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全國安全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安全行指委”)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全國安全行指委綜合安全專委會共同承辦的“2023智慧應急發展論壇”在京召開。原國家安監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德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原國家消防救援局助理總監閆鵬,國家地震局原副局長修濟剛,全國安全行指委主任、應急管理大學(籌)副書記、華北科技學院校長張瑞新,安全行指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穎,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宋文龍,北京科技大學大安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黃國忠,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副首席楊繼國等出席論壇并作報告或分享。安全行指委綜合安全專委會部分委員以線下或線上形式參加會議,秘書長陳勝喜主持后半場論壇。
論壇是在去年11月11日成功舉辦首屆的基礎上召開的。上屆論壇聚焦于以智慧應急推進中國式應急能力現代化,來自中央黨校、中科院空間科學中心、清華大學、北師大、人民大學、中國石化等9位專家做了主題演講,約5000人通過線下參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加強智慧應急能力建設,構建綜合監測預警體系”。當前,在大安全大應急戰略框架下,黨中央強調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安全行指委綜合安全專委會把圍繞新時代應急管理體系能力建設目標、適應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應急管理的新要求、以人才培養支撐國家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任務之一。本屆論壇旨在加強智慧應急能力建設,以新安全格局服務新發展格局,圍繞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應急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智慧應急關鍵技術、智慧應急實踐探索等五大主題進行深入研討。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黨委書記、理事長,原國家安監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德學在《提高應急管理的領導力》主題報告中表示提高領導能力是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根本因素,抓好“關鍵少數”,才能發揮頭雁作用。提高應急管理領導力需要各級領導者有魄力、有耐力、有毅力,要勇于擔當作為,堅持依法治理,敢于嚴抓嚴管,做事雷厲風行,要出實招、行實效、辦實事。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黨委書記、理事長,
原國家安監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王德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在《筑就空中天路 讓低空經濟展翅高飛》主題報告中表示通用航空是人民大眾的航空,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提高航空應急救援能力有助于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幸福和諧社會,將進一步提高黨和政府的威望和執政能力。全面開放低空空域,積極發展智慧通航產業,開展航空應急救援是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劉大響
原國家消防救援局助理總監閆鵬在《新時代應急管理理論的實踐與思考》主題報告中表示,新時期應急管理理論體系的建立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問題,同時聚焦我國國情實際的風險本質,從多維度、全要素、全過程的視角,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原國家消防救援局助理總監 閆鵬
國家地震局原副局長修濟剛在《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的討論》主題報告中表示,防災減災救災的應急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三制一案”即法制、體制、機制和應急預案,其中應急管理機制主要分為統一領導、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相互配合幾個要素,這幾個要素密不可分又有側重。統一領導強調大局意識、綜合協調;屬地管理強調落實責任、有序有效;分級負責強調及時處置、反應迅速;互相配合強調資源整合、同心協力。
國家地震局原副局長 修濟剛
應急管理大學(籌)副書記、華北科技學院校長張瑞新在《應急管理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研究》主題報告中表示,當前急管理類人才培養層次日益增多、專業覆蓋面和數量不斷擴大,存在著人才供需、專業布局、學科基礎、培養方案等諸多問題。應急管理大學(籌)從學?;I辦以來,基于公共安全提出的現實需求,從確立辦學定位、調整教學單位、培育新興交叉學科、聚焦主責主業,構建主干專業群、探索實施特色育人模式、全力打造實戰師資隊伍等六大方面推動應急管理領域的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
全國安全行指委主任、應急管理大學(籌)副書記、華北科技學院校長 張瑞新
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遙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宋文龍在《水旱災害遙感應急監測》主題報告中表示我國公共衛星資源、商業衛星資源日益豐富,對較大范圍洪澇災害監測能力顯著提升,但衛星數據資源依然是水利遙感應急監測的短板和瓶頸,時間和空間分辨率受限,要強化水利衛星虛擬/專業衛星星座建設,打牢衛星生態基礎。同時,完善與固化水利應急遙感監測系統平臺功能,強化衛星遙感數據查詢、定制處理、智能服務、數據產品分發服務等業務化功能,提高數據交互與成果檢核精度和效率。
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遙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宋文龍
北京科技大學大安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黃國忠在《基于“大安全”理念的風險預控與智慧應急》主題報告中表示北京科技大學自2020年12月成立“大安全科學研究院”至今,已逐步形成具有北京科技大學特色的“大安全”學科發展形勢。黃院長認為基于“大安全”理念的風險預警與智慧應急的總體定位應服務于安全事故前“監測預警”和“雙重預防”建設,服務于安全事故中“應急培訓”和“應急能力”建設,服務于安全事故后“調查體系”和“鑒定能力”建設。
北京科技大學大安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黃國忠
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副首席楊繼國在《國家預警發布系統及預警響應機制建設實踐》主題報告中表示,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應急指揮的重要支撐、基層應急責任人獲取預警信息的專用渠道、部門應急指揮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公眾獲取預警信息的權威渠道。他對監測預警響應機制提出三項展望:一是拓展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形成“更廣、更快、更準、更好用”的核心能力;二是加強部門和行業合作,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聯動發布機制;三是進一步發揮國家預警發布系統的效益和作用。
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副首席 楊繼國
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穎針對學院建設的災害鏈監測預警與仿真實驗室與參會專家進行了探討。她提到:學院創辦三年來,堅持高標準高要求,通過科教產教合作,“以任務帶學科,以學科育人才”,在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學生培養、科研建設、品牌鍛造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同時,依托中科院大科學大平臺優勢及國科大多學科交叉辦學資源,圍繞應急管理科教融合一流學科能力建設需求,推進災害鏈監測預警與仿真實驗室的建設。實驗室立足大安全大應急框架,聚焦科技支撐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戰略體系,以防范化解重大復合災害風險為重點,以交叉學科辦學為基礎,開展災害鏈監測預警、多災種耦合仿真技術研發、模型構建、理論創新、智庫建設,助力安全治理關口前移。
全國安全行指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李穎
來自中國科學院、各級應急管理部門、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組織、應急企業、信息科技企業等相關機構的人員參加論壇。本次論壇,專家們的發言理論性強、信息量大,報告內容豐富、觀點前瞻,體現了理論與實踐、技術與應用的緊密結合,體現了應急人強烈的使命擔當,對于推進綜合監測預警體系的構建和智慧應急能力建設的強化具有積極深遠的意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