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大事,皆有源頭。1987年6月,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由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同時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解決毒品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球一些地區處于販毒活動高發期,吸毒問題加速蔓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販毒活動日益隱蔽化和復雜化。同時,新型的合成毒品有著明顯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特性。諸多明顯的趨勢都已經表明,禁毒工作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
全球化的維度,注定了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理念,就必須從安定繁榮的源頭上重視禁毒工作,并把它上升為國家行為。對于此,我們既有言,更有行。
禁毒,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人民戰爭。習近平總書記曾對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完善治理體系,壓實工作責任,廣泛發動群眾,走中國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堅決打贏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
力量源于人民,變化在于人民,成果惠于人民。
歷史的成功經驗昭示著我們,依靠人民、發動人民是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法寶。禁毒工作注定是一個長期艱苦的戰役,人民是我們奪取這場勝利的強有力后盾。而在禁毒這場人民戰爭之中,青年當有所作為。
據了解,全國現有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占很大一部分。其中,絕大部分青少年是在不了解毒品危害性的情況下染上毒癮的。吸毒人員低齡化,讓原本的棟梁之才成為枯木朽株,無法堪當大用。這是個體的不幸,更是社會的損失。
在受害者和拯救者的角色轉換之中,差別不在于幾字之差,而在于青年群體對于禁毒工作的認知和參與——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教育、文化等各種手段,不斷提升青年自我的識毒、防毒、拒毒的意識和能力。當然,愿景勾勒總是美好的,但它的形成并非是憑空想象。追本溯源,青年對于禁毒工作的態度尤為重要:是談毒色變還是付之一笑、是認真對待還是事不關己……態度決定一切。青年懷有這種“禁毒有我”的鮮明態度,它蘊藏著從內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決定力,是打贏禁毒這場新時代人民戰爭的關鍵。
緝毒干警、青年志愿者、在校學生,甚至是神秘莫測的“朝陽群眾”……很多和禁毒工作有著直接或者間接關聯的青年,他們的態度和行動,都是我們賴以仰仗的力量。多一份年輕的力量參與,我們就多一份打贏禁毒戰役的勝算。知易未必行難,對于青年而言,與禁毒有關的日常,不是要像《破冰行動》那樣深入虎穴,更多的時候,只需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
“罌粟能提煉出毒品,我國法律規定嚴禁隨意種植。”這是今年寧波中考的一道科學考題,考的是有關禁毒方面的知識。據了解,這是禁毒知識連續三年進入寧波中考,旨在告誡學生吸毒是違法的,種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也是違法的??茖W也是一種態度,它關乎價值觀念的養成。在中高考這樣的“青春戰場”上羅列出一道有關禁毒的試題,不啻是在年輕人心目中厚植一大片禁毒的認知土壤。這樣的舉一反三,不妨多多益善。(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