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勞動教育要有實效,就要建設一種高品質的勞動教育文化。這是因為若學校、家庭、社區乃至社會沒有建立一種崇尚勞動的文化風氣,單靠“每周一課時”的勞動教育專設課程,以勞動價值觀培育為核心任務的勞動教育就很難真正落地。
建設高品質的勞動教育文化,需要破除對勞動教育的割裂理解。所謂“對勞動教育的割裂理解”,一是指將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割裂開來,二是指將勞動教育實踐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以及學校、家庭、社區、社會生活割裂開來。
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從勞動教育中抽離出來,不僅大大壓縮了勞動教育的時空,而且會讓勞動教育成為沒有實際教育內容的“枯木”。因為沒有勞動價值觀教育(德育),沒有勞動過程中智力與科學技術的應用(智育),沒有勞動過程對身體的鍛煉(體育),沒有對勞動者、勞動過程、勞動成果的審美欣賞與創造(美育),勞動教育就無法成其為一種教育。因此,建設高品質勞動教育文化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建立自覺、自然、有機的聯系,“讓勞動成為一種教育”。而將勞動教育實踐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以及學校、家庭、社區、社會生活割裂開來,更是會讓勞動教育的實效大打折扣。勞動教育首先需要一種社會文化的改造。若學校、家庭、社區、社會的實際生活里并無對于勞動和勞動者的尊重,何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所以,建設高品質勞動教育文化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勞動教育有機存在于兒童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有了崇尚勞動的學校與社會文化,孩子自然會在勞動素養方面得以化育。
要建設高品質的勞動教育文化,就一定要實現勞動教育的觀念轉型。勞動教育應當成為一種有文化品位的事業。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準確把握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體系,探索能夠承擔新時代勞動教育使命的勞動教育實踐形式。
當前,我國已經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跨越,包括勞動教育在內的全部教育的時代邏輯亦悄然發生變遷。今日之勞動教育文化,注定應當區別或者超越于過去的勞動教育經驗。當代中國參與國際競爭,既需要“動動手、流流汗”意義上的一般體力勞動者,也迫切需要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大國工匠”、科技工作者、創造性人才。重視腦力勞動、重視服務性勞動和復合型勞動等應當成為勞動教育目標和內容建構的必然選擇。所謂“與時俱進準確把握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體系”,就是要讓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體系服務于時代發展最迫切的需要。相應地,“探索能夠承擔新時代勞動教育使命的勞動教育實踐形式”也十分重要。強調勞動教育要讓學生得到身體與精神上的鍛煉無可厚非,但要避免讓勞動教育成為“單純體力消耗的過程”,要努力用勞動之光榮、崇高、偉大、美麗,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美好體驗去激發年輕一代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情感,讓他們長大后不僅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而且能夠“創造性勞動”。故在“五育融合”中,如何實現勞動教育與美育的有機結合,如何讓勞動教育具有高品質精神含量并擁有可欣賞性的教育新形式,重要且迫切。
(檀傳寶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人民教育》2023年第9期,原題為《建設高品質的勞動教育文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