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結論:
N型發電性能更佳:在固定支架上,組串1(N-TOPCon組件)較組串2(P-PERC組件)單瓦發電量平均增益為3.68%。
N型衰減更低:組串1(N-TOPCon組件)和組串2(P-PERC組件)的平均功率衰減分別為0.51%和1.38%,TOPCon的光致衰減(LID)比PERC小得多。
研究背景:
PERC電池效率正快速逼近其理論極限,此外,PERC電池采用P型硅片,易受硼氧對(BO)引起的光致衰減(LID)影響。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光伏市場正迫切地從PERC技術轉向N型技術。N型技術采用摻磷的N型硅片,而不是PERC電池常用的P型硅片。
近年來,N-TOPCon技術已成功從實驗室走向量產,這使得對N型組件在戶外環境下性能表現的深入研究變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N型TOPCon技術的電池憑借其優異的低衰減這一特點引起廣泛關注。多項實驗室測試報告和研究已經明確證明,在光致衰減(LID)和熱輔助光致衰減(LeTID)方面,N型電池比PERC電池表現更為出色。然而,光伏組件在實際運行條件下的性能可能會與實驗室測試結果有所差異,尤其是在衰減方面,這是因為組件在運行時會受到周圍環境條件,如輻照度、溫度、濕度等的影響。因此,國家光伏質量檢測中心(CPVT)選擇在位于中國西北部寧夏銀川(38°34′57.77′N,106°0′55.72′E)進行了一項比較研究,旨在評估PERC和TOPCon組件的戶外發電量和衰減可靠性。
戶外對比研究中,采用晶科能源20塊雙面組件,包含P-PERC以及N-TOPCon技術。每個雙面組件包含144塊半片電池,具體如下:
初始功率測試前對樣品經行戶外暴曬預處理,在組串并網工作狀態下暴曬控制在不少于60kWh/ m²,數據采集間隔為1分鐘。
項目設計:
陣列前后間距為10米,固定支架傾角為40°,如圖1所示:
2022年9月-2023年3月測得的組件正面、背面累計輻照量、反射率數據,結果如表2和圖2所示:
2022年9月-2023年3月測量的月度發電增益,并根據公式1計算得出兩個組串的單瓦發電量(Wh/W),其結果如表3和圖3所示:
N-TOPCon組件和P-PERC組件的功率變化,如表4和表5所示:
采用公式2計算得出兩個組串的功率衰減:
組串1(N-TOPCon組件)均值為0.51%,組串2(P-PERC組件)均值為1.38%。
更多N型Tiger Neo全球實證電站數據,請關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