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4月,國家鄉村振興局首次面向全國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及其他相關研究機構和單位,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征集2021年度軟科學課題。課題研究的基本定位是政策性研究,要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議。這標志著我國的鄉村振興將在科學的理論研究支持下全面展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征集的《國家鄉村振興局軟科學課題》中的第11項課題是《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研究》,旨在總結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經驗啟示,分析提出新階段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建議。“‘我的家鄉’公益促進計劃”課題小組參與了這項課題申報。“‘我的家鄉’公益促進計劃”是“我的家鄉”平臺以公益為著手點,依托共青團中央直屬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探索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互聯網實踐舉措之一。
“我的家鄉”平臺正在構建城鄉優質資源融通平臺,探索以鄉愁、鄉情為紐帶的鄉村振興共建新模式,釋放鄉情引力、網聚社會力量。通過“公益共建+鄉村商業生態共建”多措并舉、相互依托、持續發力,打通鄉村情感、信息、財富等三大鏈接,內驅動外引力,助力鄉村精神物質雙文明建設。
垂直釋放鄉情引力
公益共建激活鄉村內在動力
線上,“我的家鄉”平臺聚焦鄉村振興領域,以鄉愁鄉情為紐帶,構建國內首個垂直鄉村資訊、社交的互聯網APP,一方面,通過優質垂直的鄉村內容、鄉村活動策劃、鄉村公益項目等方式,鏈接全國鄉村組織、吸引鄉村留守村民入駐,分享鄉村生活百態和歷史人文;另一方面,通過豐富的專題策劃多維發掘鄉村寶藏般的歷史文化與傳承,基于LBS技術實現村域社交,“真實的鄉情內容+文化共鳴+村域社交”全面打通城鄉之間的情感鏈接、信息鏈接,激活真實的、有靈魂的村落文化,吸引在外游子和鄉情社會群體入駐,隨時隨地關注鄉村事兒、紓解鄉愁鄉情,為鄉村積極貢獻智慧、鏈接資源。億萬群眾在這里感受鄉情鄉味、感悟鄉思鄉念,進而深入認知鄉村振興,并更好地投身其中。
線下,“我的家鄉”平臺嘗試“鄉村振興、公益先行”的創新實踐新思路,依托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設立“我的家鄉”公益促進計劃,于5月17日正式通過民政部備案、上線,旨在通過公益支持鄉村、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動力,助力鄉村振興建設。該計劃通過聯合地方黨團組織,發動組織和支援機構、調動全國志愿者力量,垂直下沉鏈接全國鄉村基層組織,針對鄉村的文化、文體、教育和非遺項目等,因地制宜開展一對一公益建設,以優質的鄉情內容引發情感共鳴,以情感激活游子及鄉情社會群體參與鄉村共建公益項目,為鄉村鏈接資金、資源,以公益賦能鄉村組織振興、助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
借外力引活水
商業共建調動外部資源
鄉村振興一盤棋,除激活鄉村內在動力外更要擅借“外力”。
平臺通過建立鄉村振興智庫聯盟,整合專家資源、商業項目資源,依托公益鏈接的全國縣鄉基層組織體系,快速下沉縣域、鄉村,以創新模式結合縣鄉本地資源共建特色商業體,賦能鄉村生態振興、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創業就業、筑巢引鳳實現人才振興;同時,建立鄉村振興媒體聯盟、整合名人明星資源,擴大鄉村振興聲量,源源不斷的吸引更多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到鄉村共建,全面打通鄉村財富鏈接、助建鄉村物質文明建設。
“我的家鄉”平臺認為,鄉村本身固有的土地、水、礦產等生態條件以及在其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人力、思想文化、風俗習慣、政治資源等內生資源非常豐富,但有效利用率不高,舉全社會之力,就是為了快速激活鄉村社會內生資源、重構鄉村產業經濟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鄉村振興成為一場人人參與、人人貢獻的平民運動,當平民性和普及性在落地實踐中得到充分彰顯,鄉村振興的棋局才能真正被盤活,正如溫鐵軍老師在《鄉建筆記》中所總結的“世界是我們的,做事靠大家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