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險行業的棋盤上,永誠財險曾以電力能源保險為軸心,展開了一系列精心布局。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公司的戰略布局顯得步履蹣跚,甚至有些力不從心。從昔日的保費停滯不前到今日的業績陰霾,永誠財險的發展軌跡,似乎正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所牽引,走向了一條充滿不確定性的道路。
永誠財險的財務報表,宛如戰場的前線,直觀地映射出公司的嚴峻形勢。公司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合并口徑凈利潤銳減至0.1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0%,而母公司更是由盈轉虧,凈虧損達到0.29億元,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的羸弱。盡管資管公司的管理費收入成為了一抹微弱的亮色,但在整個公司業績的陰霾籠罩下,這點光芒顯得杯水車薪。
隨著新任董事長魏仲乾——這位電力行業出身的"門外漢",以及平安財險背景的孫增產總裁的到來,為永誠財險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也引入了新的不確定性。他們之間的磨合與協作,將是公司能否在變革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確選擇的關鍵,而這一切,尚需時間的考驗。在這一過程中,永誠財險不僅要應對增資計劃的受挫和股東信心的流失,還要面對戰略布局的失衡和盈利模式的深層挑戰。
在保險業這個充滿競爭與變化的領域,以及永誠財險成立20周年之際,其正處于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公司或許需要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一次大膽的戰略重塑,以適應市場的紛繁變化,探索出一條穩健的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永誠財險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獲主動,重拾信心,開啟一段新的發展歷程,迎接屬于它的輝煌未來。
一、保費收入縮水、凈利潤暴跌80%
2024年上半年,永誠財險保險業務收入為41.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68%,主要是由于財產險及意健險保費減少所致。其中,車險上半年金額為1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5.39%;意健險上半年金額為8.6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6.51%,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公司優化業務結構,降低虧損業務承接規模所致;財產險上半年金額為21.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23%,主要是由于公司大力縮減融資性保證保險業務規模所致。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母公司口徑
說到永誠財險,這位在電力能源領域自詡的風險管理大師,近年來的發展卻似乎有點"偏科"。健康險保費從2018年的1.69億元激增至2022年的14.0億元,保證保險也從2.6億元飆升至12.0億元。在2023年,永誠財險在保證保險業務上遭受了重大虧損,承保虧損金額為1.6億元人民幣,成為當年虧損最嚴重的險種。此外健康險和機動車輛保險也分別有6348萬元和4288萬元的承保虧損。
面對虧損,永誠財險不得不調整航向,2023年及2024年意健險和融資性保證保險規模的持續縮減,似乎是市場競爭和盈利壓力下的無奈選擇。這一轉變,不禁讓人感慨,永誠財險的發展之路似乎總是在高峰與低谷之間徘徊,尚未尋找到一條平穩發展的道路。
至于利潤,更是一片慘淡。上半年合并口徑實現的凈利潤僅為0.19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了80%。母公司的凈虧損更是達到了0.29億元,較上年的0.49億元盈利大幅下降。唯一讓人感到些許安慰的是,旗下資管公司的管理費收入,似乎成為了唯一的亮點,上半年永誠資管實現營業收入1.24億元,凈利潤0.70億元,其中管理費收入1.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1.2%。
二、今年以來領導團隊迎來大換新
今年以來,永誠財險的高管層經歷了一場引人注目的更迭。許堅,這位自1983年便在保險行業中打拼的老將,終于在滿60歲之際卸下了董事長的重擔,選擇了退休。而魏仲乾,這位來自華能集團的財務專家,帶著電力行業的光環,接過指揮棒,成為永誠財險的新掌門人。
許堅的37年保險歷程,是保險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中國人保的青澀起步,到平安財險的風生水起,再到紫金財險的首任總裁,每一個階段都記錄著他在保險領域的逐漸成長。然而,歲月是一把無情的刻刀,即便昔日的行業翹楚,也不得不面對自然的謝幕。
魏仲乾的上任,似乎是華能集團對永誠財險未來發展的一次戰略布局。1976年出生的他,本次履新前擔任華能國際電力財務與預算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深圳市能源集團監事,曾任華能國際電力股份財務部助理會計師、財務部綜合處預算專責,華能淮陰電廠財務部副主任(主持工作),華能國際電力財務部主管、財務部綜合處副處長,華能新能源財務部副經理(主持工作)財務部經理、副總會計師,中國華能集團香港總會計師、黨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海外事業部副主任等職。這一長串的頭銜,無不彰顯著他在財務領域的深厚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華能資本服務有限公司作為永誠財險的第一大股東,此次直接委派相關人員坐鎮掌門人之位,可見對永誠未來發展的重視。不過,這樣的人事決策,也讓人不禁疑問,這位從未涉足保險行業的"門外漢",能否在保險業這片波詭云譎的海域中,駕馭好這艘巨輪,引領它駛向更加寬廣的海域?畢竟,保險業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財務的范疇,它更需要的是對市場波動的敏銳感知,對保險風險的深刻洞察,以及對客戶心理的深入理解。
此外,永誠財險多位高管迎來更迭,孫增產擔任永誠財險總裁,同時多位高管被任命為副總裁。孫增產的上任,結束了永誠財險長達近八年的總裁空缺狀態。這位出生于1967年的資深人士,曾在平安產險河北分公司擔任財務部經理、廊坊中心支公司總經理,后來加入永誠財險,歷任河北分公司總經理,公司銷售總監、總裁助理、財務負責人、副總裁等職務。
觀察永誠財險的高管團隊,幾乎成了平安財險的"校友會"。除辭職的許堅、剛上任總裁的孫增產有著平安財險工作經歷,副總裁韓亮、邵雷,總裁助理何懷安,總裁助理吳鵬,董事會秘書、首席風險官王旭均有平安財險工作經歷,且何懷安、吳鵬、王旭、邵雷也曾供職于紫金財險。
這種人才選拔的偏好,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管理團隊的穩定性和專業性,但同時也不禁讓人思考,這樣的"近親繁殖"是否會導致公司思維同質化和決策風險增加,譬如,平安財險曾一度大幅發展保證保險業務,而永誠財險似乎盲目跟從平安財險的發展策略,導致公司在業務激進和收縮中搖擺不定,且遭遇虧損。這種現象,無疑與公司高層大量平安系高管有關。
三、20年征程后,永誠財險的逆境時刻
1、新領導班子的磨合問題
永誠財險在新舊交替之際,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新董事長魏仲乾和新總裁孫增產的磨合期,不僅是公司內部管理的一次微妙平衡,更是對外界信心的一次嚴峻考驗。兩位高管的領導風格、決策思路和戰略視野,將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公司的未來。
"3668"戰略,作為前任董事長的心血結晶,曾為永誠財險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提供了行動的指南。然而,隨著新領導的到來,這一戰略是否能夠得到延續,是否能夠得到新的詮釋和實施,成為了公司發展中的一大懸念。如果新任領導層能夠認同并推動這一戰略,公司或許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穩健前行;反之,如果戰略發生動搖或轉向,公司可能需要在不確定性中重新尋找航道。
2、增資困境與股東信心危機
永誠財險自2012年注冊資本提升至21.78億元后,似乎進入了一個停滯期,增資計劃也未能實現。2016年,公司曾雄心勃勃地宣布增資30億元的計劃,但最終未能如愿,反映出市場對其前景的疑慮。同時,股東信心的流失更是顯而易見,2017年,大唐資本開始出售其股份,華電資本也在2022年嘗試退出,但均無人問津。2023年,南方電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和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也加入了出售股份的行列,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擔憂。
股東業務雖然為永誠財險提供了穩定的保費收入,但隨著獲取成本的增加,以及國資委對非主營、無競爭優勢業務的清理要求,更是加速了股東退出的步伐,導致這種依賴性也變得越發脆弱。從增資計劃的落空到股東的紛紛退出,再到股東業務的高成本,這些問題都指向了一個核心問題:公司或需要重新審視其戰略定位,尋找新的發展路徑,以恢復市場信心并確??沙掷m的增長。
3、戰略失衡與盈利模式挑戰
自2004年成立以來,永誠財險一直以電力能源保險為根基,致力于在大型商業風險保險領域深耕細作,迅速在中國電力能源財產保險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公司的戰略布局似乎并未達到預期效果。盡管公司確立了永誠保險、永鑫銷售和永誠資管三大法人協同發展的戰略主體,試圖通過"3668"戰略實現多元化發展,但實際效果卻令人失望。
公司的戰略布局表面上看似多元化,實則并未發揮出應有的協同效應,反而暴露出板塊間發展的嚴重失衡。永誠保險、永鑫銷售和永誠資管三大業務板塊的表現參差不齊,2023年永鑫銷售的凈利潤僅為區區5.78萬元,而永誠財險更是步入虧損的尷尬境地。與此同時,永誠資管卻以1.16億元的凈利潤獨占鰲頭,其盈利幾乎完全依賴于資產管理費收入,這種“一枝獨秀”的局面不禁讓人對永誠的盈利模式和未來發展深感憂慮。
今年10月19日,永誠財險將邁入其發展的第二十個年頭,這個里程碑時刻同樣標志著市場對其未來發展路徑的高度關注。新任領導層上任面對的首要任務,往往首先著手清理歷史遺留問題,這不僅是一次對過往的徹底告別,更是為公司未來輕盈前行卸下重負。截至年中的未決賠款準備金同比上年末增長14.06%,顯著提升了風險緩沖能力,這一策略雖可能短期內壓縮利潤空間,卻體現了公司對長期穩健發展的堅定承諾。
包括削減虧損業務在內的一系列行動,雖以短期財務犧牲為代價,但這可能是永誠財險實現轉型和筑底反彈的必由之路。通過這些積極調整,永誠財險似乎向市場展現了其堅定不移的決心,以及為把握新機遇和應對新挑戰所做的全面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