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有位年輕的小學教師告訴我,工作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80后”“90后”的家長會提很多問題,不知道該怎么和他們溝通。這確實是很多幼兒園、中小學教師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在考察和了解過很多學校和教師的經驗之后,我深感到,要解決好與家長的溝通問題,從教師的角度,關鍵在于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建立和強化教師的專業地位。與家長順利溝通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讓家長從內心認可教師的專業地位,信服教師提出的意見和辦法。比如,孩子之間出現矛盾該怎么處理?孩子的不良習慣該如何糾正?孩子情緒暴躁該如何安撫?諸如此類問題,教師經常會被家長問及,教師是否能夠提出比家長更高明、更合理、更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讓家長用起來有效,是影響教師與家長溝通效果的關鍵因素,也是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靶g業有專攻”,教師多研究這些實際問題,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學生的教育問題上比家長懂的多,比家長有辦法,家長自然就愿意信服教師的意見。通過提供切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建議展現自己過硬的專業能力,確定自己在學生家長心目中、在社區里的專業地位和專業形象,這是每一位教師需要努力追求的專業目標。
把握好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邊界。在與學生家長溝通中,教師常常會面臨這樣的難題:有的家長認為把孩子送進了學校,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情了,自己當“甩手掌柜”,恨不得孩子的教育問題由學校和教師包辦;有的學歷比較高的家長,認為自己懂教育,總是喜歡對學校和教師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見,用批判的眼光對待學校教育。面對這樣的家長,關鍵在于明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邊界,教師首先自己必須要明白哪些事情是學校教育和教師的責任、哪些事情是家長需要配合的、哪些事情是家長的主要責任,并在家長產生疑惑時,明確告訴家長。學校和家庭之間要形成合力,但不能彼此越界。最主要的,教師自己要做到,不要把學校和教師該負責的事情推給家長,比如作業批改,就不適合簡單推給家長。教師既不宜把學校的職責往家庭推,也不宜把家長的責任往學校攬。如果教師自己模糊了邊界,就很難讓家長不模糊邊界。處理好這個邊界,需要對教育有比較深刻明確的認識。
掌握情緒管理與應急處理的方法。很多教師特別發怵的是遇上特殊甚至危險情況該怎么和家長溝通。比如,學生在校內出現了意外傷害、過激行為、嚴重違反了校規校紀等。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必須掌握情緒管理和應急處理的方法。首先,教師自己的情緒不能失控。把握心情,才能把握事情。有心理學家認為: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是由你對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教師掌握一點兒情緒管理和應急處理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處理特殊或緊急事情前必須先調整心情,避免沖動、激動之下,出現“火上澆油”式的矛盾激化。其次,要善于引導情緒轉向,先理解心情,后處理事情,在理解家長和學生心情的前提下,多換位思考,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其次,教師要注意與家長溝通中的細節。情緒、體態、語氣、語言、視線、神色、手部動作等每個細節,都是影響與人溝通效果的因素。作為教育專業工作者,教師要善于控制和用好這些細節。溝通方式往往決定溝通的成敗,“你可以表達憤怒,但不能憤怒地表達”。
尊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利。良好溝通的前提在于相互理解,相互理解的前提在于相互了解。讓家長通過家委會、教師家長委員會等形式參與學校管理,是讓家長了解學校、理解學校的最重要途徑。傳統學校有的習慣于“關門辦學”甚至害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害怕家長給學校“挑刺兒”、增加學校和教師的工作負擔等。教師在與家長的溝通中,雖然不可能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每件事情,但是可以花點兒時間,讓家長了解學校最近主要在做什么和未來計劃做什么、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主張、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現和值得注意的細節,無疑既滿足了家長希望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愿望,也有助于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同時,將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升學、考試、推優等情況透明地介紹給家長,提前幫助家長做好孩子發展規劃、提醒家長關注孩子成長中的細節和問題等,更有助于減少家校矛盾,獲得家長支持。
知易行難,年輕教師每天工作任務比較繁重,還要堅持學習、不斷提高專業能力,非常不容易。在家校溝通上,有很多做得很好的學校和教師,向身邊的同事學習請教,是最簡便有效的提高方式;而通過媒體學習別的學校和優秀教師的經驗、通過閱讀教育和心理學等方面書籍和文章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情緒調節及溝通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
與家長溝通是新時代教師的必備專業本領,希望每一位教師能在探索“行”的基礎上做好理性提升、在努力“知”的基礎上做好實踐落實,知行合一,樂與、善與家長溝通,將家長變成自己教育行動的助力,從而形成育人的合力。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23年07月09日第4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