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主辦,汽車金融分會承辦的“2023中國汽車金融產業峰會”舉行,現場頒發了2023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優秀會員-創新服務獎,百融云創榮獲該獎項。此獎項是協會為嘉獎會員單位積極開展汽車金融業務,并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所設立的優秀會員獎項,充分表彰了百融云創為汽車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百融云創專家潘月鵬先生與行業內諸多代表與專家,針對汽車金融新格局,新變化等議題進行探討。
潘月鵬首先用全景視角展現汽車金融的市場格局:從行業層面上看汽車金融市場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汽車金融在新車的滲透率是58%,在二手車的滲透率是38%;市場參與主體也有了變化,以前持牌汽車金融公司、銀行系、融資租賃公司,這三大主體的市場份額是“五三二”比例格局,發展到現在基本上是“四四二”的比例格局,可以看到銀行系的份額在不斷增加;同時,汽車金融品類也在變多,有新車、新能源、商用車和二手車。很多機構的業務也在變的多元化,如有的機構同時經營新車、二手車和商務車的業務。
潘月鵬指出有兩個現象值得注意。一是汽車消費金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平臺之間的競爭可能會加劇過度授信情況。有些機構不斷增資,搶占市場,借貸成本更低,審核更加便捷,這也使得C端客戶借貸申請的次數在逐步增加,客群的共債壓力也逐步上升。二是從2021年起欺詐案件高發,并且欺詐手法不斷升級和創新,導致不良率逐漸攀升。
面對新的發展態勢,潘月鵬說:“我們建議汽車金融機構從增強產品競爭力、加強風險管理與策略、加強存量資產管理三個方面進行全面提升。尤其是在風險體系的建設方面,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數智手段的運用,打造出差異化、精準化的服務模式,形成‘客戶、產品、服務’三位一體的有機聯動,為零售客戶深度經營全面賦能。”
對此,潘月鵬建議金融機構要聚焦七個環節,來構筑風險防線。
渠道管理
渠道是風險來源的第一關,汽車金融行業大部分的進單來源是線下的經銷商、廠商,并且渠道的差異化比較明顯,金融機構需要針對渠道采取差異化的管理策略。并且,更要將渠道的管理穿透到最底層,實現全面管理。
反欺詐
現在欺詐作案的手段在不斷升級,如果僅利用已有的樣本去構建模型,由于信息是滯后于整個市場情況,會使得對欺詐行為的識別不那么精準,建議金融機構可以用一些無監督學習的算法,異常檢測的方式,對反欺詐進行新模式探索。
差異化審批
建議金融機構把信用評分作為工具,將客戶分層。對于優質客戶可以自動通過,對于非優質客戶,可以采取抵押補充一些增信等措施,實現差異化處理。同時,機構也可以引進第三方對客戶進行交叉評估。借助第三方的產品,綜合對客戶進行分層處理。并且,引入外部產品也能有效提升自動通過率,審批流程的精簡能大幅提升產品競爭力。
額度管理
過低的額度的授信會導致客戶的流失,但過高額度可能會導致更高的風險,這就需要對客戶實現精準的額度管理。額度管理一方面要考慮經濟形勢等宏觀因素,另一方面要從微觀方面進行全面評估,比如客戶本身的信用水平、收入水平和負債壓力等綜合維度,并以此作為授信額度的決策基礎。再結合一些人工經驗的判斷和調整,給出最終的額度。
風險定價
長期來看市場的趨勢是由不均衡向均衡轉化,金融機構只有確保信貸資產價格和風險相匹配,才能持續平穩的盈利。在對于高風險客戶有比較精準的衡量之后,可以在其風險水平上提高定價幅度,從而由高利率覆蓋高風險,這樣機構才能更好實現利潤增長。
貸中預警
汽車金融行業的客戶一旦違約,資產追回或損失挽回的可操作周期非常短暫,黃金周期一般是2到4周。金融機構需要建立完善的貸中預警體系,通過貸中預警,對客戶的風險情況進行掃描,在黃金周期預警高風險客戶,并采取相應的處置手段,以保證整體資產的健康度。
貸后管理
貸后管理是風險的最后一道防線,建議金融機構構建不同的貸后還款提醒模型,并搭建相對應的策略方案,對逾期客戶進行分層管理,提早識別風險,提高資產回收率和降低整體的債務管理成本。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