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特點,學術界說法不一。那么什么事經濟發展模式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有兩點,一是循環經濟,二是低碳經濟。
1.循環經濟
在工業文明初期,人類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即通過高消耗、高排放來促進經濟發展,導致能源枯竭、環境惡化等問題蔓延全球,然后采取末端治理模式,單方面采取強制措施來治理能源問題。治標不治本,能源問題越來越嚴重。循環經濟是以生態規律為基礎,結合環境容量、總資源和循環利用規律,科學合理地協調經濟運行中生產、消費和廢物排放全過程中人、資源、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狀況之間的關系,在物質循環和循環利用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循環經濟運行模式是一個閉環結構,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或回收-資源。比如,在理想狀態下,碳(C)遵循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能源開發利用—產生二氧化碳(CO2)—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碳的循環,這個循環就是碳循環當某一環節失衡時,動態平衡的狀態就會被打破,以此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就違背了循環經濟的要求。循環經濟要求低能耗、高產出、低廢棄物排放、低污染。最后,經濟活動要受到能源承載能力和生態環境容量的約束,實現經濟規律與生態規律、經濟社會與自然資源、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贏。
2.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最早出現在2003年的政府文件,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并逐漸被全世界所接受。低碳經濟是依靠新的科學技術和新的政策措施,緩解氣候和環境惡化,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建立的經濟發展模式。它包括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經濟形式和運行模式。綠色經濟增長不僅是實現低碳經濟的根本途徑,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目標。根據亞洲聯合國和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的定義,綠色增長是在環境可持續經濟發展過程中促進低碳和社會包容性發展,包括可持續發展和消費、綠色商業和市場、可持續基礎設施、綠色稅收和預算改革以及生態效率指標。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達成共識,尋求綠色經濟增長,實現從傳統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變。
創造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方式轉變,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低碳經濟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機遇。低碳經濟的發展必將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創造更多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就業機會,使社會實現經濟復蘇和環境改善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