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迎進一步監管落地。3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多方采訪發現,已有北上浙等多地超6家跨境外匯支付試點機構獲得展業批復,與此前試點許可文件不同的是,該批復不再出現“試點”二字,且對不同展業類目要求更詳細,細分類目要分別申請許可。在業內看來,這一變化說明跨境外匯支付監管正逐步走向正軌,整體趨嚴大方向不變,且未來在經營范圍、許可審批方式、分級分類管理等條例方面可能進一步細化。
首批跨境外匯支付試點機構正式獲得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管局”)展業許可一事引業內熱議,就此,3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向多家支付機構求證,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6家機構均回應稱已獲展業批復。
北京商報記者從機構處了解到,早在2019年末,部分跨境外匯支付試點機構便已獲得展業批復,單北京就有至少3家獲批,許可有效期時間為五年。同時,相較2015年試點批復文件,此次批復文件中不再出現“試點”二字,而是顯示為“名錄登記”類字樣,此外,不同機構在業務范圍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變更。
據一支付機構人士透露,相較此前試點,此次許可的展業類目更嚴格更詳細,且細分類目要分別申請許可。“主要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單項審批,而不是一開始把所有類別都給你許可,比如在貨物貿易、留學教育、航空機票、酒店住宿等方面,如果要開展酒店住宿業務,就需要單項提前申請許可,才能實際開展業務。”
“要求細化其實正是名錄登記管理的初衷,后續管理還將更加細化。” 易觀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評價,此次許可批復,對以合規為執業前提的跨境支付機構注入了一針“興奮劑”,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家支付機構獲得批復。另對支付行業來講,實際上也對從業者設定了一個更直接的從業門檻,此后,跨境外匯支付正式告別無證經營時代,市場也將愈發合規健康。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同樣稱,“這一變化說明跨境外匯支付業務的監管逐步走向正軌,整體趨嚴的大方向不變。未來在經營范圍、許可審批方式、分級分類管理等條例方面可能還會進一步細化”。
外管局于2013年在北京等5個地區啟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試點,并于2015年將試點擴大至全國。盡管布局多年,但多家支付機構也坦露了從業挑戰。例如一支付機構人員就稱,目前跨境外匯支付市場競爭激烈,寡頭效應嚴重,而客戶要求更低的費率、更好的服務、結算更短周期,但是跨境企業的境內外運營成本都非常高。該人士無奈道,“最后變成了一個補貼的游戲,比誰的運營成本更低,誰能提供更低的收費和更好的服務”。
“此次名錄登記批復,其實也是對跨境外匯支付市場的一次市場洗牌,將會有近半支付機構因沒有相關業務或者業務操作違規等,而得不到許可批復。”一支付行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另據一家與國內跨境支付機構有合作的境外支付公司負責人介紹,當前,國內從事跨境業務,除了自己展業外,很多機構還會選擇和境外機構合作,在他看來,此次許可批復是市場規范化的趨勢,但暫時沒有取得許可的機構仍可準備、整改,仍有機會拿到批復。
(孟凡霞 劉四紅)
標簽: 跨境外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