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簡稱《報告》),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央行強調“常態貨幣政策”立場,不僅符合當前宏觀經濟調控需要,而且也有利于進一步穩定預期、深化改革。
逆周期調節不改穩健基調
今年以來,全球不少經濟體紛紛采取積極的貨幣政策以提振經濟,中國的貨幣政策走向也隨之備受關注。對此,《報告》給出了最新的政策信號——“主動維護好我國在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常態貨幣政策國家的地位”。
《報告》指出,2019年第三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扎實推進,投資緩中趨穩,消費、就業總體穩定,物價上漲結構性特征明顯,同時國內外形勢復雜嚴峻,困難挑戰增多,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秷蟾妗窂娬{,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保持定力,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
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伍超明團隊認為,本次《報告》強調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要“加強逆周期調節”,表明未來一段時間國內貨幣環境將趨于邊際寬松。但報告亦提及“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注重預期引導,防止通脹預期發散”,這意味著,短期政策仍將保持定力,逆周期調節更多地將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實現精準滴灌。這一政策應對思路,與現實的宏觀經濟基本面相匹配。
“貨幣政策將加強逆周期調節,這表明主管部門今后在面臨季節性、周期性波動時也會采取靈活的調節手段??偠灾€健與靈活并行不悖。”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叢屹對本報記者說。
服務實體經濟是落腳點
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未來在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同時,應在結構調整上下更大功夫,實現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灌。
《報告》指出,要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具體來看,《報告》給出了“運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創新和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的作用”“加大對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加強金融支持就業優先政策”“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等諸多政策要點。
貨幣政策傳導質量的提高,正被數據印證。9月末,M2同比增長8.4%,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8%,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前三季度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體現了強化逆周期調節。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新增13.6萬億元,同比多增4867億元,多增部分主要投向了民營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9月企業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為3.33%,較上年高點下降1.26個百分點,其中民營企業債券加權平均發行利率較上年高點下降1.8個百分點;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較上年高點下降0.36個百分點。
不斷深化改革,妥善防控風險
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植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從1—10月份主要指標情況看,經濟運行總體態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仍然保持了平穩運行的態勢。“隨著逆周期調節政策的逐步顯效,有助于把中長期存在的機遇和優勢逐漸發揮出來,未來增長的勢能將逐漸蓄積,我們對未來經濟保持穩健、持續、健康的發展是完全有信心的。”她說。
對于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重點,《報告》強調,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防風險方面的作用。
“從外部看,世界其他經濟體選擇寬松的貨幣政策,客觀上增大了中國貨幣政策的回旋空間;就國內來說,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不平衡依然存在,是金融體系特別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改革必須面對的問題。”叢屹說,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錢多錢少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亟需之處,而不是在投機、套利、炒作中空轉。近年來,中國一直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常態貨幣政策”立場,就是為了不斷深化金融體系改革,妥善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最終確保金融資源能夠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標簽: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