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定位,全面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積極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提升教師思政理念,發揮課程德育功能,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完善課程思政評價,構建質量監控閉環機制,立足于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提升相統一,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轉變教師育人理念
提升課程思政能力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針對有些外語教師思政意識不強、思政水平不高和政治素養不足等現狀,圍繞課程思政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教學目標,強化課程思政意識,提高課程思政能力,提升教師育人素養。
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充分利用政治理論學習周,引導教師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關注國家時事熱點,增強批判性思維,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建立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開展“我想對黨說”演講比賽、“我和二十大”短視頻征集等活動,讓教師了解黨的百年光輝歷史、取得的豐功偉績;定期組織教研室研討活動,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切實增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同時,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為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搭建平臺,定期召開成果共享會,精挑典型思政教學案例和課程思政教學成果,實現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共享。
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發揮課程德育功能
大學英語作為高校非英語專業的必修通識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利用其分配學時長、受眾人數多、思政覆蓋面廣等特點,組織教師挖掘大學英語蘊含的思政元素,發揮課程德育功能的獨特優勢。
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英語教研室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理論課教師定期開展學術講座,結合國家時事和社會熱點,充分提煉《讀寫教程》《聽說教程》《中國文化英語說》《文學與翻譯》等主干教程和“時政專題”“政府工作報告譯析”等輔修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嵌入愛國主義、理想信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生涯規劃教育,確立知識、能力和思政“三維教學目標”。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求,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英語教研室確定了契合度高的五大思政教育模塊:理想信念與中國夢模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模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模塊、黨史與國史教育模塊、法紀和廉政文化模塊。按照大學英語教材的內容安排,教研室從五大思政教育模塊中挖掘出對應的課程思政元素:中國夢、民族復興、共產主義,仁、義、禮、智、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法治精神、職業道德、廉政文化。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潤物細無聲地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在國家發展和個人前途的交匯點上思考人生,最終實現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實踐能力,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課堂是課程思政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效果直接決定課程思政的成效。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在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形成外語顯性學習和課程隱性教育的育人新途徑,發揮新時代外語教育教學的育人功能。
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在大學英語教學設計中突出目標精準性、組織體系性、設計漸進性和評價整合性四個策略,解決應該達到哪些目標(教學目標)、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教學內容)、如何有效組織這些經驗(教學設計)、如何確定這些目標得到實現(效果評價)等四個維度,重視在語言學習中為學習者的人格發展和價值養成創設獨特的學習體驗,逐漸形成四個策略和四個維度相互協調的統一體。
課程思政成效的落實必然要求教師不斷創新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模式,提升嵌入思政元素的教學方法藝術。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拓寬第二課堂教學渠道,優化“演講+教材”模式,引領教師運用潛移默化式教育,注重因材施教,發揮課程蘊含的隱性教育功能。教師充分運用潛在的教育資源,利用身邊的先進事跡、典型人物和社會案例,采取“互聯網+新媒體+翻轉課堂”模式,積極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念,發揮價值引領效能。教師通過圖片、視頻、多媒體資源等直觀形象的教育資源,增強感染力和滲透力,采取小組討論及撰寫報告、學期論文等形式,鼓勵學生內化課程思政教育,最終實現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協同效應。
創新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構建質量閉環機制
完善課程思政的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是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課程思政改革提質增效的重要保障。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改變長期以來考核評價中教師占主導地位的狀況,充分發揮學生的評價主體作用,積極引入學生自評和學習小組內互評環節,加大形成性評價的比重,形成評價智能化、全面化、動態化、持續化的特色,真正達到“對課程體系的各個環節開展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及時、有效地為課程和教學提供反饋信息,推動課程的建設與發展”的要求。
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始終堅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定位,在思政評價中注重實踐和應用特色,以過程性考核為主,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工匠精神。完善評價體系,加大過程性評價,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可以促進學生關注素材中的文化、歷史知識等內容,將課程思政真正落到實處。
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積極搭建知識傳授與價值育人的雙評估體系,加大對課堂育人效果的評價比重,體現綜合性、動態性、對比性和系統性。按照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多主體、多形式綜合評價思政改革實踐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客觀性。合理設計質量評價流程,形成教學實施、過程評估、教學反思、評價反饋的質量監控閉環運行機制。
全面落實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積極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是新時代高校外語教師的職責使命所在。未來,濟寧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教師將繼續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重要使命,不斷提高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實現從“教書匠”到“大先生”的轉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朝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