸媽媽身體力行和孩子一起做到,效果更好。
“多運動、少靜坐、睡足夠”,達標青少年僅5.12%
“最近剛來求診的小女孩,8歲,體重40公斤,已經來月經了。”上海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嬪說,其實小女孩去年就出現了早熟癥狀,但家人沒有在意,只當是胖。“許多家長的喂養方式并不科學,一味地把孩子塞足,唯恐營養不夠。但其實,食補過度反而成了毒。”她表示,小女孩特別愛吃肉,蔬菜、水果等幾乎不碰,而家人不僅由著孩子,還給她買來各式芝士、披薩等高熱量食物。
長輩一味地進行“愛的投喂”,最后很可能換來孩子一身病。李嬪稱,肥胖其實只是表征,令人擔憂的是背后一連串健康問題:性早熟、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代謝異常等。
近日,上海體育學院學校體育與學生體質健康研究團隊在《體育與健康科學》上,在線發表了我國首個兒童青少年24小時活動行為的實證研究——中國兒童青少年24小時活動行為的流行率、相關因素及其與超重和肥胖的關系。
調研全國超11萬名兒童青少年后,研究團隊發現,我國兒童青少年中,24小時活動行為的流行率(即每天同時達到1小時中高強度身體活動、閑暇時間內不超過2小時的屏幕時間和8-10小時(14-17歲)或9-11小時(6-13歲)的睡眠時長)僅為5.12%。展現較好24小時活動行為的兒童青少年發生超重或者肥胖的比率會大大降低。“簡言之,每天‘多運動、少靜坐、睡足夠’能夠有效促進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預防超重肥胖的發生。”參與研究的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教授劉陽告訴記者。
家長不妨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項目,帶著一起運動
這個暑假,王茹給12歲的兒子制定了一份簡單的運動計劃。每天早上起床后,到家附近的公園跑步一小時。在家期間,每隔兩小時,快速跳繩200下。王茹是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院長,“趁學校放假,我帶著孩子一起動。雖然他沒有減肥需求,但每天保持好的運動習慣其實是孩子正常身體發育乃至智力發育都需要的。”
以倡導綠色環保跑步著稱的順手撿跑團,今年暑假密集開出了針對社區青少年的撿跑活動“社區加油站—環保公益跑”,將垃圾分類與跑步相結合。每周5天,足跡遍布黃浦、長寧、浦東、寶山、閔行等區。“每場20個親子名額,由家長帶著孩子邊跑步邊撿垃圾,每次報名都是‘秒殺’。有的孩子第一次是家長報名帶著來,第二次就主動要求家長上網搶名額了。”主辦方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從市教委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間,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以“在燦爛陽光下”為主題策劃主辦了一系列中小學生暑假體驗活動。除了“社區加油站—環保公益跑”外,還有“律動一分鐘”親子跳繩、“秀出你的美”操舞展示等體育活動。
“孩子們通常喜歡趣味性活動,家長不妨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帶領孩子從被動參與轉為主動運動。”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教授王曉慧每年暑假,都會作為特聘專家參與指導巔峰減重夏令營。在她看來,游泳、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這些競技類運動項目既能充分激發孩子的運動興趣,也能達到全面鍛煉的目的。
標簽: 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