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受訪者供圖
記者:在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組織推動下,30年前,您和其他9位民營企業家一起發出《讓我們投身于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的倡議書。您的初衷是什么?
劉永好:我小時候經常早上五六點鐘光著腳去街上撿煤渣。后來有一次坐火車經過涼山,看到窗外有孩子跟自己當年差不多大,也是赤著腳在鐵路旁撿煤渣,我很受觸動。當時國家已經取得一定經濟成就,我們企業也有了很大發展,給老少邊窮地區的援助也持續了多年,但還是有覆蓋不到的人群,怎樣才能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
我先后向全國工商聯和中央統戰部的領導匯報,說中央提出“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我們民營企業有資金、有技術,有管理經驗,有市場觀念,有就業渠道,能否用這些優勢,做一些有利于貧困地區老百姓的事呢?他們都很贊同,并希望由我牽頭召集民營企業家發起一個倡議。
我聯系了幾位企業家,大家一拍即合,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決定要做這個事了,但名字沒有定。后來有人提起當年胡耀邦同志說搞個體工商業是光彩的,我們辦民營企業,做扶貧事業,當然更光彩。于是我們就把要發起的扶貧事業叫做光彩事業。
記者:四川涼山與您頗有緣分。您參與發起光彩事業的念頭是在涼山產生,投建的第一家光彩事業飼料廠是在涼山,此后又深耕涼山。您能否介紹下光彩事業在30年中給涼山帶來的變化?新希望的幫扶模式有何變化?
劉永好:談起涼山的變化,你剛才提到我們建的第一個光彩事業飼料廠是最好的見證者。廠子剛建好時,四周都是荒地、農田,現在飼料廠四周都是高樓住宅和商鋪,工作幾十年的員工對能帶動周圍發展都感到特別驕傲。
過去三十年,我們的幫扶模式已經走過了“三代”。第一代,是由我們自己投資的產業扶貧模式。1994年,新希望投資1500萬元,在四川涼山建起全國首家“光彩事業”工廠——西昌希望飼料公司。這家工廠從簽約到建成投產僅用63天,30年來,每年帶動兩萬六千多農戶增收超過2億元。
第二代,是1+1+1+1+N的精準扶貧模式。在涼山昭覺縣,我們采取“政府+扶貧單位+龍頭企業+村集體+N個貧困戶”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代,是全產業鏈帶動扶貧模式。在貴州施秉,新希望依托旗下多個公司分別實施扶貧項目,將生豬養殖、農貨外銷、易地搬遷、環境打造、旅游開發等產業建設相結合,保障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持續造血扶貧。
1995年2月5日,劉永好看望西昌希望飼料廠員工時所拍合影。受訪者供圖
記者:您那一代的企業家普遍經歷過苦日子,對貧困人群天然有一種親近和關愛。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二代、企三代開始接班,如何確保社會責任感和公益精神繼續傳承?
劉永好:我認為,首先要讓企二代、企三代很早就深入企業內部,并且從基層工種做起,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其次,應將做出卓越貢獻、優秀的年輕民營企業家納入國家高規格表彰體系,樹立模范典型,像愛護科學家一樣愛護他們,讓他們得到國家和社會的充分認可。
記者:資本的天性是逐利的,光彩事業的“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理念,如何統籌兼顧?
劉永好:一直以來,光彩事業都積極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探索集市場行為、經濟行為和公益于一體的有效扶貧開發模式,推動過去簡單的捐贈式扶貧向“輸血”式扶貧轉變,再向“造血”式扶貧升級。
我認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是增強農村和農民內生發展動力的重要途徑。產業扶貧目的不是商業化和規?;浜诵脑谟诟玫乩檬袌龅男蕶C制來推動脫貧、來助力鄉村振興、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樣才能使得脫貧和鄉村振興事業更有效和更可持續。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只有把自己的企業辦好,自身實力增強,才能務實高效地支持參與光彩事業和公益事業。因此,企業一方面要與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得公益事業更有規劃性、更長遠;另一方面要考慮與自身優勢相結合,充分整合資源以實現公益活動效益的最大化。
記者:30年前,《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的倡議書中寫到,中國民營經濟每年要為老少邊窮地區培訓一千個人才,開發一百個項目,開發十種資源。如今,這個目標早已完成,并遠遠超出預期。后來您給自己立過新的目標嗎?新希望集團為此有哪些規劃?
劉永好:2020年,我國消除了絕對貧困,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新希望提出用五年時間做五件事助力鄉村振興,簡稱“五五工程”,即:未來五年要投資500億,振興鄉村產業;新增5萬就業崗位,帶動大學生、農民等農業從業者就業;再公益培訓5萬綠領新農人,助力鄉村人才振興;服務5萬涉農主體,幫扶農戶及中小微企業成長;建設5個鄉村振興示范基地,打造數字化鄉村振興樣板。
未來,新希望將在鄉村人才培養、科技節糧兩個方面持續發力。2021年,新希望集團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發起鄉村振興“村長班”公益培訓項目,想培養一批了解市場、懂管理、懂融資、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基層管理者。2022年,新希望提出“節糧專項行動”,聯合21家產學研單位,組成“節糧創新聯合體”。目前已實現節糧138萬噸,相當于節約了200萬畝土地的糧食。
記者:您曾經說過光彩事業是沒有終點的長征。從脫貧攻堅轉入鄉村振興,從“萬企幫萬村”到“萬企興萬村”,您認為民營企業未來在光彩事業中應該有哪些新作為?
劉永好:首先,向互聯網企業學習,把新技術、新形式運用到光彩事業中。其次,要緊跟時代的需要,設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再有,要搭建平臺,號召引導更多力量參與進來。公益需要的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一起做更多,不是一家企業的單打獨斗,而是需要最大可能地調動更多企業參與進來,“聚沙成塔”。(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