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2021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系列公益聯播“百家講堂”》正式結課。原工信部信發司一級巡視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穎女士作為主辦方代表為本年度公益聯播收官致辭。李穎院長代表本次公益聯播聯合發起單位,對公益聯播“百家講堂”的成功舉辦表示衷心祝賀。
本年度公益聯播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同濟大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中電標協工業互聯網生態委員會、騰訊研究院、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廣東省自動化學會、深圳工業總會、深圳市工業互聯網聯盟、青島市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北京市工業互聯網聯盟、重慶市工業互聯網聯盟、武漢工業互聯網聯盟、煙臺工業互聯網協會、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創新中心、佛山市南海區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騰訊、樹根互聯、工業富聯、華為、東方國信、用友、忽米網等28家科研院所、行業機構、雙跨平臺共同發起,深圳市工業互聯網行業協會、深圳數智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承辦,邀請百位行業專家向企業分享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和應用實踐,希望工業企業從多路徑、多層級、多維度了解與認知工業互聯網,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落地。
回顧百年建黨歷史,從建黨后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到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全國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道路,再到如今,我國創建了世界上唯一門類齊全的完整現代工業體系,在重要領域形成了一批產能產量居世界前列的工業產品。從不足到充沛,從加工制造到自主研發的創新高地,從依賴傳統人工到逐步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中國成功繪就出一幅舉世矚目的“制造版圖”。
超60萬人次觀看,成為行業必學精品課程
活動通過各直播平臺、發起單位官網、微信公眾號、業界社群等多渠道傳播,鳳凰網、中國科學網、中國工業網、Ework、南方科技網、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搜狐新聞、中國自動化網等近50家新聞媒體報道。與此同時,活動以直播線上互動、調研反饋等多種方式對觀眾群體進行社群運營,搭建行業內不同群體交流互動的溝通途徑,以便后續開展技術趨勢跟蹤與資源挖掘,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共建工業互聯網生態發展。(可關注“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百家講堂”公眾號回看課程。)
3月16日至6月29日期間,公益聯播活動開展了《產業趨勢》、《中德智造》、《智造實踐》、《雙跨平臺》、《工業智能》、《安全生產》、《產業鏈平臺》、《網絡及安全》、《工業軟件》、《工業APP》、《供應鏈金融》、《物聯網》、《智能工廠》、《供應鏈及物流》、《產業投資》15個主題周的直播,共100場課程。
參加授課觀眾數量累計超過60萬人次,其中制造企業從業人員占比超過50%,工業互聯網從業人員占比超過30%,解答觀眾關于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的相關問題1000余條。受到工信部、各大企事業單位、行業機構及服務商的高度關注,獲得了制造業行業內各界的廣泛好評。
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每次直播后都有大量的企業來電咨詢合作,希望加入到直播分享的隊伍中;也有很多觀眾向我們反饋,每期講堂都會準時守候觀看,收獲頗豐。”
《產業趨勢》從當前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宏觀環境和產業背景出發,對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深入分析。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重心正在由“深化局部應用”向“突破全面集成”轉變,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仍存在一定不均衡性。未來的工業必然是數字化和低碳化相融合的發展方向,需要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樞紐,利用工業互聯網將加速新兩化的融合實現。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深化平臺創新、大力發展新型工業軟件、突破轉型關鍵技術,政府需要構筑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保障體系,構建智能制造生態,走出一條制造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德智造》著眼于中德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的發展現狀對比,兩化融合是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必由之路,而智能制造是實現兩化融合的核心途徑,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要素其實就是工業互聯網平臺。我國的工業互聯網的實施覆蓋制造體系四大層次,網絡、標識、平臺、安全四大支撐要素貫穿產業鏈、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和層級。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步入實踐深耕階段,初步形成了應用路徑和模式,產業支撐持續壯大。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對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商業模式的變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隨著5G、區塊鏈、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日趨成熟,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推動“平臺+新技術”創新解決方案不斷涌現。
《智造實踐》詳細介紹工業互聯網中各類關鍵技術的應用實踐,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而數字孿生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技術,從戰略上實現數字化轉型是做好智能制造必然的前提環節。數字孿生可以貫穿于生產制造的各個環節,具有層次性。數字孿生將拓展工業互聯網應用層面的可能性,一站式解決數據的采集、管理、應用問題。企業致力于構建智慧供應鏈平臺,進行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產業鏈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模式創新
是總閥門、工業互聯網是基石,人工智能是加速器,最終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制造,顯著提高創新與服務能力。
《雙跨平臺》立足于國內領先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成功實踐,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服務企業、服務個人、生產企業、供應商等連接起來產生共享數據,為企業、用戶、生產商、供應商服務,是工業互聯網在具體行業的具體表現形式和應用落地。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是技術的變革,更是管理思維的提升和管理理念的創新。成熟的雙跨平臺為龍頭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中小型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專業云服務,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園區及產業新生態,跨領域、跨行業對外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工業智能》重點介紹面向工業場景的綜合智能技術解決方案。大數據是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生產資料和關鍵賦能技術,工業大數據的生命周期歷經采集、管理、處理、分析、應用等五個階段。做好工業物聯網時序數據的管理是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的基礎,正成為產業界關注的熱點。工業物聯網一體化數據平臺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邊緣計算等多項領先技術深度融合,形成一個云邊協同的數據存儲、分析、應用為一體的工業物聯網基礎架構。構建云邊雙核心,實現存儲和計算能力一體化,打造高效、可靠的數據全閉環,激活工業數據價值,保障全數據鏈的安全。
《安全生產》著眼于化工園區當前安全生產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現狀及解決方案。園區是石油化工行業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園區集約化發展的同時帶來了成本降低、產業鏈互補、物流統一、排放減少的收益,但也面臨著資源集中、危險源多、設備復雜、體系龐大的風險,需要政策、科技、服務等提供各項支持來應對園區安全生產風險。智慧安全園區建設以安全和生態為核心,針對園區安全風險防控和事故應急處置,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三維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結合安全風險防控指標體系和安全分析模型,開展安全風險和隱患的主動感知及預警預測預防,實現園區安全管理。
《產業鏈平臺》從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當前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正迅速發展,其最佳切入點在于解決特定行業領域智能化的問題。工業互聯網匯聚平臺、企業、科研、金融等各類主體,形成跨界融合、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傳統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基于工業互聯網打造的創新生態網,具有巨大的經濟效應,大大降低了供應鏈各參與方的成本,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當前眾多行業的上中下游普遍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企業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政策、投資政策、貿易政策等多種措施有效推動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網絡及安全》對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安全建設以及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細介紹。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建設包括應用層、平臺層、基礎設施層、接入層安全防護。通過對惡意代碼、敏感權限調用、廣告、惡意扣費等安全特征進行檢測,對可能存在風險隱患的功能調用、系統組件、接口等方面進行安全評估等進行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安全防護。密碼技術作為國家安全三大技術之一,成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礎。它是網絡安全的基石,是數據安全中的實體鑒別、通信加密、數據完整性、行為抗抵賴的最經濟、有效的手段。
《工業軟件》重點分享工業軟件的關鍵技術和發展趨勢。工業軟件分為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管理運營、嵌入式軟件、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類別,工業核心軟件已經成為國家智能制造體系的重要基礎。盡管國產工業軟件CAD依然面臨產業規模不夠、品牌知名度不夠、基礎核心技術薄弱等挑戰,但國家高度重視工業軟件發展,布局多項攻關計劃來解決卡脖子問題,社會普遍對國產軟件的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國產工業軟件CAD前景廣闊。
《工業APP》主要闡述工業APP的發展方向及生態角色。當前制造業企業面臨著缺少統一數據平臺管理企業的資源數據,編制文件數據不統一不規范,缺乏數據文件應用靈活性等痛點問題,企業需要將工藝數據在云端統一管理統一應用。百萬工業APP是中國制造業數字化的基石,擔任著行業服務商、平臺機構、教學資源庫和成果轉化庫,用戶企業、投資機構、政府等六大角色。工業軟件是一個組態式的發展過程,只有當工業APP的生態繁榮,才能從中孵化成長出強大的工業軟件來。工業APP為工業生態中的參與者提供了數字化轉型的方法,尤其是對于生產性服務業的企業、對于工科類的高校和院所來說尤其關鍵,大大縮短了技術轉化的鴻溝。
《供應鏈金融》從供應鏈金融的重要性出發重點分享了供應鏈的管理手段。供應鏈金融需求的產生,是供應鏈管理在互聯網經濟融合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助推中小企業成長和資源快速增長的必然趨勢。供應鏈金融由核心企業、核心企業的應收方、資金提供方、資金監管方、供應鏈服務契約、平臺服務方等六大要素構成。難點在于如何評估需求方的信用,如何確認交易的真實性,評估資產價值、監管資產以及異常狀態下快速處置資產,如何確保供應鏈資金的閉環,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控制風險等。供應鏈金融對于穩定產業鏈供應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物聯網》以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及能力的介紹為核心。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開放的設備連接、數據采集和傳輸獲取實時的生產數據和經營數據,集合工業物聯網、云計算/邊緣計算、工業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核心技術。工業物聯網將各類控制器和新技術融入到工業生產過程各個環節,從而大幅提高效率,改善質量,降低能耗,最終實現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階段。工業數據需要海量、實時、彈性的計算和存儲資源,邊云協同可以存儲海量數據,具備無線擴展的算力,保證計算的實施控制。工業大數據分析可以解決工業現場的各種設備可靠性、工藝穩定性、良率、效率等關鍵生產指標的優化。數字孿生通過采集實時的設備運行數據,通過對物理設備或者制造過程的過去、當前的描述以及未來的預測,實現對物理設備的調整,進而實現設計或生產過程的優化。
《智能工廠》主要介紹智能工廠的建設及建設過程中先進技術的應用。智能工廠規劃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對各流程域的評估精準定位規劃重點,發現當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策略,在不同層面避免重復建設。智能工廠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將5G網絡、建筑設計、工業工程、智能物流、倉儲規劃、IT頂層規劃、自動化規劃、數理仿真等技術充分融合,讓企業贏在起跑線上。工業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工業融合發展形成的,貫穿于設計、生 產、管理、服務等工業領域各環節,實現模仿或超越人類感知、分析、決策等能力的技術、 方法、產品及應用系統。工業人工智能的主要技術類型有知識圖譜、專家系統、有限元分析、最優化方法、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
《供應鏈及物流》從工業互聯賦能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角度出發。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供應鏈創新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數字化轉型,是人類社會經濟轉型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社會經濟轉型,這個世界正在因“數”發生巨大的變化。數字化供應鏈,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構建的以客戶為中心,以需求為驅動的,動態、協同、智能、可視、可預測、可持續發展的網狀供應鏈體系,未來十年,數字化供應鏈將成為新的增長飛輪。傳統供應鏈以企業為中心,無法滿足消費者體驗需求,數字化供應鏈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與外部合作伙伴之間的高效協同,實現快速響應,以提升企業效率與業績,最大程度降低經營風險。
《產業投資》圍繞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產業投資的市場與估值要點的內容。資本要看企業服務。當前是企業降本增效需求與數字化轉型大勢,云服務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帶來市場估值躍升。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提上日程,國家正大力出臺政策促進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經濟時代不可避免地來到了所有企業面前,企業為自己開發新的戰略選擇是大勢所趨。國內數字經濟發展較為順利,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在持續提升。布局To B投資首先需要抓住“新基建”鏈條,在中國各行業企業數字化、AI化轉型過程中尋找機會。其次布局頭部公司,尋找擅長擁抱變化、有強大增長動力和競爭壁壘的未來“龍頭”。第三可以從垂直賽道中投出“領頭羊”。
打造良性生態,賦能千行百業
在我國,作為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創造差異化產品和實現服務增值的關鍵,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綜合性+特色性+專業性”的平臺體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7000萬臺(套),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247.4億元,同比增長83.4%。相關技術、標準、研發、應用等方面的產業合作不斷增強,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
究竟如何發揮工業互聯網的作用,推動制造業邁向新臺階,這正是公益聯播探討的問題。
一名觀眾表示:剛剛接觸工業互聯網,還是覺得難以深入理解,認知也僅僅浮于表面,看了15期公益聯播下來,對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也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學習和應用。
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李穎院長在結課儀式致辭中表示,“企業要發揮工業互聯網的關鍵作用,推動制造能力軟件化、模塊化和平臺化,加快制造資源的泛在連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帶動產業鏈向產業協同網絡轉變,催生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加速制造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他非常欣慰地看到,公益聯播真正地幫助到企業,讓他們從認知走到學習并走向應用。
公益聯播活動為行業打造了共同學習、持續創新的氛圍,讓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整體認知不斷提升,促進行業人才培養,為工業互聯網在千行百業中的落地應用打下基礎。加速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國制造。
未來,公益聯播活動還將持續創新,充分釋放“互聯網+”的力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推動“中國制造”提質增效升級,實現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