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吐槽青年:曹林的時政觀察
幾個月前“北漂獨居女孩被困浴室30小時”新聞刷屏的時候,很多評論反思“女孩獨居”帶來的問題,我當時就評論說,這是一個過度反思的偽問題,極端情況跟“單身和獨居”沒關系,這條新聞真正反映出的現實鏡像、真正有普遍性的問題應該是那些無助的老年獨居者,很多調研都關注過老人的獨居困境。
網絡中曾有一條讓人感觸頗深的短視頻,湖北宜昌,一位七旬老人在家不慎跌倒,因為獨居沒人來扶,自己艱難起身,在外打工的兒子從監控中看到這一幕,瞬間淚奔,放下手中工作馬上回家——獨居老人的處境著實讓人看著心酸。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國三星舉辦的第七屆“探知未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以下簡稱SFT大賽)的參賽作品中,我看到了愛科學的年輕人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河北邢臺學院的學生設計出“家庭服藥遠程守護機器人”,而貴州畢節一個中學生則設計出“居家陪護犬”的智能控制作品。離年老還很遠的年輕人,受到科技創新大賽的感召,在“問題意識”驅動下,用他們所學的最新智能科技去守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真正解決社會問題,尤其讓人感動。
三星SFT大賽參賽學生對“家庭服藥遠程守護機器人”進行演示
SFT是三星在全球范圍內發起的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重在鼓勵青少年關注科技發展,提升科學素養,發現身邊社會問題,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設計出對社會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創作品。該項目自2013年引入中國后,至今已開展七屆,吸引超20余萬大學生和中學生參加。今年,第七屆大賽將命題設置為“智能、安全、環保”三大熱點社會議題,全國32個賽區參賽選手積極參與。從參賽作品中,能看到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智能設計。
常有人感慨,這代喝可樂吃麥當勞長大的年輕人,心理上已經“拋棄”三農了,都想著遠離鄉村奔向大都市,不會有人關心農村農業,但來自桂林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李欣澤和梁煜釩同學,他們的參賽作品就錨定了“三農”,在大賽的引導下,敏銳洞察到“智慧農業”的重要性,針對目前我國農業灌溉方法效率低、農作物病蟲害威脅農作物生長等普遍現象,設計完成了“智耘生態——科學助農智慧農業系統”方案,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成功實現了農業生產環境的動態監控、農田節水灌溉量的精準計算和病蟲害實時識別檢測。目前,他們設計的“智耘生態——科學助農智慧農業系統”已成功完成生產與試用,并獲得多項國家專利,投入市場使用!
三星SFT大賽參賽學生對“智慧生態—科技助農智慧農業系統”進行演示
關心三農和老人的年輕人,真讓我刮目相看。關注三農,說明他們沒有忘記這個國家的民生之本,學習在都市,心卻在田野。關注獨居老人,說明他們保持與弱者的共情能力,關心弱勢群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參賽作品中能看到很多類似既有現實關懷又有智能想象的建設性作品,比如“災區無人機空投系統”“基于多傳感器融合的無人故障巡檢搜救車”“具有藏漢語音及圖像識別的智能交互識別垃圾分類系統”“生活垃圾智能分類回收裝置”“盲人障礙物識別與距離檢測”,都是當下社會的問題痛點和科研關切點,這些年輕人用科技去回應現實需要的努力,用創新實現生活的“微”改變,讓人看到了這代大學生中學生的科學志向。這種超越年齡的關懷,這種好奇心、超越性和無功利性,不正是科學精神的核心。
SFT大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三星獨家公益支持,國家級科技協會與優秀科技企業的合作,關注前沿科學技術及科學教育理念的應用與普及,使這個大賽帶著天然的“科學+實踐”基因。
尤其讓人充滿敬意的是三星,一方面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先進的科技產品,讓人們生活更加美好,另一方面,三星如此關心中國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充分利用在全球科技領域尖端技術、創新經驗及資源優勢,鼓勵青少年用科學技術和創新理念為社會帶去積極改變,讓未來更美好。這種理念也貫穿于命題實踐中,今年SFT大賽的決賽環節,三星首次將其中國研究院的專家引入到大賽環節之中,為進入決賽的智能控制命題組(大學組、中學組)60支隊伍提供了專業授課及指導,包括如何應用人工智能、5G、計算機編程、自動控制等技術深入社會實踐,解決社會難題。
前面提到的參賽作品“智耘生態——科學助農智慧農業系統”落地惠及三農,直接解決了農業的難題,這不是個例,此前,中國三星在貴州遵義瓦龍村開展的公益筑橋活動中,來自內蒙古工業大學的楊仕林為解決當地小學生涉水過河引發的安全問題,修筑起一座小橋。他是當年三星SFT大賽的冠軍,參與了大賽造橋項目,運用自己的研發方案,讓孩子安全上學安全回家。這正是三星最看重的,讓科學介入社會,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們將所學知識、運用科技手段,投身實踐,最終推動社會問題解決,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三星SFT大賽參賽學生對“地下車庫智能防倒灌系統”進行演示
操心農業的蟲害、獨居的老人、過橋的學生,我想,這種科學關懷是這屆年輕人對“精致利己主義”標簽最好的回應。其實每一代人中都從來不缺有理想有擔當、有創新意識的青少年,缺少是三星這樣激活、挖掘和培育青少年科技素養的社會力量。三星SFT大賽就是一種共同體的感召,讓這些年輕人匯集到一起,從“應試”走向“創新”,從“自我”走向“公共”,從“背知識點”走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驅動的科學創造力”,從而影響身邊更多的年輕人。
三星SFT大賽參賽學生對“仿生智造—ROV 水下機器人”進行演示
其實,發現科學人才和培養人才最佳時間是在高中時期,王綬琯院士曾統計了20世紀159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成長信息,發現30%的諾獎得主,在二十五六歲的時候就做出了獲獎的項目,牛頓23歲發現萬有引力,愛因斯坦26歲發表狹義相對論。因此三星SFT大賽,其意義不弱于張桂梅校長堅守的那所學校,這是對青少年科學精神的深度挖掘、對青年人才的傾力培養。
當然,公益有很多種方式,在我看來,價值最高的方式之一就是去影響年輕人,在他們心中種下一棵樹。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個比賽在這些年輕人心中,就種下了樹的種子,生根,發芽,5年,10年,20年后,長成參天大樹。有什么樣的年輕人,就有什么樣的未來。影響了年輕人,也就影響了未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