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暑假期間學生的安全、身心健康、習慣培養等,都是家庭和學校特別關注的問題。孩子在暑假期間的生活空間主要在家庭和社區,但很多家長因為忙于工作,假期對孩子的陪伴與指導有所缺失。社區和學校也因為各種原因,對孩子暑假生活的介入力量不夠。要更好地保障學生的暑期規劃與發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機制的建立,同時可以避免因為某些疏漏而留下重大遺憾。
假期為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提供契機
促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的力量是多元的,方式是多樣的,而假期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在假期,家長在學習觀的更新、假期方案的設計、時間的統籌安排等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社區的幫助;社區有責任也有條件組織暑期活動,但同樣需要得到家長和學校的助力;學校教師一般不需要直接參與學生的暑期活動,卻可以通過學期末對假期生活的指導或在新學期組織假期成果展評等相關活動,聯動家庭和社區,發揮強大的專業引領作用。正是在暑假、寒假這類特殊的時間點,學校、家庭、社會任何一方的主動,都可能形成協同育人的新局面,并以此為契機,逐步形成成熟的育人機制。
家校社協同的目標應聚焦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學生在暑假期間擁有更充裕的時間、更開放的空間、更多元的資源,可以在充分休息、愉快生活的同時,將學習與生活融通,可以玩中學、學中玩。家長、教師和社區工作者要注重孩子在假期的全面發展,努力讓孩子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悅,也可以支持他們開展適合假期的項目學習;要鼓勵學生為家人、為社區服務,涵養他們的品行,拓展他們的視野,提升孩子在真實生活中學習的能力;要鼓勵和支持孩子多與同齡伙伴交往,可以通過“玩伴團”等多種形式持續發展他們的領導力和交往力。
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有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暑假生活方案,從而度過一個充實、愉快、有收獲、有成長的假期。從部分學校和地區的現有實踐來看,有一些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一是學校、家庭、社會可通過相互交流、了解,明確各自對于學生暑假生活可承擔的責任和可提供的資源,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比如在華東師范大學牽頭開展了9年的“你好,暑假!”項目中,學校在學期末通過組織校內外交流,了解社區可以提供的資源,并提議和推動學生家庭召開家庭會議,專門討論暑假生活方案;家長和社區工作者主動參與,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學校的立場,三方合力使學生的暑假方案具有更多合理性和可實現性。
二是要高度重視家長和社區工作者的力量發揮。相對于學校的主導性作用,家庭和社區在協同機制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在暑假中,教師要鼓勵家長支持學生的自主活動,主動提供職業啟蒙、社會實踐、科學探究的多種契機;或推動學生家庭之間的聯動,既滿足學生之間共同學習的需要,又提高家長投入的時間效益。社區也有大量資源,更有工作和發展的需要。學校也要支持學生關注社區問題,參與社區活動和發展,增強學生作為社區治理主人的自覺。
三是對學生暑假生活的安排和支持,學校、家庭、社會都需要給孩子更多自由和自主性,要鼓勵創新,讓他們過一種更豐富和更具有探索性的假期生活。如鼓勵學生基于自己所生活的社區,開展生物多樣性教育、氣候變化教育、敬老愛老活動、隔代共學互學項目等,讓孩子們在創新中成長、在活動中成長、在運動中成長、在探索中成長。
假期的協同育人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校要充分鼓勵和支持學生在假期生活中發揮主體性,引導學生在活動策劃環節關注家庭生活特征,調查研究社區發展需要,形成適合自身的暑假生活方案;鼓勵學生將學校之所學綜合應用于暑期中的家庭生活和社區生活中,讓自己的成長看得見、被認同;還可以積極準備認真總結,將個人尤其是團隊的學習成果分享給更多人,體驗成功和成長的樂趣。家長和社區不能包辦代替,而要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支持他們充分地休息、娛樂和發揮自己的創意。
學生不是家校社合作中沉默的受教育者,而應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策劃者、組織者、評價者。孩子的創造力和行動力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和估計,只要給他們充足的信任與空間,他們能創造很多驚喜。如在2023年度的“你好,暑假!”活動中,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的學生們充分發揮主體性和領導力,推動了社區的全民閱讀活動;上海市臨港實驗中學的學生們策劃和組織的赴湖南游學活動也是收獲滿滿。
用動態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與安排學生的暑假生活
暑假時間比較長,學生的假期生活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家長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生變化和成長。比如在學期末形成的假期生活方案,伴隨著學生們投入真實的暑假生活,孩子和家長的狀態和心態都在發生變化,家校社的協同狀態也在不斷發展,同時會生成很多新的發展資源,因此要用動態的眼光來安排和調整學生的暑假生活方案。
在開展“你好,暑假!”項目的合作學校和地區,有的已經在暑假伊始完成了第一階段項目,學生在跨省市研學的過程中、在組織社區的讀書活動中、在推動隔代共學互學項目中、在開展綠色生態主題的學習活動中,積累了新的假期生活經驗,增強了學生和家長的成就感、成長感。這些經驗的積累又為假期新階段開展新項目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發展,教師、家長、社區工作者也在暑假學習中持續更新自身的學生觀、學習觀、育人觀,樹立大教育觀,在真實情境中不斷提高協同能力。充滿成長氣息的暑假生活必然會幫助開啟資源豐富、活力綻放的新學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機勃勃的力量。以學生為主體、圍繞暑假生活而形成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會讓身處其中的每個主體有感悟、有思考、有認知、有成長,同時促進了相互關系的融洽,增強了彼此合作的信心,讓學生的美好暑假生活在家校社協同中得以實現。
(作者系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3年08月13日第4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