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娜醫生的“雙‘誠’”是赤誠和真誠。對兒童口腔醫學事業,她懷揣一片赤誠;對前來看診的小朋友,她永葆一份真誠。當赤誠和真誠邂逅堅持的力量,她就像混沌中的一道光,涅而不淄。
倪娜
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碩士
上海市口腔醫學會兒童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口腔醫學會口腔醫學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
瑞爾華東二區名人診所兒科醫生
瑞爾華東區兒科技術總監
擅長:兒童及青少年口腔治療中的行為管理,全麻下牙科治療,兒童及青少年的長期口腔保健規劃和牙病治療,早期預防性和阻斷性矯治。
個人特色:專注于兒童齒科??浦委熃?0年,曾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深造。在臨床工作中,倪醫生秉持以人為本,尊重兒童個體的基本理念,以幫助兒童及青少年牙頜面部的健康生長發育為主要目標,同時極其重視兒童和青少年就診的心理健康,重視口腔疾病的預防。
回歸最初的赤誠——我更喜歡做臨床
2006年,倪娜醫生研究生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預防專業。盡管在當時的研究生專業分類上,還沒有兒童口腔醫學,但由于口腔預防醫學與兒童口腔醫學交集頗多,倪娜醫生漸漸將自己定位為一名專業兒童口腔醫生,而非走全科醫生路線。按照倪醫生的話來說,成為兒牙醫生“一開始就是出于本能”。要知道,兒童客戶并不那么好看,因對牙科心懷恐懼而哭鬧是常有之事。但倪醫生性格豁達幽默,待人嚴中有寬,這讓她在臨床中與小朋友溝通起來非常順暢,治療總是能夠順利做下去。
當本能照進擇業的現實,倪娜醫生憑借“想要給小朋友長期的隨訪”的一腔赤誠,果斷排除了沒有長期隨訪條件的診所醫院,最終與瑞爾齒科結緣。瑞爾齒科2003年進入上海,雖然經過3年發展壯大,但兒科領域依然較為薄弱,幾乎一切從零開始。在面臨挑戰的同時,倪醫生也發現了機會——擁有充分自由,臨床上可以完全按照“想要做好兒童口腔預防保健” 的初衷去設計方案??梢哉f,在專業上,瑞爾給了倪娜醫生適合的土壤。也正是在這片合適的土壤上,倪娜醫生一干就是17年,完成了從一名醫學生到醫生,再到瑞爾齒科華東地區兒科總監的成長與蛻變。
至此,擺在倪娜醫生面前的便有兩條路——專業路線和管理路線。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倪娜醫生的專業度和做事時那股認真勁兒,她可以勝任任何一條路,甚至兼顧二者。但倪娜醫生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
“這個道理很簡單,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對于兒童病例的長期隨訪觀察,對問題追根溯源,我非常感興趣,也符合我做一名兒牙醫生的初衷,那我就去選擇了。”回歸臨床,是熱愛驅使,更是赤誠所在。
堅持做好一件簡單的事——“死磕”長期跟蹤管理
“做兒科,一定要有定期檢查。”研究生畢業時,老師汪俊教授的一句話,讓倪娜醫生一直銘記至今,并在臨床中將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到了極致。在倪醫生看來,定期檢查確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如果沒有定期檢查,我可能都做不好兒科醫生了。”她說道。
2014年,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訪學經歷,更讓倪醫生堅定了這一點。談及那段學習經歷,她如是說:三個月不會讓一名醫生技術上突飛猛進,但基層檢查的規范化和循證醫學的理念的確值得我們借鑒學習。而這些可鑒之處被她充分吸收,并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形成了一套規范化的兒童定期檢查規范。按照這套規范檢查下來的一手數據,經過經驗豐富的倪醫生分析判斷,變成了口腔治療事半功倍的利器。
“定期檢查”其實體現的是對一個病例長期跟蹤管理的臨床思維。而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兒童的生長發育潛能巨大,受環境和遺傳因素影響存在許多變量,對小朋友的定期檢查才能更準確找到病因,從而讓下一步的治療計劃更精準。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位對待小朋友嚴謹、負責,在專業上不斷永攀高峰的醫路奮斗者。
于醫生而言,難做到的或許不是定期檢查,而是在一條少有人走的道路上耐得住寂寞,砥礪前行的勇氣。倪娜醫生恰好有這樣的“死磕”精神。
“耿直”的兒牙醫生——克服看牙恐懼最好的方法是早點來看牙
在采訪中,倪娜醫生的每句話都透露出真誠的個性。當被問到醫生如何幫助小朋友克服看牙恐懼時,倪娜醫生的回答——早點來看牙,不要等有問題再來,甚至有些“耿直”。這句話似乎打破了那些完全寄希望于醫生幫助小朋友擺脫恐懼的家長們的幻想,但卻是一名負責任兒牙醫生最真誠的呼吁。言辭之間,我們能感受到她對那些帶著滿口問題而來的小朋友們的憂心與難過,更有深刻的心理洞察。
“任何一個有問題的小朋友,讓他不緊張是不可能的,換做是家長、醫生自己,有問題也會緊張的,區別在于緊張程度不一樣。所以,我們能做的是讓小朋友在不那么難受的情況下,了解看牙的過程,熟悉看牙環境,養成習慣,并且與醫生建立信任,這樣即便遇到需要治療的情況,他也能沒那么緊張,更有能力去應對。定期來看牙,首先,疾病本身不會發展到很嚴重的狀態;其次,在相對熟悉的環境里面做一件困難的事情,跟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做一件困難的事情,小朋友的焦慮和緊張是不一樣的,前者的緊張焦慮更容易被控制。在早點看牙的基礎上,兒牙醫生再通過一些行為誘導手段,能夠實現比較輕松愉悅的看牙。”
其實,強調定期檢查和盡早看牙醫,倪娜醫生除了擔心小朋友心理健康之外,還擔心一些口腔問題僅靠家長自己無法判斷,必須交由專業人士。她舉例道:有些家長會說我家小朋友總是不好好吃飯,檢查下來發現小朋友后牙有嚴重的咬合問題,這種情況小朋友其實咬東西是很困難的,而家長又不懂發現不了,常常這類小朋友因為牙齒缺乏自潔作用,口腔衛生非常差,齲齒風險也很高。但是如果早早看牙醫,醫生會幫助家長發現問題,給出建議,盡量不要錯過最佳的干預時機。
雖然,口腔醫學有許多手段,能讓小朋友在不感覺到疼痛的狀態下,安全完成各種復雜口腔治療,但“防患于未然”才是倪娜醫生心中理想的兒童口腔醫療狀態。正所謂“上醫治未病”,在物欲橫流的時代里,像倪娜醫生這樣的耿直與真誠正在變成一種稀有品質。
早期矯治——不僅是醫生的事,更是家長和孩子的事
如今,小朋友多發的口腔疾病是齲齒和錯頜畸形。齲齒的發病率在呈上升態勢,同時,由于如今飲食精細化,過早的人工喂養介入,空氣及環境導致過敏性呼吸道疾病越來越多,綜合因素造成錯頜畸形的發生率不斷攀升。當我們就早期矯治問題請教倪娜醫生時,她的一些答案,出乎我們意料。
就孩子到底要不要做早期矯治這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倪娜醫生的看法是:早期矯治,在一些特定的適應癥下面,沒有什么爭議通常都建議要做,但難點在于正畸的適應癥,并不是絕對適應癥,而是與醫生的綜合評估和患者自身的需求都有關系,這也是所謂“爭議”的來源。“我的習慣是,和家長聊早期矯治的思路,他可能聽不懂,但是一定要認同醫生的邏輯和思路,我們才會開始做,而不是只給家長一個結論。完全由醫生來判斷要不要做對小朋友和家長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可能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訴求。所以我會坦誠講清利弊,如果家長和小朋友同意做,我就陪他們一起努力,如果不同意,那我依然要做好定期檢查和隨訪。”
能夠給予家長和孩子充分尊重,背后是倪娜醫生作為醫者難能可貴的同理心。“小朋友也很辛苦的,我在正畸的小朋友跟我抱怨說在學校午飯只有十分鐘,更沒有時間刷牙。”而在早期矯治期間的口腔衛生維護,也需要家長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監督,對家長也是一種考驗。所以,早期矯治并非醫生一廂情愿的事情,而是需要醫生、家長和小朋友三者全力配合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從談話中我們能感受到,倪醫生不是個糾結的人,于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發展,她總是那么勇敢、堅毅和果斷。然而,在孩子們的早期矯治方案上,她卻“糾結”了起來—— “我覺得有的時候也不得不考慮,早期矯治對家長和小朋友來說是不是負擔過重了,如果真的是負擔過重了,只要沒有不可挽回的趨勢,是不是做一次正畸對他們來說其實更好,這個是我每一個早期矯治的case都在糾結的問題。”她的“糾結”恰恰是一種嚴謹和審慎,是身為醫者的責任與擔當。
她憑赤誠書寫醫路情懷,在兒童口腔醫學的舞臺上閃閃發光;她用真誠護佑孩子口腔健康,讓一張張笑臉盡情綻放?;蛟S她并非最優秀的兒牙醫生,但她一定是小朋友心中最完美的牙齒守護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