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提到“網紅”,人們往往會將它與“鳳姐”“犀利哥”等人物聯系到一起,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然而,隨著人們的生活與互聯網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一批擁有扎實功底和淵博知識的人已經悄然走進社會公眾的視野。
不久前,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熱映。在其票房一路走高的同時,各種聲音此起彼伏。人們注意到,很多網友搖身一變,成為了“科學家”“小說家”,比如知乎網友“狐貍先生”就告訴大家“物理學基本定律尚未阻止人類帶著地球脫離太陽系”“地球在逃亡的旅途靠近木星主要是為了借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來進行加速”,而網友“李松蔚”又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流浪地球》為何引發了轟動效應……這些網友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知識網紅”。
科普專業知識、分享生活經驗……當前,隨著社會公眾對精細化的信息服務需求越來越高,“知識網紅”們紛紛推陳出新,使用簡潔而高效的語言,采用圖片、漫畫、視頻等生動清晰的形式,為網友奉上更加精細、多元的知識養分。有“知識網紅”表示,社會從來不缺乏掌握知識的人,但公眾需要自己能看得懂的知識。
可以肯定的是,“知識網紅”的崛起,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環境。比如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憑借對古詩詞的獨到見解以及接地氣的授課方式,在抖音短視頻上成為網紅教授;而復旦大學哲學教授陳果則將妙語連珠的思修課拍成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專家表示,教育也是一種社交,被教育者在優質內容的熏陶下,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執行能力也會得到升級。當前,越來越多的網民價值觀念正在發生變化,他們有意識地將互聯網作為自身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場所。只有當更多的人去關注、尊重、創造知識,互聯網中存在的不良內容才會逐漸消失。
當然,對于“知識網紅”,人們不能僅僅滿足于享受其帶來的好處,還應該進一步加強監管。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知識服務,更好滿足消費者學習成長的訴求,同時也讓知識生產者更好地獲得收益,構建良性的知識變現體系。另一方面,更要以此為契機,在全社會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社會公眾自我學習的能力。
標簽: 知識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