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馬圈地”式的快速發展后,伴隨政策對消費金融領域的規范,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增長逐步回歸理性,盈利情況也正在從集體快跑向兩頭分化變陣。今年上半年,18家公司中凈利潤過億元的僅6家,而包括蘇寧消金、北銀消金、華融消金、長銀五八在內的4家尚處虧損。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行業整體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但風險成本、融資成本可能會有一定上升,消費金融市場挑戰仍多;消費金融已有場景趨于飽和,新場景的市場爭奪戰正拉開帷幕,擁有較多資源的消費金融公司在競爭中將更有優勢。
行業分化進一步凸顯
受監管、運營策略等多重因素影響,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2017年業績翻倍的大提速后,部分公司增長后勁已開始不足,持牌消費金融盈利也從集體快跑向兩頭分化變陣。
據不完全統計,18家公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8家總資產較去年同期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平均增速為81.62%,平均規模擴張速度仍較快。在盈利方面,18家公司中凈利潤過億元的僅6家,其中捷信、招聯金融、馬上金融和興業消金站穩第一梯隊,上半年利潤在3億元以上,捷信以8.2億元占據榜首。而包括蘇寧消金、北銀消金、華融消金、長銀五八在內的4家尚處虧損。
談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分化的原因,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認為,主要是由于消費金融場景爭奪戰加劇,一些具有資源優勢的中小持牌機構爆發力較強,擴張速度加快;部分頭部持牌機構達到一定規模后,更加關注資產質量、風控水平及融資能力等內生動力。“不過從規模和營收水平來看,頭部持牌機構在行業中的相對優勢依然較為明顯。”艾亞文強調。
某消費金融公司內部人士在與《經濟參考報》記者交流時直言,由于科技創新投入、流量成本和獲客成本的增加,部分持牌機構的運營負擔越來越重,進而導致了財務狀況不佳,業績分化蔓延,“不過,盈利數據也不一定代表全部,可能當年對于科技方面的投入導致盈利下滑,但最終會顯示在第二年的數據上。”
長期有紅利 短期挑戰不小
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增長逐步回歸理性,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消費金融行業“紅利”減少。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報告預計,從行業整體發展空間來看,我國消費金融行業仍會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預計表內消費金融占總信貸規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
消費金融公司增資潮也印證了市場參與者的長期看好。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已有6家公司進行注冊資本金變更,其中,既有頭部持牌機構,也有規模較小的公司。最新的一例為9月30日河南銀保監局批準同意河南中原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增加為20億元。與此同時,多家公司正在推進增資事項。上海銀行8月23日發布公告稱,經該行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同意向上海尚誠消費金融增資3.8億元。馬上消費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近日透露,馬上金融擬進行第四輪融資,引進1至2家金融機構作為戰略股東,優先選擇銀行類機構。
不過短期而言,多家受訪機構仍然對下半年及明年市場情況較為審慎。趙國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風險成本、融資成本、貸后管理成本會不斷上升,規范的持牌金融機構盈利空間會得以壓縮。但他同時強調,利潤壓縮也是行業良性現象,消費金融不應該是暴利行業,“目前這個狀態應該是本源和常態,一定要審慎、穩健、堅持與時俱進,有新常態下的平常心,把業務做好。”
前述消費金融公司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對于信用市場的信心修復仍然需要時間。他表示,由于消費金融機構客群多數收入不穩定,收入受到影響會影響償債能力,因此無論是存量用戶動態風險管理,還是新增用戶風險管理,都會給行業帶來一定的挑戰。
市場拉開新場景爭奪戰
業內人士表示,消費金融已有場景趨于飽和,新場景的市場爭奪戰已經拉開帷幕,擁有較多新場景資源的消費金融公司在競爭中將更有優勢。此外,較強的科技能力和風控水平也將成為機構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不少消費金融公司已經開啟了新場景的布局和爭奪。據了解,馬上金融已經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了業務模式,將業務模式定義為“AI+場景+交易+信用”,同時還加強了以場景經營為手段的獲客模式。“如何把產品和服務嵌入到整個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對接的平臺,這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趨勢。”趙國慶表示。據他介紹,馬上金融會繼續推動這一模式,在推進現有酒店和商場的場景基礎上,下一步會開發停車場、景區等場景。
捷信表現出了對教育相關場景的看好。捷信集團董事梅愷威表示,在中國,職業教育融資的市場比較廣闊。在中國捷信也可以通過提供這種金融服務,幫助將學費進行年度的分攤。
“消費金融機構的未來發展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一是科技能力,二是場景應用,三是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差異化競爭。”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表示,《2019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報告》建議,消費金融機構未來的創新應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深挖有效消費場景;二是構建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三是在監管合規的前提下,充分運用金融科技,使消費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
標簽: 消費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