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科興,達到了它成立21年來知名度的最高點??婆d是全球第一批成功研發出新冠疫苗的企業,靠著全球超28億劑的新冠疫苗出貨量,被大家所熟知。
有點起色的科興,沒等到“再接再厲”的鼓勵,反而因為股權結構、高額營收等成為輿論風口浪尖的“出氣筒”。越來越多的聲音,把故事引向了另一個方向。
2021年,科興實現193.75億美元營收。一時間,“高營收、暴利”成了收割科興話題的流量密碼,抱著“科興憑什么賺這么多”的心態,“圍觀”科興深陷輿論漩渦。
但稍微了解生物醫藥行業的特點,就知道生物醫藥這碗飯不是誰都能吃。討論營收,不能拋開行業特殊性。
其一,一家企業往往需要承擔著巨大的研發失敗風險。2003年非典期間,科興曾主持研發SARS滅活疫苗,1年多的努力后,全球第一支SARS疫苗研制完成。然而,就在這時候SARS疫情消退,前期數億資金投入“打了水漂”。之后,在H5N1禽流感疫苗研發上,科興再次重復了SARS疫苗的過程,同樣沒有獲得任何收益。所以看似因新冠疫苗獲得了高額營收,背后是科興二十多年的“九死一生”和這次面對新冠科興壓上全部身家的豪賭。
美國同行企業輝瑞公布的2021年業績報告顯示,輝瑞全年實現營收813億美元,同比大漲92%,其中新冠疫苗產品帶來367.8億美元的收入。在全球范圍幾乎相等出貨量的情況下,輝瑞收入接近科興的兩倍。
其二,我們捋一遍科興的財報還能發現,其海外銷售收入為84.74億美元,占總收入的43.74%。科興是真正實現了出海創收,在智利、埃及、印尼這些國家,科興都建廠投資實現了本地化生產。這是多少中國企業,當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另外,還有觀點稱科興是外資控制,錢都被日本人給賺走了,這又從何說起?
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不要只看股權,要看控制權和實際經營公司的是誰,科興的實際控制人還是以尹衛東為核心的創始團隊。這就像騰訊控股的大股東是南非的MIH集團,但這不妨礙馬化騰掌舵騰訊,本質上還是一家中國企業。
而日資之說,更是體現了當下互聯網的惰性。其爭議點無非是科興當前第一大股東賽富基金的背景,只要上網一搜,就知道賽富基金2004年早已脫離軟銀獨立,那這些質疑的聲音,又居心何在呢?
今年以來,科興進軍房地產的謠言不絕于耳,甚至捏造“打疫苗送房”的話術,實際情況只是科興計劃建設集體土地租賃住房,用來解決公司職工的住宿問題。特別是在當前房地產行業極其不景氣的情況下,實在想不到科興生物有任何進軍地產行業的理由。
故意混淆是非的聲音持續發酵,這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動機和力量,不得不讓我們存疑。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都是最殘酷的。
過去大家競爭的是土地、糧食與能源,不惜以戰爭為手段。今天大家競爭的是技術、產品與市場,而不惜采用經濟制裁與制造負面輿論來進行破壞打壓。
華為便是眾所周知的案例,憑借長期的技術深耕,華為逐漸在運營商設備、智能手機與芯片研發領域占到了全球領先的位置,這對美國同行的業績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促使美國政府最終撕下偽善的面具,毫無理由地聯合多個同盟國家對華為進行技術制裁。
生物醫藥一直是中國的一塊短板,這導致輝瑞、強生等海外醫藥巨頭在疫苗、創新藥領域形成壟斷局面,從中國市場賺取巨額利潤。如今,像科興、九安醫療等一批企業對海外巨頭形成了挑戰。
九安醫療是中國領先的醫療設備公司,其在新冠疫情期間業績大增。業績增長主要源于旗下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大幅增長。在美國政府曾披露的一個5億人份試劑盒采購訂單中,九安醫療占70%左右的訂單份額。
但就是這樣一家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前不久卻有市場傳聞稱“由于靈敏度不高,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準備取消九安醫療iHealth新冠抗原自測產品緊急使用授權(EUA)”。受此影響,九安醫療股價當日大跌9.48%,接近跌停。但此傳聞并不真實,截至目前,并沒有任何證據證實九安醫療新冠抗原自測產品被美國撤銷緊急使用授權。
這些針對中國醫藥企業的輿論戰,讓我們不得不猜測某些力量正加強對中國更多領域企業正常發展的阻撓,這必須引起我們警惕。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如果說上一個時代支撐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商業力量是以互聯網企業為核心的科技企業,而在接下來的10-20年,生物醫藥產業將是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商業力量之一。
從當前來看,以科興為代表的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已經形成了不錯的積累,這讓我們對產業發展有了樂觀期待。但不得不防范的是,隨著這些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勢必在未來會引起海外競爭者越來越多的擔憂與抗衡。
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建議國內公眾能夠擦亮眼睛,辨明是非,對國內各個領域的創新企業多一些理解與鼓勵。讓這些企業能夠專注于研發,專注于打磨產品與服務,而不是讓它們被謠言澆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