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重磅發布《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該藍皮書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藍皮書系列之一,是金融科技領域前沿性和實踐性的專業報告,由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組織,聯合百融云創、中國金電、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華為、騰訊等70家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同完成編制。
藍皮書對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重點任務,全面回顧并總結了過去一年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情況,透過豐富的實際應用案例,分析新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所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展望金融科技發展趨勢。藍皮書包括總報告、數字技術應用、數據要素與基礎設施賦能、數字金融服務、金融科技治理和附錄6個部分,收錄了63篇內容詳實的金融科技案例,致力于為金融科技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參考,為金融機構提供工作借鑒,為推動我國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百融云創作為科技公司的代表,結合行業觀察、自身實踐和未來應用三個思考維度,參與藍皮書部分章節的編寫,為行業發展貢獻百融之智。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價值日益凸顯。去年年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印發,從頂層規劃上提出了要培育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務生態的總體要求。今年12月15日,國家數據局發布《“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征求意見稿)》,從行動層面部署了12項重點行動。重量級政策的陸續發布,使得數據要素的融合應用和綜合治理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圍繞數據要素這一重要議題,在藍皮書中,百融云創從流通規則、治理能力、權屬劃分等多個層面進行分析,全面闡述數據要素高效流通和價值釋放所遇到的挑戰,并提出解決之道。
百融云創指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線”,在此基礎上,促進多個非互信數據源高效融合,同時保障全流程可驗證、可追溯、可解釋、可審計、可監管,是數據要素融合應用的重要實踐。
在推動數據要素融合應用方面,百融云創指出強化新型技術的重要性。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等隱私計算技術在促進數據要素融通應用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通過搭建政產學研的交流合作平臺,帶動更多學科參與促進數據要素流動,強化隱私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理論研究和場景應用,能極大消除各方對數據安全的擔憂,打造“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的數據共享流通治理體系。同時,多模態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提供了全新的想象空間和廣闊的商業前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