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INSIGHT視界
ID | weinsight
美國是中國孤兒最大國際收養國。
自1991年12月29日,我國頒布了《收養法》,開放了外國人收養中國孤兒之后,截止日前,已經有超過100000名中國孤兒被美國家庭收養。
這既是我國孤兒被它國公民領養的最高紀錄,也是美國公民領養它國孤兒的最高紀錄。
為什么美國人獨獨鐘情中國小孩?
首先,這跟我國有大量的孤兒有關。
眾所周知,中國人口基數大。因為歷史原因,我國有些地區一直存在著重男輕女的現象,再加上之前的獨生子女政策,女嬰被棄養的情況,屢禁不止,屢見不鮮。
同時,貧困也使一些人選擇棄養了他們的小孩,特別是那些身患重疾跟殘疾的嬰兒。這些,就造成了我國擁有大量的孤兒,特別是女孩兒。
其次,中國的孤兒,領養較其他國家,便宜,可靠。
要從中國,領養一個孤兒,手續費大概在15,250美金左右。
相較美國國內的100,000美金、南非的29,000美金和加拿大的20,000美金,便宜很多。
而且各種手續的辦理也非常簡單,整個審理的過程只需要1~2年時間。相對美國的5年,縮短了一大半。另外美國也有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的法律,規定跨國領養的小孩,45天就能正式成為美國公民。
而再看跟中國領養費用同樣便宜的一些國家,比如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他們有可能會在美國人確認領養之后,最后時刻把小孩偷偷換掉。相比之下,我們中國兒童的領養手續就嚴謹有保障,一旦確定就再不會變更。
與此同時,中國孤兒的健康程度,也是全世界最高的。
美國國內的孤兒,他們的親生父母很可能是癮君子。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孤兒,很可能是因為殘疾等健康原因被遺棄。
而中國的孤兒,絕大部分,都是健康的。被遺棄的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她們是女嬰,這占到了中國所有孤兒的90%。
而對于美國,他們領養外國孤兒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二戰。
作為當時少有沒有被戰爭波及的超級大國,二戰后,美國人領養了大批戰爭遺孤。自此,這種跨國領養,就逐漸成為了美國人一種習慣。
最近二三十年,美國的生育率并不高。由于節育跟晚婚等原因,讓很多家庭在想要添丁的時候,卻無法生育。
這時,他們如果要考慮領養的話,領養自己國內小孩,手續會非常復雜。
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領養的三個孩子分別來自三個不同的國家,被戲稱為“聯合國家庭”
美國政府對家庭領養的要求十分嚴苛,不僅要對領養人以及家庭成員進行采訪,還需要對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精神狀態以及家收入、債務消費、住房醫療等方面進行評估。倘若家庭成員中有犯罪經歷,領養資格可能直接被取消。
這些程序全部走完,即使領養要求被通過,通常也要5年后才能把孩子正式帶回家。
另一方面,美國本土可供領養的小孩也稀缺得很。
父母出事后留下來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被其父母的親人直接領養了。而且,也經常出現被領養孩子的親生父母因為把自己的親骨肉送出而感到后悔,鬧出官司的事件發生。
所以,這就讓更多的美國家庭,把領養的目光,投向了中國。
相比中國的重男輕女思想,美國人反而都更喜歡領養一個女孩。女孩被美國人領養的比例也占到了其領養總數的近90%。
為什么喜愛女孩?
他們認為,女孩會更加容易跟養父母建立起交流和感情。而且,女孩子長大以后就算遇到麻煩,也無非就是“偶爾叛逆”或者“不愛學習”這樣的小事情,而男孩子,一旦管教不當,就有可能去搶銀行或者成為黑幫,這是他們非常頭疼的地方。
這些在自己國家因為“重男輕女”被遺棄的女嬰,之后在異國他鄉得到的評價都是:聰明、懂事,成績都是A。
美國演員梅格瑞恩抱著養女Daisy。瑞恩曾說過,“Daisy是我見過的最可愛的孩子,她很漂亮,很聰明,總能讓人停下手中的事陪她玩。”
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與中國女兒楊樂意。洪博培說:“當我們在梧州第一次看到楊樂意的時候,我太太就肯定地說‘這就是我們的女兒!”
16歲的美國體操選手摩根.赫德,在去年蒙特利爾舉辦的體操世錦賽女子全能的比賽中,憑借完美表現,爆冷拿到了女子全能冠軍。成為了第八位獲得女子全能冠軍的美國選手。而她,實際上出生在我國廣西梧州,是個孤兒。兩歲的時候,才被美國人領養,帶去美國。
那么問題又來了,美國家庭在領養了這么多中國孤兒之后,會隱瞞他們的身世,阻止其尋根嗎?
踏入中國的尋根之旅
其實,大部分的美國領養家庭都不會隱瞞孩子的身世。
他們在小孩能聽懂話的時候,就會告訴他們自己的身世。甚至還會主動給小孩灌輸一些中國的文化,給他們穿中國的傳統服飾,使用筷子,一起過中國的節日。來幫助自己小孩加深與原生文化的聯結。
而且,通常一個想要領養中國孤兒的美國家庭,在申請成功之后,就會被安排來中國一周。
這一周的行程看起來有點像一個旅行團。領養夫婦們會被組成團安置在五星級酒店,完成法律文件之后,他們就會被組織游長城逛故宮吃烤鴨買紀念品這類的活動。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為了讓這個團的養父母彼此熟悉,并建立聯系。這樣回國后,他們通常就會自發的形成社交團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見面,平時也經常打電話,或者在Facebook上互動。他們領養的這些中國孩子,彼此也會互相稱呼“兄弟姐妹”。
身世,自然就不再是秘密。
美國人認為這樣更有利于促進這些孩子與家庭的感情,并能幫助他們以更好的心態融入到美國社會,找到自己在美國的身份歸屬感。
美國BBC電臺,曾經播出過一個感人的紀錄片。講述了一對中國雙胞胎被不同的家庭收養,之后經過雙方養父母的努力,又重新建立起聯系的故事。
這對被遺棄的姐妹,一個叫Mia,一個叫Alexandra。分別被一個美國家庭和一個挪威家庭收養,前后中間只隔了幾個小時。
領寶寶那天, 挪威的那對夫婦,專門從挪威帶過來了一條紅裙子,想要給孩子穿上。
而美國的那對,也在中國當地買了條裙子準備給孩子穿上,碰巧也是條紅裙子。
可能有些事情就是天注定的吧。。。
在辦完一切手續走出福利院大門的時候,這兩對夫婦居然碰上了。
他們猛然發現對方懷里抱的寶寶,幾乎穿著跟自己寶寶一樣的紅裙子。
于是兩邊開始互相聊起天來~~~
越聊越發現!兩孩子的生日居然是同一天!
而且兩個寶寶長的都很像!!驚訝之余,他們意識到,這有可能是對雙胞胎。
可是福利院方面卻不承認。
當時法律手續已經辦完,他們只好互留了聯系方式各自回國。
很多年后,雙方家庭為了確認姐妹倆是否是雙胞胎,給她們做了DNA測試。
于是,這對本來可能永遠無法再相見的姐妹,在雙方養父母的幫助下,于6歲終于相見了。
她們都很珍惜相見的機會,后來一直保持聯絡。對兩個小孩的成長,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Mia和Alexandra
跨國領養背后:身份認同是大問題
家里縱使萬般呵護,但成長的困惑總是難免。
早期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孤兒,現在很多也進入了青春期。
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成長期的困惑,以及青春期的焦慮。這些在被領養的中國孤兒身上,都體現的更加明顯,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過對自己身份認知的疑問。
在學校,同齡人的口無遮攔,老師偶爾的歧視,都會傷害到這些中國孤兒的內心。
白人小孩從他們身旁飛奔而過時,會用手拉起眼角、做侮辱性的鬼臉;明明自己英語流利、熟讀莎士比亞,進高中的第一天卻被老師要求去做英語測試才能選課……
這些,都是大多數在美國的中國孤兒,所擁有的共同經歷。
“我說著英語,卻長著一張中國人的臉。我長著中國人的眼睛,卻不會說中國話,所以在哪里我都覺得自己很別扭。”
這差不多就代表了她們的心聲。
“我以前很討厭學校。我的美國同學,不覺得我是美國人。而那些中國留學生也不覺得我是中國人……我覺得自己就像寓言故事里的蝙蝠。在寓言故事里,蝙蝠又不是鳥類的朋友,又不是哺乳動物的朋友。它兩邊都想討好,但兩邊都不喜歡它。”
”
不僅如此,這些被領養的中國孤兒,事實上跟那些“正宗”的Asian American也看不太對眼。
美國大多數的領養家庭都是一對白人家長和一個中國孩子的“標配”。所以她們從小的生活環境,都跟其他美國本土小孩的一樣。
而那些移民家庭的華裔就完全不同,他們通常都從小生活在唐人街、越南村這樣華裔濃厚的社區。在這些華裔眼里,這些來自中國的孤兒,其實反而更加“美國化”,就跟普通的美國人一樣。
這種identity crisis(自我認知危機),困惑過很多來自中國的孤兒。
一個叫做Liane的被領養的中國女孩,就常常痛苦的不斷問自己:“我到底是誰?”
因為嚴重的panic attack,她住過院?,F在雖然好多了,但各種環境和人為因素仍然能隨時觸發她輕微的恐慌癥。
這不是個例。
很多被領養的中國孤兒,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應該扮演什么角色?站在什么角度看世界?在同齡人面前,他們有種慣性的自卑,因為自己“不完整”的家庭,“不一樣”的長相……
在美國,每年都有收養子女自殺的新聞。更多的人會在青春期開始自殘,而家里人往往對于他們的狀況一無所知。
因為缺乏自信,Liane從不拒絕約自己出去玩的男生。
“我高中的時候,只要誰說我漂亮,我就跟誰約會,誰跟我告白,我就跟誰睡覺。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丑還是美……我長得和他們都不一樣。我看不出來。”
Liane的父母也曾經很努力地維系她和故土之間脆弱的紐帶——在中學時給她請中文家教,帶她去當地的春節聯歡,讓她看中國的電視節目……但Liane回想起來,她當時心里只有一種感覺:煩。
“你想象一下,全校都在追《暮光之城》, 都在迷Justin Bieber,我一個人在家學中文,簡直是個笑話。我特別怕我的朋友們覺得我不酷,是個國外來的怪人,所以我就總是借口不上課跑去同學家和他們一起看電視劇。”
現在再問Liane,關于中國的問題。她會很坦然的表示:“等我30歲,賺了錢,也許會帶著老公和孩子一起去看看,那個時候我估計已經很成熟了,不會再瞎想我當時是怎么被生下來的。”
有“回中國去看看”念頭的,不在少數。
很多到了一定年紀的中國孤兒,都會產生這樣的念頭。
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2012年夏天,被媒體稱為“耶魯女孩”的夏華斯(Jenna Cook)專程到武漢來尋親。
26年前,她在一個寒冷的初春被父母遺棄,臍帶還沒長好,身上只裹著塑料布。也是在那一年,中國首次對國外放開了收養政策,她被收養到美國,然后18年后考上耶魯大學。
“爸爸,媽媽:我多希望擁抱你們,謝謝你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 幾周之內,媒體瘋狂報導著她的尋親之旅。各大媒體都刊登了她的故事,包括《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官方媒體中央電視臺的幾臺節目都播放了關于她的紀錄片。
夏華斯在中國度過8周的時光。這期間,在她的中國“故鄉”武漢,她接到一二百個認親電話,與44個家庭見面、聊天,傾聽他們的故事,然后與36個家庭做了DNA比對,結果,皆是令人失望的陰性。
對此,她只能表示,“我永遠不會放棄,直到找到我的親生父母。”
耶魯女孩的故事,其實最后也告訴我們,一個被遺棄的小孩,只要用愛用心去呵護,也能成為最優秀的人才。
愛,沒有國界。人,也沒有差別。
只要給予最大的愛,任何小孩,都能回報你最大的驚喜。
讓人欣慰的是,最近五年,中國孤兒被海外家庭領養的趨勢,也已得到大大的改善。這全部要歸功于中國福利體系的越來越完善,以及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女性棄嬰已不再多見,近幾年,在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孤兒里面,占比最大的反而是殘疾兒童。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每一個降生的嬰兒,在沐浴同一縷陽光的同時,也能被這個世界,同樣的對待。這樣的世界,才是處處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