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政府印發的《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官方文件里,“支持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被不少媒體轉載加粗加黑。
中國有以人名命名大學的先例嗎?
“本科層次學校的審批權在教育部;省級政府只有高職院校的審批權,并且要在教育部備案。”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周光禮告訴中新網記者,按照已公開的資料,湖南要建的應該不是一所高職高專,而是高水平本科院校,而這必然要得到教育部的批準才能開建。
在國外以人名命名一所大學比較常見,比如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朝鮮的金日成大學,越南的胡志明市國家大學都是以人名命名。但在中國則比較少有,除了中山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等少數幾所,而它們的存在則有著特殊的歷史原因。
新中國成立以來還沒有以人名命名高校的先例。
據悉,教育部對于高校的設置、升級、命名等有具體規定:設置高等學校應依據其層次、類型,所設學科類別、規模,教學和科研水平及其所在地,使用體現學科特色的名稱。校名不能冠以“中國”、“中華”、“國家”的字樣,不得以個人姓名命名,不能使用學校所在省(區、市)以外的地域名。
為什么是錢學森?
錢學森與湖南并沒有特殊淵源。這位中國舉國尊敬的老科學家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錢學森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中部省份湖南擬籌建這所以錢學森名字命名的大學被認為是從“錢學森之問”而來。“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老科學家晚年的追問,也是整個中國社會的關切。
為了回應這個問題,2009年教育部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珠峰計劃”,選擇了17所高校進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點。開展試點的學校中就有以人名命名落實這一試點計劃的學院,比如北京大學的元培學院、浙江大學的竺可楨學院、南京大學的匡亞明學院等,無一例外都是以對該校歷史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老校長或科學家名字命名。
目前,中國大學中以“錢學森”命名的學院和班級有: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南昌理工學院錢學森學院等,也都是定位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其他,中國高校中以人名命名學院的還有: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湖南大學張藝謀藝術學院、四川大學吳玉章學院、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中南大學研究生院隆平分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四光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孫越崎學院、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常州大學瞿秋白政府管理學院、常州大學周有光語言文化學院、常州大學史良法學院、常州大學華羅庚學院等,都是以捐贈者或者與學校有歷史淵源的名人命名。
但這些都是大學下設的學院,沒有一所是以人名命名大學。因此湖南要以錢學森名字命名一所新建大學,主管部門多半不會獲批。
建高水平大學不必傍名人
實際上,湖南這所錢學森科技大學也只是暫命名,還沒有上報教育部批準。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記者,不排除地方有吸引眼球、引發關注的意圖,這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西部地區建設新學校的困境。但是建設一所新學校,除了各方關注,還要有長遠發展規劃、強有力的師資來落實。
周光禮表示,現在地方政府都意識到“創新驅動發展”,人才是支撐地方發展的關鍵,加上財力豐富,有辦高水平大學的意愿,如南方科技大學、西湖大學等應運而生。受此影響,近年來發展崛起的中部地區,在工業化進程中也感受到發展需要教育的支撐,瀏陽是長沙下轄比較富裕的縣級市,地理位置就在長沙傳統城區邊上,湖南想辦一所高水平大學也符合發展當地需要,但如何命名還有待商榷。
但如何辦好高水平大學,遠不是起個引人關注的名字就能辦好的。辦好大學需要時間說了算,雄厚師資、科學規劃、還要有相當水平的學生、相當水平的科研成果,而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建個錢學森大學就能解決“錢學森之問”,顯然過于簡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則提醒,大學命名除了要經過相關審批流程外,還要跟錢學森親屬溝通,得到認可才是對被命名者的尊重。
標簽: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