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無疑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特別的一年——繼黃金時代、白銀時代之后,黑鐵時代正式到來。
密集的政策調控、中大型房企爆雷不斷、熱點城市土拍遇冷……行業環境變化疊加疫情因素,掩蓋在高速發展下的問題被一一暴露,房地產增長顯然已逼近天花板。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北區市場研究部負責人、助理董事李想也表示,“在過去,很多人認為房地產行業的走勢將長期單邊上行。對房企而言,把自身規模做大、加快發展速度,就會不斷變強。但2021年的房地產行業正經歷著20多年未出現的大變革,這種變革已經將對房地產的舊有認知一一打破。”
的確,在行業周期性調整延續的當下,房企縮表出清等任務愈發艱巨。市場變局給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尋找與當下市場更加匹配的發展策略,深刻決定著一家企業的未來。
以美好置業為代表的房企,經過前瞻性布局,以裝配式建筑為載體加快綠色建造步伐,形成與地產業的有效協同。
尤其在建筑業走上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道路的大背景下,美好置業裝配式建筑業務持續深入推進,逐步形成區別其他企業的有效競爭力,為應對市場變局做了良好鋪墊。
延續深度調整,房地產增長面臨天花板
當黑鐵時代成為房地產熱詞時,利潤率集體跳水的2021年財報,則成了直接明了的注腳。在A+H股約110家已披露2021年經營狀況的房企中,超60家房企有不同程度的毛利率下滑現象。原因不難理解,過去20年間,地產更像一個類金融型行業,得資源者得天下;就算地拿錯了、產品做壞了,放個幾年,地價和房價的上漲速度和幅度都會彌補這些失誤。然而,伴隨城鎮化的持續推進,房地產行業規模增長見頂已是可預見的未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便達到16.94億平方米;此后這一指標便基本穩定:2018-2020年間,分別為17.17億平方米、17.16億平方米、17.61億平方米;同比增幅分別為1.3%、-0.1%、2.6%。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也曾指出,“未來大致預計成交面積很難有大幅度的突破,所以行業步入無增長時代。”
尤其在2021年以來,“三道紅線”強行結束金融紅利時代,如何依靠核心能力獲取競爭優勢,成了決定未來房企分化的重要力量。其中,早在2013年就開始向裝配式建筑發展轉型的美好置業,已逐步構筑起一條“深綠”護城河,并成為行業升級的“先行者”。
兩萬億藍海前景廣闊,增量賽道迎來價值重估
盡管企業增長模式回歸理性已成為行業共識,不過目前大部分房企工作重心,仍是圍繞“產品力”、“服務力”兩點展開。“產品為王”的邏輯不錯,但外立面、園林等的細節貼金,終不是行業顛覆迭代的關鍵。
而在美好置業的發展語境下,“科技力”已被不斷放大,裝配式建筑則是主要發力點。
目前,美好置業形成了以疊合剪力墻為技術核心,建造行業領先的工廠化房屋智造基地,聚焦以BIM為核心的智能建造云管理平臺的發展特點。
其中,美好置業已在全國布局13大生產基地,生產的PC構件精度可達2mm,實現生產線人員減少50%,生產效率提升5倍,單廠PC構件設計年產能可達30萬立方米,可裝配住宅400萬平方米以上。
美好房屋智造江夏生產基地
更重要的是,與規模逼近天花板的房地產行業相比,符合“雙碳”目標的裝配式建筑行業,正迎來廣闊發展前景。
目前,住建部已對裝配式建筑行業制定了中長期發展目標:2021-2025年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逐步提升至30%。與此同時,北京、山東、江蘇等地也紛紛制定了“十四五”期間的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要求2022年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5%-50%以上。
結合我國新建建筑面積的現狀和未來走勢,以及我國關于裝配式建筑的建設規劃,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5年我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規模將達到兩萬億元。
而踏準行業趨勢和國家大勢的美好置業,無疑正憑借業內獨創的房屋智造一體化模式,構筑出智能建造的行業壁壘,并成為引領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的前行力量。
對此,美好置業董事長劉道明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標準化的工業生產帶來的效率和品質提升,以及綠色、低碳優勢,支持他堅定看好裝配式建筑產業。
既有政策推進等外部利好,本身又有減碳、降本的內生優勢,裝配式建筑產業未來增長的路徑正愈發明晰。對于持續深耕裝配式建筑的美好置業,其已經成為資金掃貨模式最佳標的。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對于跳到裝配式建筑這一增量賽道的美好置業,目前只是其價值重估的開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