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圈里不少人在轉發一篇小孩子作文。題目叫《危機》,寫作的孩子是蕭山區匯宇小學六年級的男生董不非,拿了個全國兒童消防繪畫作文大賽一等獎。(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與教育部共同舉辦)
《危機》里頭細節豐富,貼近生活,描寫也很精彩,關鍵還埋了不少伏筆,全是知識點!究竟一個六年級小學生眼里有什么“危機”呢?
危 機
匯宇小學602班 董不非
我叫子虛,生活在一個城中村。
村里的房子密密麻麻的,一幢挨著一幢。有些親近的鄰居,甚至會兩戶人家共用一道隔墻,夜深人靜時躺在床上,會聽到隔壁的人家上下樓梯時走走動時啪嗒啪嗒的聲音。
村中小巷交錯,如米字形縱橫,狹窄處,只夠一輛車行進。每逢汽車喇叭響起,村人們總需要側身貼于墻根,讓車身堪堪地貼著溜過去。
不過村中甚是熱鬧。百來戶村人,原本人是不多的,卻擠進了10倍于本地人的租客,那些在附近廠子里工作的外地人,拖家帶口地承包了每戶人家的一樓,甚至三樓、四樓。于是乎河南口音、貴州口音、安徽口音夾雜在一塊,理發店、小吃店、雜貨店湊攏在一起,每天上演一場場活色生香的俚俗大戲。
作為一個小孩,我是喜歡這樣的日子的。早晨,在樓下老河南家吆喝孩子上學的催促聲中醒來;中午,聞著老鄉們花椒、八角、大蒜爆炒香味,胃口大開;傍晚,看爺爺在“房東,房東”的叫聲中奔上奔下,也饒有興味。
我養了一只貓咪,虎紋,藍眼,很是通靈性。它慣于在我睡覺的時候跳上床來,偷偷地睡在我的枕頭旁邊。也會很有情意地在我挖泥土做陷阱的時候,陪在道地上懶洋洋地趴著作陪。偶有魚蝦抓來,不等我們煮熟,它就喵嗚喵嗚地在水池旁邊四處繞走,恨不得將爪子伸到水中去。
爺爺也很中意這樣的生活。他一邊抱怨著太忙了,這些外地人事情真夠多的,一下子要拉網線啦,一下子要裝空調啦,一下子又要搭個木板架。一邊樂呵呵地算著水電費,小聲地跟奶奶說這個月房租又收了多少。
我跟我的貓咪懶洋洋地過我們的小生活,爺爺的世界我們還不懂,只知道一樓很好玩,那么多的格子間夠捉迷藏的。特別是停車的地方,自行車、電瓶車、摩托車交叉地停著,線路擰在一塊,是個天然的迷宮。貓咪在里面一縱一跳,一閃眼就找不到它了。我為了找到它,得趴在地上裝貓叫,半天才能引它出來。上樓的時候,就變成一只“大花貓”領著一只小花貓蹩進屋。
有時村干部會上門,來發一些傳單之類的。爺爺每次都忙不迭地遞上煙去,頭點得飛快。過兩天,拐角處、樓梯口,會有一些應急繩、應急燈之類的東西掛在那邊,不過總覺得這些東西空空的、薄薄的樣子,誰知道能派上什么用場。爺爺感嘆著,真是夠麻煩的,裝點一下也好。
前兩天,一樓的老四川又新添了一輛電瓶車,款式挺新潮,每天拽拽地推進推出。你看,連嗓門都更響了:“房東,房東,再給個插線板唄。”貓咪“喵”一下,就躥到樓下去躲貓貓了。
星期天,風和日麗,是踏青的好日子。一陣忙活,我們一家帶著野餐盒、帳篷出門。臨出門前,爺爺四處查看了一下,將該鎖的門鎖好,該扣的扣扣上。“人多,得注意著點。”他嘟囔著。
貓咪又懶懶地趴在窗臺上,和煦的暖陽透過玻璃,柔柔地撫摸著它。
……
薄暮殘云,風細聲危。帶著一日的倦意,我們到了村口。
怎么回事?這么亂!簡直是一鍋粥!
人流哄鬧著東西奔涌,雜沓的腳步、尖利的叫聲夾雜成一片,遠遠地有汽笛鳴過來。
“快!快!”
“哎呀,老方,咋才回——”
“著火了!著火了!”
一陣推搡中,爺爺刷白著臉,腳步都變得踉蹌了。
“別急,別急,消防在!”
“好不容易開進去的……”
“煙還不大,一樓撤出來了。”
我們急急地圍在門口,爺爺奶奶互相攙扶著,立都快立不住了。
圍墻外堵著一大群租戶,小的在哇哇大哭,大的有的拿著鍋鏟,有的趿著拖鞋,都拉長了脖子巴望著里面。
“誰知道這電線怎么回事!”
“我那輛新買的電瓶車呀!”
“幸好沒到深夜……”
“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菜燒糊了,誰料……”
“還好,還好,水槍已經在飆了!”
煙霧與水汽一起蒸騰著,塑料燃燒的臭味四處彌漫,鼎沸的人聲中,我聽到貓咪的叫聲傳來,一聲又一聲,凄厲,焦躁……
城中村的點點細節,都是幼時回憶
昨天,記者聯系上了董不非和他的媽媽,聊了聊這篇作文背后的故事。
董不非今年12歲,7歲之前,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住在蕭山東站旁邊的董家埭。
董家埭過去是一片城中村,不過后來因為拆遷,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了。
“現在住的單元房,其實沒有什么特點。雖然住的房子比以前的好,但過去城中村里濃郁的市井氣息、生活百態,很難找得到了。”董媽媽說。
董不非小時候住在城中村的那種多層民房,自家住一層,其他出租給外地來杭州務工的人。每天樓梯走進走出,東南西北的方言口音各不相同,到了飯點,大家又把菜端到灶頭,飄出不同香氣的油煙味,這些聽到、看到、聞到的記憶都成為了董不非在作文里的生動細節。
董媽媽說,城中村里那時候狹窄的小路,亂接的電線、電瓶車充電,都是過去每天接觸的東西。當時董不非回到家說要寫消防作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曾經住過的城中村。
“其實董家埭沒發生過嚴重火災。作文里起火的故事,是我們以前教育孩子時舉的例子,就發生在離董家埭不遠的澇湖村。我記得是因為電瓶車充電引發火災,當時還鬧得蠻大,我回到家和我爸媽以及董不非說這個事,就告訴他們平時要多注意消防隱患,電動車充電、電線老了要換,還有要裝消防三件套。沒想到這些消防的知識他還記得。”
這些“電氣火災”的細節,也成為了董不非埋在文章里的伏筆。董不非說,老師和爸媽平時也會告訴他,像電動車亂充電,家里不準備消防設備,發生火災就會很危險。
董媽媽說,這篇文章的整體想法、標題和文章留白的結局,都是董不非自己寫的,家長和老師最后幫忙完善了一些細節。當時看到孩子的文章,簡直有點“炸裂”了,最終能拿到這個獎,大家都蠻驕傲的。
董不非倒沒那么激動:“我就是覺得吃驚。文章交上去好幾個月了,以為文章寫的不好,沒戲了,結果竟然拿了一等獎。”
培養閱讀能力,媽媽分享土辦法
董不非的這篇文章之所以讓許多人感到驚艷,主要是他抓到了很多細節,把城中村那種有趣卻雜亂的環境還原得很好,又把消防知識點結合其中。
董媽媽說,其實平時沒給孩子固定地訓練寫作,如果一定要說出原因,或許就是日常有意識的在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這點對他幫助很大。
董不非的父母都是老師,尤其是董媽媽作為語文老師,在董不非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讓他進行閱讀,董不非很喜歡看動物小說,就把類似《野性的呼喚》這些書看了一遍。后來又開始看一些故事性強的小說,比如鄭淵潔、楊紅櫻、曹文軒的書,還有一些童話類的故事,都是反復來回地看。看到動情的地方,還會忍不住哭鼻子。
如今,董不非最喜歡的就是玩樂高玩具以及看書。到了六年級,他已經把《哈利波特》系列都看完了,開始接觸一些古代小說,比如《三俠五義》、《封神演義》等等。董媽媽告訴記者,現在自己看過的一些好書,也會給董不非看,這或許就是他寫作能抓住細節的原因,“畢竟書看的少,無水之源,也寫不出什么東西。”
董媽媽還分享了一個讓董不非練習的“土辦法”:每次開車去吃飯路上,董媽媽會給董不非一個主題,比如“下雨”、“燈光”,讓他連續說出二十句話,編成一個故事。董媽媽也發現,孩子似乎對天馬行空的故事更加擅長,能想出一些自己都想不到的故事。
標簽: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