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區塊鏈、融合傳播、智能通信……在山東大學最新版微專業招生目錄中,不乏學校各院系推出的最熱門領域。據了解,該校自2018年推出全國首個“古典文學”微專業以來,五年間,微專業目錄已經擴容兩次,課程總數達到47個,涵蓋課程近500門。
無獨有偶,今年春季學期以來,深圳大學、華東師范大學、青島大學等全國十余所高校陸續推出首批微專業建設項目。當前,越來越多高校加入微專業探索與實踐大軍。
值得注意的是,微專業并未進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其建設發展完全屬于高校的“自選動作”。那么,微專業與傳統專業到底有何不同,為何會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香餑餑”?微專業的興起,蘊含著怎樣的教育邏輯?帶著上述疑問,記者采訪了多所高校,探微知著,挖掘高校微專業建設熱潮背后的教育變革。
大小之變契合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
無論是為了適應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內生變革,還是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外在需求,抑或是豐富課程選擇、激發學生興趣的需要,微專業以其微型化和靈活性等特征,正成為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爭相試水的新選擇。
去年6月底,天津大學自動化專業學生王迪迪拿到了“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的結課證書。平時愛“折騰”的他,很早就有個創業夢,但一直因商業基礎知識薄弱而躊躇不前。
2021年,看到學校開設“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一年時間里,他通過7門課程的學習,掌握了投融資理論的核心內容并順利結課。
“微專業為我這個工科生打開了商業管理學的大門,也為我的創業夢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蓖醯系蠈ψ约旱膶W習成果很滿意。
“內容精、學程短、跨度大、體系活是微專業的主要特征?!薄肮こ添椖客度谫Y”微專業策劃者之一、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王雪青介紹,微專業指的是圍繞某個特定學術領域或研究方向,提煉開設一組核心課程,從而使學習者在該方面具備一定專業素養和行業能力。
高校建設微專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王雪青看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極大拓展了人才的內涵和外延。知識爆炸時代,單一學科背景和知識能力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培養“跨界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正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結合學校的工程管理專業,王雪青介紹:一方面,該專業有接近1/3的畢業生活躍在金融投資一線;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工程類企業頻繁地從金融系統“挖”人。這種頻繁的雙向流動,反映出業界對兼具工科基礎和投融資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的渴求。
“人才的跨界融合能力素養,正成為決定企業命運的重要因素?!痹凇肮こ添椖客度谫Y”微專業策劃者之一、天津大學工程管理系主任劉俊穎看來,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新時代基礎設施建設繪制了宏偉藍圖,日益龐大的多元跨境投資體系和融資需求,對高校提出了培養具備跨學科思維和跨界整合能力人才的急迫要求。
與天津大學面向產業需求的導向不同,山東中醫藥大學迄今共推出13個微專業,專業設置更傾向于培養學生面向市場的就業能力。學校依托學科優勢,凝練出3—5個核心課程組成微專業,以快速集中的培養方式幫助學生掌握“一技之長”,進而讓其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獲得更多選擇空間。
“中醫基礎理論”“人體解剖學”“經絡腧穴學”“刺灸基本技術精講”“針灸治療學”,共5門課程構成了該校“針灸學”微專業針灸理論與實踐的核心模塊。課程雖少,卻將針灸治療中應對常見病的理、法、方、術等基本內容囊括其中。
“微專業能夠有效彌補傳統專業設置過細、口徑過窄及培養周期過長的問題?!鄙綎|中醫藥大學教務處處長王琳感慨,大學期間,不少學生都會考慮再修一個專業,增強就業競爭力。然而,傳統輔修專業動輒百余個學分,科目多、時間長、課務重,令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微專業小巧靈活的結構特征,既能保持課程之間的系統性,又能降低修習過程的艱巨性。在該校,盡管微專業僅開設兩年多時間,但已有3000余名學生積極報名修讀。
主次之別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
大小互補,主次協同。微專業打開了一扇由主修專業瞭望其他領域的窗口,也改變了傳統“千人一面”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讓千篇一律的“齊步走”正變成百家齊鳴的“交響樂”。
“秉承魯班精神,鍛造一流人才。”去年5月8日,廣東工業大學首個微專業“智能建造”正式開班,首屆50名本科生滿懷熱忱地喊出開班宣言。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主要特征的技術革命正加速改變著傳統行業。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理念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痹撔M聊九c交通工程學院副院長何嘉年表示,信息化、智能化、工業化已成為傳統建造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高校作為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應主動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適應行業變革。
該校開設的“智能建造”微專業,正是依托“智能+”賦能傳統土木工程專業的生動寫照。該校對微專業的定位是——在主修專業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學校緊扣主專業,建立了“3+9”微專業課程模塊。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工程基礎”和“機械電子”3門課程是入門必修課,“數字圖像處理與應用”“智慧工程測量學”等9門課程為選修課,必修+選修總分修滿12個學分即可畢業,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主學科+跨界學科”的教育培養體系創新。
“微專業不是在主專業基礎上做增量?!痹诤渭文昕磥?,微專業與主專業的關系不是簡單的物理組合,而是保持深層次的聯動化合。不同于輔修專業在主修專業之外再修一門,微專業憑借獨特的組織結構和內涵特征,在主次協同間,為高校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了全新載體。
長期以來,不少高校都在探索多元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路徑。然而,一些高校教學管理者表示,無論是主輔修制還是雙學位制,傳統“大而全”的專業組合一般都局限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內,學校缺乏專業設置和設計的自主權。尤其是雙專業平行推進,專業結構和教學過程間相對獨立,學科間實質上很難形成真正的交叉合力。而微專業由各高校自行設置,專業定位、結構、內涵和方向,可根據學術前沿、產業需求和學科發展等進行整體規劃與靈活調整。
去年年初,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6所高校,聯合華為、百度等國內人工智能頭部科技企業,聯合推出“AI+X”微專業,讓學生在校園內就開始學習我國自主研發的編程平臺,為構筑人工智能發展先發優勢培養戰略資源力量。
微專業依托靈巧的組織結構,還可以精準嵌入學?,F有的主流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拓寬了校際、校企人才協同培養的路徑和方式。
山東大學是國內最早設立微專業的高校。據該校本科生院副院長姜兆亮介紹,近年來,通過連續兩批次擴容微專業建設,學校已逐步形成了橫向視野拓寬與縱向知識能力素質加深兩大方向的微專業設置定位。從北斗新時空技術與應用到生物微電子,再到航空超精密加工……每一個微專業都區別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的固有專業,但又在緊扣主體學科的基礎上,瞄準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精準布局。
如今在該校,“小而精”的微專業(Micro)與主修(Major)、輔修(Minor)共同構成了“3M”交叉復合培養新模式。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橫向上填充了跨專業、跨領域教學的間隙領域,讓學科與學科、專業與產業、本科生與研究生、學業與職業之間的銜接更加緊密。同時,在縱向上也為構建通識教育、拔尖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三位一體”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教學之間重塑跨領域課程組織結構
融通線上線下、跨越校園內外、打破產學壁壘,微專業正以獨特的方式深刻影響著教與學的關系,也加速催生了課程組織結構的不斷演變。
“長青聯盟”是一個由10所入駐濟南大學科技園的高校發起,旨在實現優質辦學資源共享的高校發展共同體。去年9月,聯盟內的大學生迎來了一次跨校選課的機會。“針灸推拿”“啤酒釀造”“中文能力與人文素養”……各聯盟校依托優勢學科,精心打造了15個特色微專業,供學生“跨??缃纭边x修。
“小而精”的微專業為大學生跨學科、跨學校,乃至跨領域、跨行業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缧=虒W究竟如何實現?作為一種全新的專業組織形式,微專業的教學內容高度凝練、授課群體基礎各異,大小、主次、內外各種因素相互交織,不斷催生著新的課程組織形式。
“信息技術的成熟使得大規模教育資源共享成為可能。”山東中醫藥大學是“長青聯盟”的理事長單位,王琳結合聯盟微專業平臺建設成果介紹,各高校聯合建立了專門的選課、教學和評價系統,跨校課程可以實現遠程教學。
“如果說技術和行業變革催生了微專業建設需求,那么在線教育的興起則為微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選擇?!蓖趿照f。
某種程度上,微專業與慕課等在線教育始終保持著深度聯系。從華南理工大學到江蘇大學,再到中國傳媒大學……大部分高校都將線上教育納入微專業的教學過程。事實上,慕課微專業正加速突破傳統教育與在線教育的邊界,也反映出互聯網時代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重視線上教育并不意味著忽視線下溝通?!痹谕趿湛磥?,慕課微專業并非完美無缺,尤其是一些實驗或實踐類課程,需要線下補課。在“長青聯盟”,10所高校區位相鄰、優勢互補,不少專業專門設置了線下交流和實踐環節。以齊魯工業大學“啤酒釀造”微專業為例,學完釀酒基本理論后,學生還要開展線下釀酒實踐。
當前,在不少高校,從翻轉課堂到專創融合再到校企協同,微專業與高等教育教學方式變革相互借力。越來越多更加靈活新穎的教學理念、方式和行為,正悄然改變著課程呈現形式。
“9位專業教師、18位業界師資、3個實訓營和9家實習基地……”天津大學“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任課教師鄭立群介紹,微專業看似袖珍,但其教學過程經過系統設計,呈現形式更加豐富。專業教師和業界精英聯合授課,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還開放“軌道交通行業投融資操作實務”等實訓營模塊,幫助他們從項目全壽命周期視角下建立完整的投融資知識體系和框架,加速人才培養。
2020年6月,山東大學“多元智能”微專業啟動招生。首批50名學生來自濟南、青島、威海一校三地理工文醫等30多個專業。面對學生復雜的專業構成,學校因材施教,綜合采用第二課堂小班化教學、多元化高層次導師制管理、廣視角遞進式創新視角培養等一系列新穎的教學方式,推動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碰撞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火花。
兩年多的教學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該微專業首批學生中學業綜合成績在原專業排名前10%的達到34名,還有一大批學生在創新創業等學術競賽中脫穎而出。
加減之外探索學科交叉融合新路徑
立足實際,守正創新。微專業作為一種特殊的專業組織結構,正衍生出新的教育模式。
去年10月初,山東大學召開了生物醫藥數據科學專業首屆本科新生見面會。山東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中心主任遲蔚蔚、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薛付忠等一批“重量級”專家親臨現場,為全國首批20名該專業學生開展專業認知、學涯規劃等輔導活動。
該專業是2022年年初剛獲批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的戰略新興專業。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剛成立的專業正是脫胎于一門微專業。
2020年,山東大學圍繞健康大數據國家發展戰略,探索建設全國首個“醫學數據學”微專業。該專業融合了醫學、數學統計學、控制科學等學科領域,具有較強的醫理交叉、醫工交叉、醫文交叉融合特點。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推出了“醫學數據學導論”“健康大數據理論與技術”等10余門核心課程,組建了一支包含多名院士在內的教師團隊。2021年,在該微專業的基礎上,學校申報的“生物醫藥數據科學”成功入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專業名單。去年6月,正式面向全國招生。
微專業興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這種由微專業發展為新專業的“角色轉換”正在悄然發生,其作為教育教學改革試驗田、孵化器的功能得到充分彰顯。
“微專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演進過程。”在何嘉年看來,微專業的內涵與特征應隨著行業、學界或社會對教育質量的評價和反饋漸進發展。一些適應性強、認可度高、教學質量突出的微專業,很可能在未來發展為一個全新的專業。同樣,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微專業,也可能因華而不實或組織實施不當被淘汰。
在微專業熱的背后,也有一些專家提出冷思考。如,目前修習微專業獲得的證書并不能作為獨立的學歷證明,政府和社會的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微專業課時少、授課深度有限、課程系統性弱等問題有待更多的破題思路。
微專業并不是輔修專業的擦邊球,它更像是問路石,以此探索出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的新路徑。在它之外,其他人才培養模式也在悄然孕育。
近期,身處大二下學期的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徐子洋面臨一場關鍵抉擇。作為該?!敖鹑趯W+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雙學位試點班學生,過去兩年里,他同時修讀了金融與計算機兩個專業。如今,他正在思索下一步的精修方向。
2021年,為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該校開展了“2+2”雙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該校教務處處長項聰介紹,學校設立“軟件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數學與應用數學”等3個雙學位項目。試點班的學生剛入學便要選擇雙專業。但與傳統的平行選修不同,在新的培養方案中,總學分控制在190分以內,其中輔修專業學分不得低于40分。加入試點班的學生,需要在前兩年進行集中培養,后兩年則實行個性化分流。
“這是一種在微專業之外,高深知識學習由淺及深連續的人才培養新路徑?!痹撔kp學位專業授課教師徐楓表示,在該模式下,學生能夠有效避免傳統雙專業帶來的巨量學業壓力。但也不同于“小而精”的微專業,這種主輔專業的深度捆綁,起點更早、聯結更緊、系統性更強,便于更高階、更深度地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本報記者魏海政、劉盾對本文亦有貢獻)
■學界連線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閆廣芬
問題1
近日,某高校下屬某學院發布“公務能力與公務員文化素養”微專業招生簡章,引起廣泛爭議。據悉,該“微專業”是對標公務員和行政事業公務人員公開遴選所需要的核心知識而建設的應用型專業。如何評價這種“微專業”設置?
問題2
廣泛設置微專業與各高校在本科階段大力推進的“以夯實基礎、淡化專業界限、擴寬專業面”為主要特點的通識教育是否存在沖突?如何理解并平衡二者的關系?
問題3
專業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而微專業一般只由5—8門課程構成,微縮版的專業學習如何能夠確保質量?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17日第5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