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造紙的故事被裸眼3D視頻演繹,千年煙火藝術遇上數字技術,古老戲曲用上了機器人演員……21日至23日在湖南衡陽舉行的第三屆湖南非遺博覽會上,AI、AR等數字技術,讓非遺技藝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第三屆湖南非遺博覽會上,江蘇省演藝集團帶來的戲曲機器人精彩亮相。記者 魯毅 攝
本屆博覽會以“非遺潮起,薪火‘湘’傳”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98個非遺項目,展區面積超5000平方米,集中展示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成果。
走進博覽會現場,觀眾立馬被一群萌態十足的戲曲機器人吸引?,F場工作人員介紹,傳統戲曲演藝的舞蹈、手勢、走位等通過高精密度多傳感器動作捕捉設備轉變為數字化的格式,再通過人形機器人展現出來。“古老戲曲藝術與先進數字技術完美融合,不僅能最大限度保存傳統戲曲的表演方式和動作方法,更添一份新意,更具吸引力。”
置身高科技打造的全新緯度Cave空間,仿佛穿越時光走進了傳統非遺的生活空間。在led三折幕配合鏡面反射效果下,蔡倫造紙的制作場景、傳統湘繡作品……湖南各市州非遺代表性項目被一一呈現,科技感拉滿。
第三屆湖南非遺博覽會上,200余件非遺作品打造的“非遺生活家”。記者 魯毅 攝
展會現場還利用湖南80個非遺代表性項目200余件非遺作品打造“非遺生活家”。榫卯結構木作技藝打造的沙發茶幾,醴陵釉下五彩瓷、寶慶瓷刻擺件,長沙窯銅官陶瓷餐盤,湘西苗繡制作的床品、服飾……傳統非遺作品打造的兩室兩廳現代居家空間,盡顯非遺生活美學。
“讓傳統與現代碰撞,非遺與時尚融合。”本屆博覽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非遺+科技”打造非遺傳承新舞臺,“非遺+旅游”拓展非遺旅游新場景,“非遺+生活”傳遞非遺生活新理念,“非遺+直播”打開非遺展示新窗口,“非遺+互動”探索非遺體驗新玩法,不斷推進“非遺+”新業態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合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