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投資者始終缺乏突破的方向。AI、國改等主題賽道輪番發起攻勢,卻又大多回到原點。景氣投資的持續失效,大量投資者迷失在市場中。不管是白馬優質資產策略,還是賽道型策略似乎都在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放在更大的背景中來看,本質上是我們的投資環境在發生系統性變化。經濟從高增速轉向高質量發展,beta性機會減少,導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投資策略似乎都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如何穿越波動劇烈的市場,如何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獲得超額收益,投研范式上應當如何調整,一直是我們嘗試突破的方向。
未來,我們認為可能需要在兩個維度做一些突破嘗試。一個是需要一套結合宏觀、中觀和微觀的新策略范式來應對更加復雜的環境,另一個是需要對自我性格和舒適圈積極革命,來獲取超越市場的認知和邏輯。
戰勝市場,一套全新的從宏觀到微觀的投資范式是必不可少的。
宏觀層面,我們過往熟悉的從政策到刺激再到需求脈沖式響應的周期框架,應當積極尋求更多維度的需求側結構性挖掘。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宏觀增長從總量到結構、從速度到質量的未來,強刺激帶來的脈沖式需求響應減弱,因而經濟刺激所帶來的投資周期會更弱。需求側的景氣周期投資很難繼續主導市場,供給側分析的新范式或將成為市場投資的主流思路。
中觀層面,供給側的微笑曲線對投資可能會更加有效。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參考過去10年年化收益10%以上的個股,要么來自巨量資本開支的成長行業,對應需求側快速爆發;要么來自幾乎完全不做資本投入的價值藍籌,對應供給側格局改善。隨著國內逐步進入存量經濟時代,需求端思維可能要讓位于供給端思維,在存量市場中尋找行業出清、集中度提升的機會。即使在成長股的投資范式中,供給側的變更也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長股的投資收益主要來源于對行業趨勢更準確的判斷,更早在成長期介入、及時在成熟期退出,而這背后本質也是對不同成長階段各環節供求格局變化的軌跡預測,以及對供給側變化的清晰把握。
微觀層面,日趨擁擠和趨同的投資風潮下,逆向思維下,低估值、低覆蓋、低擁擠的投資思路,其有效性或在提升。個股層面,在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環境中,高低估值切換、高低倉位切換、高低股價切換是最為常見的輪動方式。在“三低”范圍內做一些挖掘,或許也能提供意想不到的超額。
此外,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點,成體系的規則化投資交易決策機制將更有效地保證以上投資范式的標準化運行,畢竟人的主觀性并不始終可靠。過去,投資者在投資交易規則紀律上的自由度非常高,規則化、體系化的約束相對較少。但在跑贏指數、跑出超額難度越來越大的未來,參照海外成熟市場經驗,把投資交易決策機制更加規則化是必然趨勢。例如,如何把原本偏主觀的買入決策規范化,如何把買入后盈虧交易規則科學化,如何在持有過程中更加優化凈值曲線,如何把握好換倉過程的過渡交易等等,都是值得深入討論,并系統化完成規則建立的課題。規則化的投資交易機制也需要體現在宏觀風格、中觀景氣和微觀邏輯的交織應用,相互佐證。畢竟,人的主觀判斷有不可預測的局限性。
更深層次來看,突破自我性格和認知的舒適圈也值得重視。
突破一些固有范式的舒適圈,避免一些主觀性偏見,對于未來的策略選股可能愈發重要,尤其身處變化的時代。習慣性地,大家容易陷入“審美偏好”的慣性中,尤其是在賺到過錢的領域,更易如此。比如只買龍頭白馬,對中小優質資產主觀性看淡。只關注大行業,對一些精彩紛呈的細分結構性機會種種推諉。但選股不是“談戀愛”,我們沒必要有過多的偏見和過分的執念。對自己不擅長不熟悉的領域也可以多一些關注,過去沒有機會的領域也不代表永遠沒有機會。畢竟,收益率本身沒有偏好。
超越市場的認知往往也需要在超越市場的投資久期中兌現收益。在深耕短期景氣判斷的同時,仍需要結合企業長期價值,真正形成投資閉環。長期來看,持有時間對超額收益的貢獻是很高的。對于具備真正投資價值的企業,拉長投資周期是必要的。當然,也需要多方面平衡好長期價值與短期景氣策略的勝率和賠率問題。我們不能忽略一些常識性問題,買入的價格依然重要。例如,數據研究下來,即使是過去A股長期復合收益最TOP的公司,如果買在高點,平均也需要4年時間才能回本。這是一個相當煎熬的過程,并且機會成本也很高。
最后,保持平靜和開闊的心態,跑得久才能跑得遠。較大的業績壓力下,一旦排名落入后手,難免開始急躁、短視,期望短期內博取更高的收益,快速超車;但頻繁的調倉、追高在目前的市場結構下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很多個股的上漲往往在幾天里面快速完成,沒有給后來的投資者留下機會;左側靜靜的等待可能會起到更好的效果。當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總歸有各種各樣的困難。
風高浪急,更見砥柱中流。在市場結構變遷、行業輪動加快的環境下,徹底革新投資范式固然痛苦,但脫胎換骨,方能涅槃重生。希望我們可以穿越波動劇烈的市場,可以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中,積極求變,革新范式,以樂觀的心態勇敢向前。
在此,與諸君共勉。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章涉及的觀點和判斷僅代表我們對當前時點的看法,基于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所涉觀點和判斷后續可能發生調整或變化。本文僅用于溝通交流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