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時效什么意思
(一)1年訴訟時效。身體收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
(二)3年訴訟時效。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
(三)4年訴訟時效。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提出訴訟或仲裁的。
(四)最長訴訟時效。從權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
二、民事訴訟時效從兩年延長至三年
草案規定,請求人民法院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期間為三年,但下列情形為一年:要求支付旅店、餐飲店、娛樂場所的住宿費、餐飲費、入場費等費用的;要求支付旅客運費的;要求支付受雇人短于三個月期間的勞務報酬的;自然人寄存的小件財物被丟失或者毀損的。
訴訟時效期間,上半年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自該年的七月一日起計算;下半年知道或者應該知道權利被侵害的,自次年的一月一日起計算。
草案同時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民事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超過三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藥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人身傷害的;醫療事故造成人身傷害的;環境污染造成人身傷害的;建筑物質量不合格的,但約定的質量保證期長于三十年的,按照其約定。
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被侵害的次年一月一日起計算。期間屆滿,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
民法草案還在現行民法通則的基礎上,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作出修改,將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修改為七周歲。
據介紹,我國兒童一般是七歲入學,入學后必然會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草案的這一修改將有利于更好地保護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
三、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
一般訴訟時效:我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規定:一般民事糾紛的訴訟時效為二年。
短期訴訟時效:我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不合格的產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訴訟時效期限為一年。
特殊訴訟時效:是指《民法典》第一編總則以外法律法規特別規定的時效。
最長時效:以上三種訴訟時效,都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的。
但是,假如權利人很長時間才知道(比如50年后才知道,再加上二年訴訟時效,就是52年),這會將時效拉得很長,很不利于法院搜集證據和正確解決糾紛。
為此,我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規定:最長時效為20年,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適用于一切民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