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15點30分,寧德時代召開了史上第一次全球發布會,光速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
整場發布會只有十分鐘,沒有冗長的介紹環節,沒有復雜的背景資料,延續了寧德時代一貫的理工直男風格,“字少事大,人狠話不多”。
十分鐘,全程無尿點,滿滿知識點。
能量密度:第一代鈉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160Wh/kg,第二代電芯單體能量密度200Wh/kg(這能量密度比起初代鋰電池剛過百的成績,絕對算是贏在起跑線了,第一代鈉電池搞儲能、二輪車、微型電動車毫無問題,第二代則足以媲美磷酸鐵鋰);
低溫性能:在-20°C低溫環境中,仍然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不僅國內的低溫焦慮可以撤退了,全球高緯度寒帶地區電動化也可以捎帶手普及了);
結構創新:鈉鋰混搭、取長補短的AB電池包設計(誰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雙劍合壁,堪稱天才創意);
產業化時間表:2023年建成鈉離子電池基本產業鏈(上一波跟曾老板做鋰電池的都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了,這次曾老板又振臂一呼了,想發財還不趕緊跟上)。
這還不是全部,俗話說看不見的河底決定了水面的翻騰,發布會的弦外之音還有更多。
“鈉離子”緣何成為“寧”選之子
碳中和時代,一場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正加速到來。
這之中,不僅僅是環保問題,更重要的是能源的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從人類學會鉆木取火,開采自然資源直接利用成為主要方式,因此國家的富有與貧窮往往和資源的豐富與貧瘠成正比。
但如今,可再生能源不再有地域的壁壘,而是具有了普適性,人們將用技術驅動替代能源依賴,家里有沒有礦已經不重要了,反正光伏和風能是生生不息的,掌握能源轉化和存儲的關鍵技術才是核心。
電池就是這個“天選之子”。
自1991年被商用化以來,鋰離子電池于眾多二次電池中脫穎而出,迅速獲得市場的認可。從最初的手機、電腦、無人機到汽車、輪船,鋰離子電池的應用飛天遁地、上山下海,無處不在。
最近十年,因為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商業應用的規模化,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了三倍,成本下降了80%,循環壽命增加高達16年。儲能電池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替代傳統的煤炭發電;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實現了電能對石油的替代;有了5G、AI等前沿技術加持,電動化+智能化的集成創新應用獲得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在電動智慧無人礦山,以鋰離子電池純電驅動,融合5G技術的高效傳輸和智能互聯,通過大數據算法,工作人員在千里之外就能實現無人駕駛、智能采礦作業。一塊小小的鋰電池,讓人類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翻地的變化。
總是走在科學最前沿的諾貝爾獎早就洞察了正在發生的能源與社會巨變,他們在2019年就將化學諾爾貝獎授予給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明鋰電池產生的巨大社會貢獻,并贊譽他們奠定了無線、無化石燃料社會的基礎。
大需求、大市場、大生態,在碳中和背景下,鋰離子電池是當仁不讓的牛鼻子,將快速進入TWh時代。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近日發布的《新能源展望》年度報告,2030年交通和儲能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將激增至5.9Twh,而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產能只有100Gwh的量級,這意味著59倍級產能的躍升,一個價值五萬億元的新藍海洶涌而來。
如同天南地北的老饕對于事物有著不同的偏好,人們對于電力的需求也是五花八門,顯而易見的是,單一的技術路線不可能滿足所有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當重要性和唯一性疊加在同一產業鏈上時,資本效應帶來的往往是負面。
符合經濟學和市場邏輯的是,當市場需求足夠大,必然進入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階段,各種電動化場景層出不窮,過去鋰電池包打天下已無法滿足細分市場需求,需多點開花。
化學元素有一百多種,作為“寧”選之子鈉離子到底有何天賦異稟?
鈉與鋰同屬第一主族,具有相同工作原理。鈉離子電池長板很突出,低溫性能好、適合快充、安全穩定。更重要的是鈉在地球上的含量太豐富了,海水里都是氯化鈉,因此鈉離子電池被業界一度被視為極具潛能電池體系。
但是鈉也有天生的短板,它的電位比鋰高,鈉離子比鋰離子大且重,在材料中無論是嵌入、脫嵌都會導致電極材料體積膨脹或者材料失活,因此能量密度低、循環壽命短,而這兩個指標恰恰是電池的核心競爭力。
正因為如此,鈉離子電池盡管有著跟鋰離子幾乎同樣長的研究歷史,但核心材料均未取得關鍵技術突破。
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攻堅戰”
21世紀什么最難,基礎學科創新最難。
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曾毓群在發布會上說,有人認為,電池的化學體系已經很難創新了,只能在物理結構上做些改進。這也是市場的主流認知,近年來電池領域的創新多為結構創新,比如CTP,刀片電池,而化學體系的創新鮮有耳聞,甚至有媒體說電池技術的發展,早已進入一個相對停滯期。
寧德時代在一片質疑聲中躬身入局,上百億的研發投入,5000多研發人員的皓首窮經,展現出了碾壓式的競爭力。
化學體系創新有多難呢?
電池是個復雜化學體系,數十種成分,納米級材料,在有限的空間內進行能量轉換,還要兼顧安全性、循環壽命、倍率性能,可以說是一門精妙的科學,極其考驗電池企業對材料全面的理解。
攻關鈉離子,寧德時代祭出了兩大法寶:即讓人不明覺厲的高通量計算平臺和模擬仿真技術,在納米級的空間里解析分子結構與作用機理,尋找各種材料基因的結合點,開發各具優勢的化學材料和體系。本質上比拼的是對材料原理的理解和算法算力。
寧德時代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用普魯士白為正極材料,硬碳作為負極,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解決了鈉離子電池在循環過程中容量快速衰減的世界難題,從而攻克了產業化的最后一關。
聽說寧德時代有句口號叫“練好基本功,發揮想象力”,如果說化學體系創新是基本功,寧德時代則在電池結構上展現了天才的創意,首創鋰鈉合璧的AB電池。
實現這個創意的核心難點是BMS對于不同化學體系的SOC的精準動態調整,側面說明寧德時代在算法領域的實力。這個混搭電池不僅發揮了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優勢,又疊加了鈉電池的低溫、快充特長。
至此,短板已解決,長板更明顯,寧德時代已經漂亮地完成了從技術到產品的推進,下一步就看如何商業化了。
鈉離子何時量產裝車?
光說不練假把式。在新能源產業,2020年我們已經收獲了太多的預期,拿出量產才是真本事。
對此,寧德時代沒有回避,明確表示“已啟動產業化布局,2023年前將基本形成產業鏈,歡迎相關研究機構、上游材料供應商和下游電池應用端一起參與,共同加速鈉離子電池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大有武林盟主廣發英雄帖的感覺。
時代總是獎勵那些最先發現潮流并順應潮流的人,20年前,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巨大變革帶來社會經濟結構質的飛躍,走在變革前沿的人演繹了一浪又一浪的互聯網造富神話。而在能源革命與交通革命的交匯點處,更大的勢能已經積聚好了力量。
在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發布會上,寧德時代回答了關于產業化的“靈魂拷問”。
鈉離子電池的材料易得嗎?鈉離子電池體系與當前鋰離子體系相比,正極材料方面,存在層狀氧化物和普魯士藍等多條技術路線;負極材料方面,主流是硬碳等碳基材料,集流體可以用更為便宜的鋁。
制造工藝成熟嗎?鈉離子電池體系可以實現與鋰離子電池生產設備、工藝的完美兼容,無縫銜接,快速完成產能布局。由此可見,上游供應鏈只要建立了正負極材料等產業鏈,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可以復制甚至嫁接成熟的鋰電池工業化體系。
應用市場大嗎?小眾市場可以一款產品打天下,越是大規模市場對于電池的差異化需求越發明顯。鈉離子電池的低溫和快充性能很能打,采用AB電池結構或待下一代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鈉離子電池足以跟磷酸鐵鋰電池相媲美,還有規模化以后的成本優勢也很誘人,整體想象空間巨大。
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后會替代鋰離子電池嗎?就像飛機的發明并不會替代火車,碳中和推動了新能源產業蛋糕越做越大,新的應用場景不斷產生,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各具優勢,將共存互補。寧德時代要的是開疆拓土,不是左手打右手。
兩年再造一個產業鏈,可能嗎?從鋰離子電池產業鏈構建的經驗和成就來看,正如曾毓群所說,寧德時代已形成了從前沿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再到大規模商業化的快速轉化能力。
這個不是吹牛,鋰電產業鏈多少個千億市值的企業,多少人跟著曾老板奮斗都發財了。包括他老家寧德,這個曾經的全國18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如今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電動汽車電池產自這里。
短短幾年時間,寧德時代帶動上汽、廈鎢、杉杉、格林美等50多家上下游企業落戶寧德,上汽寧德基地就是為了寧德時代而來,開創了下游為配套上游就近建廠的業界先河。
有錢,有人,有資源調動能力,又踩中了碳中和的風口——這大概是寧德時代官宣2023年建成鈉離子電池基本產業鏈的底氣所在。
還有一個可能被忽視的細節。
7月15日,鈉離子電池迎來了政策利好,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新型儲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將在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要加快飛輪儲能、鈉離子電池等技術開展規模化試驗示范。印象中這是鈉離子第一次登上國家文件,而且被明確扶植,代表了國家層面對鈉離子的戰略定位。
寫在最后
樂觀主義者從每次危險中看到機遇,悲觀主義者都從每次機遇中看到危險,而寧德時代一直保持著居安思危死磕自己的精神。歷史證明,曾毓群在對不同技術路線的選擇上有著精準的判斷。
在國內大部分電動車裝配都是磷酸鐵鋰時,寧德時代一直堅持“花大氣做困難的事”,埋頭研發、迭代三元鋰電池,并且秉承“不能偏科”的觀念,鐵鋰三元兩手抓,最終在2017年三元電池熱潮中,問鼎世界第一,而在2020年鐵鋰回潮時亦吃到了最大的紅利。
有人質疑曾公舞劍,意在打壓鋰資源價格,只能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這一次,鈉離子風來了,你還來得及上車嗎?
(轉載自: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溫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