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14日,第五屆廣東科普嘉年華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辦,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指導、自然資源部南海海域海島中心策展、廣東海洋協會、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灣區對話傳媒(深圳)有限公司、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共同協辦的“科技賦能 共創藍色經濟——廣東海洋六大產業成果展”亮相科普嘉年華。
該成果展以“科普展覽+對話海洋欄目”相結合的形式,集中展示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發展成果,深入探討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相關政策、科普計劃,為公眾系統了解廣東藍色經濟發展打開了一扇窗。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海洋經濟,確定以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工裝備、海洋生物、天然氣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務業六大海洋產業為抓手,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高地。自2018年以來,廣東設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專項,每年撥付3億元支持海洋六大產業發展,5年來,共支持海洋產業項目241個,科技創新產業推動作用明顯,形成了一批具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國產化技術和裝備,多項核心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這些針對海洋產業瓶頸問題的重要成果,極大助推了廣東省六大海洋產業的快速發展。
科普展覽
本次科普展覽充分體現了“科技賦能,共創藍色經濟”的主題,展廳為“6字型”,寓意著廣東海洋六大產業;展覽的主基調以藍色為主,象征著海洋;展區上方的立體橋型意味著海洋六大產業正在揚帆起航,開拓更廣袤的空間。展覽系統梳理了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的發展成果,展出了大型海事船舶、漂浮式風電模型等大型模型,ME120無人船、水下機器人光電檢測自助系統等設施裝備,深海金屬結核、海上風電高強度灌漿材料等實物樣品,結合科學原理普及、互動體驗等多種方式,為觀眾提供一個專業、有趣的學習平臺。
“這是南海區海洋三維信息綜合平臺,南海海區各類海洋環境觀測、測量信息匯聚在這里,可進行實時數據可視化表達、綜合查詢和空間疊加分析,實現了海洋數據從二維到三維的表達和管理。”在海洋公共服務展區,工作人員向觀眾詳細介紹了南海區海洋三維信息綜合平臺的特點,并現場展示了該平臺的實際應用情況。
【圖:廣東省委常委王瑞軍、科技廳廳長龔國平等觀看南海區海洋三維信息綜合平臺演示】
“這是紅樹林消浪抗浪效果演示裝置,中間這些綠色植物是紅樹林,這個造浪泵的水流模擬的是海浪。洶涌的海浪穿過紅樹林區域之后,是不是變得平靜柔和了很多?”工作人員耐心地向到場的小觀眾介紹了紅樹林的特點、為什么“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紅樹林”,以及我們為紅樹林保護修復所付出的努力。“要藍色經濟也要綠色發展,紅樹林是蔚藍海岸的守護者,自然資源工作者是紅樹林的守護者,我長大以后也要成為這樣的‘守護者’!”一位小觀眾表示。
【圖:海洋生物展區】
科普展覽還設有積木搭建區、科普書籍閱讀區,現場觀眾可以親手搭建會動的風車積木,閱讀《中國大科考》等海洋相關科普繪本,讓廣東藍色經濟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
對話海洋欄目
展覽期間,舉辦對話海洋欄目,邀請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及海洋科普領域專家進行主旨演講和沙龍訪談。專家們暢談近年來廣東海洋六大產業的新技術、新成果和新理念,探討海洋經濟產業發展、運營模式,以及科普工作對海洋經濟的推動作用。
自然資源部南海海域海島中心負責人參加了沙龍訪談環節,他介紹了“科技賦能 共創藍色經濟——廣東省六大產業成果展”的策劃背景,展望了廣東海洋科普工作未來的藍圖,并表示將從搭建海洋科普戰略聯盟、構建海洋科普體系、開展海洋科普活動、繁榮海洋科普創作等方面,探索科普新路徑,努力打造海洋科普品牌,為廣東海洋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圖:沙龍訪談】
為藍色經濟添磚加瓦
“科技賦能 共創藍色經濟——廣東海洋六大產業成果展 ”是自然資源部南海海域海島中心牽頭負責的省促專項“雙合作區建設背景下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政策和知識普及教育體系構建與應用示范”中的一項重要活動。2022年以來,項目組抓住現有海洋產業政策知識科普宣傳相對薄弱這一痛點,調研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發展現狀,通過梳理廣東省海洋產業發展政策歷史沿革、最新成果、先進經驗、科普教育基礎,針對性開展海洋產業政策研究、海洋產業科普產品研制及示范、海洋產業科普教育模式研究與宣傳教育點應用示范建設、海洋產業科普云教育平臺建設、廣東海洋六大產業融媒體推廣等工作,并提出政策建議。同時,通過科普宣傳提高海洋產業的認知程度,逐步構建起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政策和知識普及教育體系,并進行推廣應用示范,為公眾搭建學習海洋科學知識、了解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的良好平臺,共同為藍色經濟添磚加瓦。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