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干昭古樸 華萼凝珠溢清馨
——記嶺南一枝梅李春華
李春華,少年時即愛書畫,畢業于深圳藝術學院。繼之,結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復經該院山水畫高研班深造。為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文化部所授“德藝雙馨藝術家”。作品數十次發表于國家與省市級報刊。多次參加國家級展覽并獲獎。在深圳迎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甲午年慶國慶“中國書畫名家六人聯展”中,有電視臺曾作“鐵骨冰心見精神.——李春華”專訪報道。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等多家文博單位收藏。
近年來尤鐘情梅畫創作,篤研文人畫之三昧,秀婉與古樸兼具,蒼茂中溢清雅,傳統文人畫之理趣與當代人文精神交融,別具高格,故獲各界人士鐘愛而膺“嶺南——枝梅”之美譽。梅花, 素具獨特之意象;傲岸之干,耐寒之性,稂麗之花,清幽之香,位居“四君子”之首,成為傳統花鳥畫之熱門題材。自元代王冕以后,梅花已于文士墨客高層次之審美領域卓立高標,名家輩出。就畫幅的造型而言,有的善作單株疏梅,有的憑叢枝繁花以擅勝場。即使同為墨梅,金農以密枝紛披,雜以圈花取勝;吳昌碩則每以瘦挺之獨株,配以長款之詩文相映成趣;至關山月,則又以“滿幅繁花紅欲燃為特色;其后繼者山東王進喜于斯道更有青勝于藍之氣概。面對畫梅百家之各呈異采,各領風騷,李春華長期孜孜不倦于新技法之創新與新意境之開拓。他深研當代名家風格,從北京鄭發祥最擅用冰天雪地與濃霜寒湍之背景襯托梅花之繁榮,不唯尤顯冷艷,更呈絢爛。熱烈之神韻,從中體悟到藝術創新的多元性,終于在恪守古法、尊崇傳統的主旨上,專就“骨法用筆”苦心探索,用純熟的篆隸行草等書法融入畫筆,彰顯梅花的虬枝鐵骨,刻畫花萼之郁勃生機,筆墨更凝煉含蓄;篇幅雖不宏大,而氣勢充沛,氣象莊穆清逸,體現了書畫同源合--的民族藝術之獨特美學理念,再者,也提升了梅花的審美意蘊,寄寓了對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贊美。
且看題詩“春歸笑隱綠叢中”之紅梅,主干呈倒“人”字形兀立,中部與頂部枝岈縱橫穿插,敷以或濃或淡之花朵,疏密相間;以流暢爽利之行草筆法勾勒主干,別具麗質豐神。細加品賞,但見整株主干都用淡墨,唯下部稍施濃墨苔點,備顯渾穆蒼古;而頂部亦有兩三株濃墨細干,橫斜伸延,與淡色主干相映,既覺活潑秀逸又生趣盎然。“ 傲骨生輝圖”則另呈面目,以濃墨塑造屈曲盤錯之下部老干,蒼虬勁健之姿躍然紙上,書法之骨力昭然;唯左面一枝,用淡墨斜伸上空,與前者形成鮮明對比,既平衡了布局,亦增添了空靈秀逸之神韻。另三幅皆屬狹長畫幅,取上下走勢,卻造型各異;“綠梅圖”似蒼龍從空而降,活翻多姿,墨色又極富變化。整幅作品以淡雅清疏之綠梅,襯托極具動感之主干,動靜相諧,相映成趣,而其余兩幅均呈古樸疏朗之態,亦殊堪玩味。
當今盛世清明,百業鼎興,為藝術創造之繁榮提供了廣闊之空間。在繪畫創新之路上盡可百花齊放,各擅勝場,殊途同歸。筆者以為,人們常說的“道理”一詞,其源即為我國獨創之道教理念,無論張操還是宗炳、惲南田,抑或石濤,都指出道家之理與丹青之理的貫通諧合,以之品賞李春華之梅花作品,其成功之處可概括之為“道”法自然、“繼” 乎傳統、“融” 入書法、“遵”于中庸。李春華適值人生之壯年,藝途漫漫,前程無量,盼其創作更加豐盛,更具獨特的不流時俗之風采。
李春華作品鑒賞
李春華作品鑒賞
李春華作品鑒賞
李春華作品鑒賞
李春華作品鑒賞
李春華作品鑒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