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銀行保險報》主辦的第三屆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大會暨第十六屆保險信息技術大會在福建泉州舉辦?!?023年中國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在峰會上正式揭曉, 平安產險“牛臉識別項目”成功入選“2023中國保險業自主科技創新優秀案例”。
“2023年中國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案例”由《中國銀行保險報》攜手復旦大學中國保險科技實驗室,邀請專家學者組成專業評審會,從業務理念、技術創新、自主產權、項目效果、示范性及安全性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后評選而出。平安產險“牛臉識別項目”的成功入選,既是對平安產險數字化轉型成果的認可,也是對平安產險高質量發展的肯定。
自主研發“牛臉識別”
賦能養殖險高質量發展
在養殖險中,牛險單均保費、保額高,養殖周期長,存在虛假理賠或重復理賠等痛點。傳統驗標的做法是通過“打耳標+標的拍照”方式,對投保標進行唯一性判斷。但是,打耳標成本較高、操作不便。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操作危險性較高,同時耳標易掉落、被替換。
平安產險自主開發牛臉識別功能,并在各系統引入了“牛臉識別”功能,承保人員通過手機拍照、采集牛只信息錄入系統,為每頭牛建立唯一的承保標的檔案信息庫。養殖戶欄中的每頭牛都擁有了專屬的“身份證”,成為了這張保單所保障的對象。理賠端也將牛臉識別技術嵌入到查勘任務流程中,系統運用生物智能識別功能,對承保牛只身份進行快速識別核驗,進而對出險牛只進行準確損失核定及賠付,為養殖戶保駕護航。
據介紹,由于牛不會配合拍攝,且人靠近時,易被驚擾。同時,牛臉特征捕捉比人臉復雜不少,需要通過多個不同視角的照片來共同識別。此外,牛臉的毛發特征容易變化,毛發顏色會隨著營養,健康狀況變化。這給牛臉識別技術開發、應用帶來挑戰與困難。
針對以上問題,平安產險聯合平安集團科技和華中科技大學力量,將AI算法和工程技術結合,研發了總計34個模型,實現牛臉自動檢測技術、遠距離變焦高速抓拍、牛臉特征提取和多角度牛臉特征融合識別等,支持8米遠距離識別,實現無接觸精準識別。
平安產險牛臉識別項目自上線以來,已經在全國進行推廣應用,牛臉抓拍準確率96%,牛臉識別準確率97%。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平安產險在全國為31萬頭牛提供約36.46億元風險保障,其中99%的承保的牛只使用牛臉識別技術。
牛臉識別技術應用有效提升了牛險覆蓋面,為養殖戶保駕護航。7月20日有1頭牛因疾病死亡,平安產險奈曼支公司運用“牛臉識別”技術依靠遠程溝通即核定確認了相關損失金額,僅10個小時就完成了賠款支付,較過去傳統理賠方式縮短了近6天時間,快速高效的服務贏得了客戶的好評。
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
打造科技型、服務型農險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目標,并明確將數字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之一。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促進數字技術與保險服務深度融合,成為保險機構共同的新時代課題。
平安產險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數字化轉型,推動業務流程再造,拓展保障覆蓋面和服務邊界,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以省心省時省錢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在服務“三農”方面,平安產險運用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等農險科技技術的應用,打造"科技型農險"“服務型農險”,不斷提升服務質效,助力“三農”高質量發展。
平安產險推出了服務于農戶的愛農寶APP客戶端,農戶通過愛農寶APP,可自助完成在線報案、在線索賠、在線損失確認等操作,實現養殖險小額案件自動定損、快速賠付,最快報案結案時長僅37分鐘。
數字化技術應用大幅度提升了平安農險服務效率。截至2023年9月,平安產險累計支付農險賠款超28億元,同比增長71.8%,為超111萬農戶災后恢復農業生產提供重要資金支撐,讓農戶心里更有底氣。
在種植險方面,平安產險基于衛星遙感技術,科學布局監測點,分析農作物的長勢情況、輸出監測報告,及時了解受災動態,監控全周期農作物風險狀況。同時,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結合地面抽樣,實現農作物的快速查勘、定損、賠付。
在養殖險方面,借助AI技術,研發了牛臉識別、智能點數、生豬智能測長稱重等工具,替代傳統的驗標、定損方式,有效降低疾病傳播風險,提升了理賠效率。
平安產險表示,公司將深入學習領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定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平安集團統籌帶領下,充分發揮“保險+科技+服務”優勢,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民生保障,聚焦“三農”領域,繼續探索更多保險服務“三農”新舉措、新模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平安力量。
消息來源:平安產險遼寧分公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