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瑞雪 劉正川)
這里有造型美觀的新派建筑;這里有很撞色的“熊貓”;這里隨處可見色彩斑斕的創作;這里的藝術也很潮。在這里,你可以擺出無數造型、在這里,你可以發出一連串震驚“朋友圈”的照片。
名為“谷”但卻是時尚與藝術相結合的高地,這里便是位于新都區石板灘街道木蘭山腳下的鄉村振興項目,川音藝谷。
作為新都區重點打造的特色村落項目,川音藝谷坐落于新都區石板灘街道韓娥社區葉家大院,依托四川音樂學院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以全國首個“大學+鄉村”模式為核心的特色業態。
藝術幽谷 落地木蘭山下
嬉戲的孩子、閑逛的狗兒、往來的車輛、裊裊升起的炊煙,這是來到川音藝谷首先映入眼簾的景象。
新鋪的草皮還裹著泥土的芬芳,云朵飄在天上,也落在藝谷的荷塘里。在這里,水清、樹榮、草盛、花開,每一處景觀的設計,每一件藝術裝置的擺放,都墊起了藝谷的格調。
川音藝谷,這片立于快節奏城市生活里的慢節奏藝術空間,經過兩年的改造建設,從過去、現在、將來三個視角出發,回望這里有過什么,體會現在擁有什么,展望未來會有什么,沿著藝術長廊,星落散布的九個院落參差排列,俯瞰而去就是一副顏色豐盈,造型別致的精美畫作。
隨著鄉村振興步伐加快,如何讓傳統村落既不被迅速發展的現代文明拋下,也不被過度開發所破壞,是需要認真思考的時代課題。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從傳統村落獨特的自然形態和人文價值出發,以藝術的視角介入鄉村振興,將有助于實現傳統村落自然美與人文美的回歸。
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藝術設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門類、多方式”地介入鄉村建設,展開建筑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品牌設計和系統設計等以服務價值為主的藝術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對鄉村的風貌、環境、產業、收入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2019年,我們這個團隊拿到了國家藝術基金,成為了藝術文化人才培養創新的一個項目,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們選擇以國家藝術基金的方式來到鄉村。”談及來到石板灘的原因,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副院長田勇說:“當時我們也考慮了很多地方,有很多地方邀請我們過去。但是木蘭山下的田園風景吸引了我們,這里不僅有很好的平臺院落,而且它位于錦城綠道上,與沸騰小鎮、人才公寓等眾多重點項目相鄰,我們當即就選定將這里作為一個產教融合的高校加鄉村作為案例。”
“作為重點特色村落項目,我們派出了聯絡專員,并且采取了多方協作的機制,幫助項目快速開展,快速落地。”石板灘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項目確立之后,石板灘街道通過協作機制、對口幫扶等舉措讓川音藝谷的建設速度進度喜人。
在木蘭山下,活躍著的川音院系師生團隊同樣進行了大量工作。他們的實踐,以多層次、全方位的藝術形式介入鄉村建設,用藝術介入的理念、方法和措施,為鄉村振興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顯示出高校藝術實踐在賦能鄉村振興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前,川音藝谷已建成九個院落,包括雕塑院落,文創院落,美術館的展示展廳,陶藝以及文創方面等院落。每個院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定服務對象,并且都有本地村民參與其中。
田勇說,通過三年的實踐,九個院落都已達到了可以開園的標準。“我們爭取在十月份開園,讓更多人走進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特色村落。”
藝術高地 賦能鄉村振興
傳統村落的價值在于,它是一種自然和人文有機融合的生態系統,是在人類生產實踐活動中長期積淀形成的,飽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記憶。構成鄉村聚落的建筑,其價值并不完全在于歷史長短,還在于不同時代印記豐富真實的整體呈現。所以,傳統村落的改造設計,既不能片面還原某一時期的風貌樣式,也不能簡單移植異域文化以求創新,而應樹立在傳承中創新的歷史觀念,通過更新改造,激活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建筑,延續其生命。
可以看到的是,在藝術的浸染中發生蝶變的川音藝谷,生命煥發了新生。
東南亞異域風情,中式裝點古樸典雅;撞色的熊貓住,“殘破”的根雕,繽紛的雕塑……川音藝谷就像一個各類藝術匯聚的調色盤,將看似混亂的各類藝術融洽的調配在了一起,呈現出和諧、美觀、自然的景色。
據了解,改造中,川音設計團隊遵循“結構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生態營造”原則,對老建筑群進行改造活化,形成了豐富的立體院落空間,創造了嶄新的視覺空間形象。
院落上下一新,藝術品錯落擺放,曾經的老院子頓時成為了充滿潮流藝術感的打卡地。
據了解,這些川音美術學院師生們的作品,將在這里永久駐留。此外,這里還將融入鄉村文創+精品民宿+展演空間。“我們計劃呈現的九大業態,均由川音美院的藝術團隊負責人牽頭創作,平時在藝術館才能見到的作品,在這里都可以看到。”田勇說。
“人居環境的變化,是我最深刻的感受。”葉家大院村民葉倫康說,藝術家們把這里環境改變了,道路也改變了。“所有涉及到的川音藝谷項目內的那些土地,現在都是已經出租出去了,我們的農戶每年都可以拿到相應的租金,每年產生的效益也給家庭產生了一部分的收入。”葉倫康說:“川音藝谷這個項目進展到現在,帶來的變化我們當地村民都看在了眼里。”
不可否認的是,在藝術介入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村民才是鄉村社會的主體,是鄉村振興“留得住心、扎得牢根”的穩定力量,亦是鄉村發展的主要受益者。由此,川音藝谷的設計介入理念,是既要關注“服務價值”,更要拓展“賦能價值”,實現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
據了解,接下來,川音藝谷還將開辟配套的圖書閱覽室、公共教育空間等,讓村民有看畫賞字,與川音藝術家交流與學習的空間。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公益活動。開辦工作坊義務教導村民學畫,培養村民的藝術素養和繪畫能力,不僅在閑暇時光能陶冶他們的情操,還幫助他們掌握一門藝術。
“團隊最初的想法,是將川音藝谷作為全國首個大學加鄉村的落地項目。而從現在情況來看,川音藝谷有望成為成為省級的產教融合的示范點位。”田勇說。
白墻黑瓦,紅色車道,音樂大道,爬墻的熊貓。以文化賦力為根,鄉土文化的自覺自信正逐步重建。
“將來,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希望有100個院落在2800畝的土地上呈現,在區政府的要求下在爭取在3-5年內形成文創旅游的4A級景區,讓訪寶光、游桂湖、吃火鍋、賞藝谷的構想成為現實。對此,我們抱有信心。”田勇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