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年來,因為飼養動物的叫聲、氣味等問題,不少幼兒園都遭遇過周邊居民的投訴,最后不得不移除甚至宰殺部分動物。一方面是幼兒園支持幼兒親近自然、全面發展的教育訴求,另一方面是居民對居住環境保持衛生的生活訴求??陀^地說,上述兩種訴求都具有合理性。那么,作為幼兒園,怎樣行動才能化解上述困局,滿足雙方的合理需要呢?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幼兒園里可以養什么”的選擇題,更是涉及幼兒園飼養活動的必要性與核心特質的思考題,建議幼兒園關注三個關鍵詞:生命、生態、生活。
關注生命:幼兒園飼養活動具有難以被替代的生命教育價值。今天,現代人自出生起就處于高度人造化的環境中,對自然與生命的體悟較為膚淺,幼兒園飼養活動為幼兒感知生命現象、探索生命奧秘、體會生命意義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首先,飼養活動的對象是動物,它們大多數的生命活動外顯且動態,這使得飼養活動所提供的生命教育契機更加明顯、直觀,更有助于幼兒建構相關的直接經驗,符合幼兒學習特點。其次,幼兒天生對動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對其萌發親近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態意識至關重要,教育必須珍視并借助這種自發的學習動機。最后,幼兒園飼養的動物往往對人類的依賴程度很高,這就為幼兒創造了更多接觸動物、發現問題、行動思考的機會,使其對人與自然之間的復雜關系產生更加全面、真切、鮮活的感受。
關注生態:幼兒園飼養活動應當追求并體現生態性。生態是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所構成的關系。生態觀強調以統一、和諧的關系思維看待世界,樹立人類與動植物、地球環境關聯影響、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理念。生態理念應貫穿幼兒園飼養活動的始終,有助于幼兒生態觀念萌發的飼養活動理應是生態式的。
一方面,飼養資源要與幼兒園條件相統一,幼兒園可從位置、場地、社區環境、人力資源、動物習性、課程傳統等角度評估開展飼養活動的條件,因地制宜地開辟飼養環境。例如,叫聲大、體味重的動物適合生活在遠離人群的地方,位于居民區的幼兒園不宜飼養。又如,場地緊張的園所可以采用移動箱籠飼養,方便根據空間需要靈活調整飼養區域。另一方面,飼養環境要與動物真實生存環境接近,這樣對于動物而言才是人道與尊重的,幼兒才有可能觀察到動物真正的狀態和習性,才有可能發現動物與環境之間的生態關系,才有利于情感目標的達成。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真實的環境不等于機械地完全再現自然場景,而是指在布置動物居所時,注意設置與其生存、活動密切相關的環境要素,實現相應的生態功能。例如,可以將螺螄飼養在戶外水池中,可以為蝸牛飼養箱里鋪墊沙土、樹枝等。
關注生活:幼兒園飼養活動需要回歸幼兒的生活經驗。歸根結底,幼兒園的飼養活動屬于教育手段,是為了促進幼兒發展。所以,預設或生成任何飼養活動時,教師的著眼點首先應當是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潛在發展,飼養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必須觀照班級幼兒真實、完整的生活經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養不養”“養什么”的具體問題中解放出來,從培養人的高度充分發揮飼養活動的教育價值,切實促進幼兒有益經驗的建構。
一方面,我們要從更寬廣的視野看待幼兒園里的飼養活動。飼養活動是幼兒探究、觀察、照料動物,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活動的總和。地里的螞蟻、菜葉上的蝸牛、遷徙的候鳥……大自然和日常生活已經提供了豐富的飼養資源。只要教師保持一定的敏感性,關注幼兒對此產生的興趣、疑問、思考等,與幼兒一起探索、解決,有意義的教育活動便會自然而然地生發出來。另一方面,我們要從有利于幼兒發展的角度選擇飼養的動物。除了安全衛生、易于管理外,幼兒園更適合選擇飼養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因為,此類動物幼兒往往相對熟悉,具有一定的相關經驗,這就更能引起他們的探索與思考,引發持續、深層的學習。
(作者系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3年08月20日第1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