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過后,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雨后彩虹,藍天白云;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淤泥積水,艱難絕望。
面對高考這個獨木橋,大部分海淀家長或者說是這一類的家長肯定是前者。
這幾天很多文章討論“海淀家長”,攸克君就寫了一篇很不錯的文章,今天偉哥從另外一個海淀家長的角度補充補充。聊幾個話題。
幾個前提:我不認為我兒子是或者會是學霸,另外,我也不認為高考是人生成功的唯一標志,因為我自己也考不好。
偉哥自己就是海淀家長,孩子在海淀算還可以的學校上學,幾年前孩子在幼兒園中班以前在望京快快樂樂的玩耍,突然在上大班的時候,發現孩子的同學紛紛搬家,去西城的海淀的東城的,讓農村進城的偉哥開始深思、焦慮。
一會兒我為什么不選擇去西城?
心理壓力太大了,決定買學區房!梳理過北京(樓盤)東西城、海淀的教育改革方向,最后還是選擇了海淀。這件事上,偉哥可以說從理性到感性都分析過得失,
其實每一個家長的心里都住著“海淀家長”,海淀家長這個名詞也并不意味著就是虐待孩子,而是犧牲自我、陪伴孩子成長。海淀家長最大的夢想是“望子成人、望子成龍”。當然,海淀差距也非常大,海淀有些區域的學校非常一般。
為什么要都走高考獨木橋,其實是因為無處不在的鄙視鏈!
中國的教育鄙視鏈是從地域就開始廣泛存在:
北上廣深>東南部發達城市>沿海大城市>中部發達城市>西北部城市>農村>偏遠山區。
|
戀愛學校鄙視鏈OR大學鄙視鏈:清北> 985>211>一本> 二本>三本>???/strong>
> 學霸 > 學糕 > 學痞 > 學民 > 學酥 > 學渣 > 學婊 <> 學屌 > 學水 > 學殘 > 學弱
專業鄙視鏈
藝術專業>文科專業>臨床醫學=經管金融、經濟學數學>建筑、工程管理>師范類>物理、電氣、電子信息通信自動化、土木地質類>食品、園藝、農學、獸醫、植物
首先:大部分家庭都面臨的最大難題,高考OR不高考!
高考肯定就是應試教育了(含公立和部分私立),而很多人看的以出國為導向的私立國際學校,內容多元趣味,雖然學費貴,但對比學區房可以基本忽略不計。與主流升學體系基本不融合。也就是說,一旦選擇個私立國際,再回高考教育基本不可能。
只要高考,必然就是選拔教育。無論怎樣變革入學和分班制度,談“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的口號,都無法改變應試導向和題海風貌。即使表面改了,也不改實質。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的禁令,都改不了中小學仍然掐尖培養的現實。
在選拔的高考里,大部分孩子肯定會成為分母。一條按部就班艱辛但是相對安全。但如果你選擇走私立國際,特別是一開始就走私立,其實是選擇了非主流,同樣有成才的機會,但如果如果不適應,那真就不適應了,基本不存在走高考路半途走入國際學校的可能性!
其次:為子女投入時間與金錢,這在國外也通用!
全世界的父母平均花費在孩子的各種教育上的費用為44,221美金。其中香港在全世界家長中投資的最多,為132,161美金;中國大陸排在第六位,為$42,892;美國排在第四位,為$58,464。
第三:教育不是攀比,而是適合。
掏一筆錢讓孩子上學、參加夏令營以及課外輔導班,是中國父母區分自身地位的最新趨勢。
4:在該奮斗的年紀奮斗
所謂的快樂教育,表面上是放飛孩子,其實你是害了孩子,人生的前20年,你付出了一半,孩子付出了一半,兩代人的努力,才會有孩子良好的結果,你放飛了,最后所有的結果都是孩子承擔。
為什么會有家長感覺在外面瘋玩,才是孩子想要的?哪怕你現在算是成功,你招聘職員,你要他應聘簡歷211,985,你想過你孩子沒有這些未來如何立足社會?
無高考,不青春!作為公平性與殘酷性并存的大規模選拔考試,高考改變了并仍在改變著很多人的命運軌跡,高考作為人生的一場重大考驗,本身就是青年學生要普遍接受的奮斗“洗禮”。
這本身就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力量。
當然,能夠進入頂尖學府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總是少數。但無論成功與否,依然有這么多的孩子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奮斗,
對分數的追求,是整個中國教育的問題,其本質是“尺子”的問題,是我們讓孩子們追求什么的問題。如果不高考,那么就只能倒退到了兩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度了。
如果拼命上輔導班有錯,那么這不是海淀一個地方,或者說是幾所中學的問題,這是整個教育體制的問題。
把可以接受海淀教育的孩子放朝陽,把可以在公立學校接受教育的孩子放私立(南方城市相反),這種牛逼家長,只能說是鳳毛麟角,也是家長的不負責任。建議可以看看臺灣、韓國的高考。
選擇直升學校的基本都是不合格的家長,我在買房的時候,也面臨這個問題。到底是買9年一貫還是買大家說的牛小,其實很簡單:如果我的孩子智力好專注度高,是學霸,那么小學基本也已經不太可能上不去名校。選擇直升校,只能被其他差孩子帶壞。如果我自己的孩子學習一般,是別人眼里的差孩子,去好學校也只能更累。
還有家長可能會借口說,我不缺錢,不希望孩子太苦,不指望孩子上北大清華。
偉哥找了很多數據,其實哪怕在海淀最好的學校,想考北大清華,那也是很艱難的事,大部分孩子依然是分母。但高考是現在孩子一生唯一一次最公平的比試。(雖然也有戶籍差異)。
5:想高考,誰就都是“海淀家長”。你以為在北京高考容易?
很多文章,吐槽海淀家長,吐槽幾歲的小孩單詞詞匯量在美國夠用,在海淀不夠用。作為海淀家長的偉哥,認為這些是段子,海淀很多高校家庭,從小培養孩子,詞匯量高還真有,這種天才兒童,西城、或者其他區也肯定有。
西城、朝陽、衡水(樓盤)中學,想高考的,必然都是一個模式,哪怕是臺灣、韓國。包括我們這一代家長,經歷過高考的,都知道要走出高考付出的努力。
根據北京市教育考試院數據,清華、北大2019年在北京市的招生計劃為351人(不含北京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也就是說,679分可能就是今年北京高考的“清北線”,清華、北大今年在北京市超過60%的新生可能出自同在海淀區的中學,這些學生可以“走路”去清華、北大。
千萬別以為有北京戶籍的就可以躺著上好大學。
1999年,全國大學擴招、中關村(000931)電子一條街更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也就是說,隨著海淀區內大學擴招和科技企業增加,大學教師和科技從業者相應增多,那時的年輕從業者,如今已到了子女參加高考的年紀。這是海淀這2年高考異軍突起的原因,而全國能留北京的過去基本都是高學歷,下一代作為考二代的數量驚人。
6:文憑在大幅度貶值!
中介公司賣二手房已經需要本科學歷了。難以想象現在小學老師、醫生的門檻已經都是本科、碩士,再過幾年,會是什么要求?
7:為什么我不看好西城
西城能夠成為過去的北京教育高原是因為公務員子弟非常多,本身這一群體就是應試教育里面的頂尖高手。
西城所謂的快樂教育改革,直升,這必然帶來未來這些過去名校的生源素質下調。所以3-5年后,西城區名校的升學率必然會大幅度下調!
2019年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北京賽區一等獎名單,西城進省隊的依然寥寥無幾,前28名如下:這份名單各區人數是,海淀18,東城5,豐臺3,西城2。
北京高中物理聯賽的省隊及一等獎名單公布,尤其是省隊17人的大名單中,海淀區12人,東城區3人,西城區1人,豐臺區1人。
最后: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
海淀家長陪伴孩子成長,偉哥每周末在學而思的課堂邊上碼字,能回到高中的感覺。
北京學區房是有一個鄙視鏈的:
學區房鄙視鏈的頂端:西城區德勝片區-西城區金融街(000402)片區-海淀區萬柳、中關村、上地-東城和平里。
(西城未來幾年會快速的沒落)
學區房鄙視鏈的中端:西城、東城、海淀,非頂端的其他區域。
學區房鄙視鏈的中下端:朝陽區的朝陽門區域、望京區域、陳經綸各種分校、人大附分校、朝陽學校。
學區房鄙視鏈的下端:石景山、豐臺
學區房鄙視鏈的下下端:遍布通州、房山、大興、昌平的各種明星分校。以人大附為最好、其次是皇城根、實驗二、史家等。
另外:通州、房山、大興、昌平的村小。
但是,偉哥一直認為,學區房從來不是孩子成才的充分必要條件。
家庭是教育最重要的地方,買了學區房并不是孩子成才就能萬無一失,歌唱家的兒子李天一一樣是一路學區房成長起來的。
只能說,不可能一套學區房就換一個國家棟梁一樣的孩子。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才更重要。
學區房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家長的努力,在現在社會起碼大部分兒童的營養差距很小,不排除有10%的兒童特別聰明,而教師的素質其實差距也越來越小。很大程度上學區房比的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配合程度。所以學區房才會出現在西城、東城、海淀。主要原因是這些區域的家長對子女教育更關注。
學區房的價格其實只是門檻,代表了這家長的投入,現在99%的孩子智商相差不大,同樣,現在的老師其實認真程度也有限,學區房的高升學率,其實主要是家長的努力,一群有同樣目標的價值,用學區房聚集在一起。屏蔽了社會上很多誘惑信息,這樣的孩子當然不是100%成才,但成才的概率相對就會高一些。
最后偉哥從一個還在努力中的家長角度總結一下:我能接受孩子的平庸,但肯定是因為他的能力和選擇,多陪伴孩子,給他創造機會選擇,而不是我替他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