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鉆井工人到進入美國頂尖律所,
他意氣風發,堅定深造求學之路。
從金融家、銀行家到港交所掌門人,
他為內地金融歷史進程刻下諸多印記。
時代有我,君品相傳。由鳳凰網出品,貴州習酒聯合打造的訪談節目《君品談》第三季節目,本期對話滴灌通集團創始人及主席、滴灌通澳交所主席李小加,了解他的人生故事。
從鉆井工人到深造求學
李小加的轉型之路
1961年,李小加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之后跟隨支邊的父母在甘肅長大。16歲,他成為了一名石油鉆井工人,在渤海灣采油鉆塔上學英語、背單詞成為了屬于他的消遣方式。
提及此事,李小加笑著說,“當時準備找很多外國人來開采油田,所以說有這個需要,就說大要都要學英文……那會沒有(想過以后要做什么)”。
李小加回憶青年求學經歷
1977年,中國正式恢復高考。因為持續自學打下良好基礎,李小加順利考入廈門大學英文系,主修英國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畢業后,他進入《中國日報》成為英語記者。
80年代初,李小加赴美留學,在阿拉巴馬大學獲得新聞系碩士學位。隨后又再次轉行,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律博士學位。憑借在哥大的優異成績以及實習時的出色表現,畢業后,李小加成功進入美國頂尖律師事務所,負責證券及兼并與收購。
李小加回憶轉行經歷
“所有的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
1992年,世界最著名的證券零售商和投資銀行之一——美林集團承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筆海外主權債的發行。“那些真正更資深的(中國律師)都在那些大的律所里承擔了很重要的角色……說服我比較容易”,剛剛步入職場兩年的李小加因此參與了中國財政部首次面向海外發債的案子。
由于在案件中的出色表現,李小加得到了美林集團的賞識。不久后,李小加正式轉到了投行,加入了美林集團,結束律師生涯。
提及這段經歷,李小加謙虛地說,所有的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在他看來,這些經歷應該歸功于這個時代,“當時也不是抓住(機會),它就在那,你不能不抓住”。
李小加(右)向吳小莉(左)講述工作經歷
在美林工作的九年時間里,李小加牽頭完成了中海油、中國移動等多個國有企業,以及江西銅業等大型民營企業的IPO與債券融資項目。優異的成績不僅為他收獲了投行業的名望和影響力,也為后來的事業積累了廣闊而堅實的人脈。
2003年,李小加加入摩根大通,并擔任其中國區主席兼法人總裁。他的加入使得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異軍突起。加入摩根大通后的第七年,2009年10月,李小加加入香港交易所(后文簡稱港交所)。
從金融家到港交所掌門人
“在這里沒有輸贏”
2010年1月16日,李小加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成為港交所歷史上第一位非香港本土人士掌門人,之后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公布了港交所《戰略規劃2010年-2012年》,明確港交所定位。隨后,為了讓香港市場更貼近“最大、最主要的客戶”,港交所開始分階段調整港股交易時段,使港股開盤時間與內地的A股同步。
李小加寫下寄語“做好自己”
在港交所工作中,李小加認識到“在這里沒有輸贏,你的政策、你做的舉措,有可能成為Winner(贏家),有可能成為Loser(輸家)”。
2014年底,“滬港通”成功落地,滬港兩地的投資者首次可以在本地買賣對方市場的股票。這是李小加作為港交所總裁推動的第一個與內地互聯互通的重大項目,開啟了中國香港與大陸資本互通互聯的時代。
習酒用匠人精神,釀造君子品質
貴州習酒《君品談》欄目以傳播“君品文化”為宗旨,與你一起見證不同的精彩人生,讓新時代的君品精神如習酒人的堅韌品質一般,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