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策論·“統籌推進教育數字化與學習型大國建設”系列評論之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當下,我國正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構建數字賦能的平等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伴隨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的核心,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支撐學習型大國的教育體系必須在數字化戰略中實現,其中的核心要素包含四個層面: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對數字人才培養和發展基礎理論的認識;二是因地制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圍繞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搭建新型基礎設施,多元融合創設新空間;四是為新體系創新各類制度。四個層面有機統一,任何單點的突破如果缺乏其他層面的聯動,新體系的構建都難以為繼。
對于教育體系的重構,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包括將傳統的以學校為核心的國民教育體系,進一步擴展到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實踐教育、終身學習;也包括將以認知為核心的傳統教育,擴展到“五育”并舉、素質教育。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在數字時代應培養學生什么素養,以及如何培養,并構建起面向數字時代的深層次教育教學理論體系。諸如學生在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空間中的生理、心理、行為規律,都是理解今天的學習、促進今天的學習、服務今天的學習之基礎支撐。
在理念和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創新實踐人才培養和發展的新模式。這里既包括改變教學組織流程,充分發揮不同數字空間能力的教學模式創新,也包括基于數字體系,實現家校社有機整合的組織模式創新,還包括以數據為核心,貫穿每個學習者學習生命周期的人才學習發展模式創新。
在數字化轉型中,環境和資源的顯示度是最高的,也是現代數字科技支撐教育變革能力的直接體現。雖然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建設離不開教育信息化,但今天的技術體系仍然是工具體系。當然,ChatGPT的出現,也許成為技術創新的“奇點”。它對教育的影響是深遠的,對人才培養的目標、模式、評價都可能帶來革命性影響。總體來看,依然可以認為教育是先驗的,是在特定的理念下,尊重人的發展規律而開展的有組織或自組織的培養活動。從這個角度看,數字技術打造的學習環境,無論是“元宇宙+教育”,還是“人工智能+教育”,都應在前兩者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融入線上與線下、學校與社會、職前與職后等多元體系。用大平臺觀和大資源觀,建設支撐學習型社會的核心數字基座。
近年來,我國通過立法以及各級政策文件,大力促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制度創新。諸如終身學習體系下,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轉換的制度,新體系下教師資質認定的制度,跨區域、跨學校的教學資源流轉制度,國家和地方數字化平臺的耦合機制,國家數據資源建設的基本標準、制度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構建數字賦能的學習型社會中的制度保障,也是我國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核心體現。
總體來看,我們期待教育數字化戰略能促進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構,全國上下也以此為目標,將傳統教育擴展到服務于每個公民全周期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不斷從技術、環境、模式、治理等方面進行創新、積極總結。但教育本身的復雜性也告訴我們,這需要體系化的變革。相信在政策引領、制度創新、理論探索、數字賦能、實踐迭代、社會協同之下,很快會實現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伴隨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05日第2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