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云南大理,洱海湖面,連片海菜花在水面綻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打卡。
二十多年前,洱海曾因水質下降爆發過幾次大規模藍藻,海菜花在洱海難覓蹤跡。經過多年的流域治理,近幾年洱海的水質穩定保持優良水平,為海菜花的大規模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上海交通大學河湖環境技術開發中心主任 孔海南:海菜花有一個俗稱叫“水質指示生物”,有海菜花的地方,水一定是三類水以上,另一方面由于有海菜花,它會進一步凈化水質,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作為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洱海的主要水源補給來自上游27條入湖河流。其中,作為洱海發源地的洱源縣貢獻了洱海一半以上的地表徑流水。為保洱海源頭活水來,幾年前,當地政府聯合多家高??蒲袌F隊,著手從洱海的源頭進行治理。
總臺央視記者 李可婧:這里是大理洱源縣,洱海的主要源頭,進入盛夏,農戶們都忙著采收海菜,剛剛采摘下來的海菜長度將近兩米,它們不僅僅在水中極具觀賞價值,還是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當地的農戶告訴記者,無需化肥農藥,只要陽光充足水質清透,海菜花便可以生長。為改善洱海入湖水質,近十年來,洱源縣境內建成了3萬多畝人工濕地,并通過基底修復、植物優化等措施對濕地進行升級改造,入洱海水質從四類提升至二三類。
良好的水質讓海菜花的大規模生長成為可能,也讓當地政府看到了農民致富增收的商機。在大理的餐館里,海菜花是許多游客都會品嘗的一道大理特色菜肴。
除了大理本地市場,今年,海菜花也漸漸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受到市場歡迎,收購價最高達到每公斤100元。去年,洱源縣在濕地庫塘人工種植海菜花超過3000畝,年產值達到2000多萬元,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戶的增收。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 楊春冰:我們還要再逐步擴大種植的范圍和面積,爭取把這個產業做成萬畝海菜花基地,既能凈化水,又能增加收入的一個生態產業。
精準治污
科技小院打造高值農業模式
洱海的水源得到了保護,為洱海水質整體提升增添了重要保障。但是如何讓洱海整個流域都能得到全面保護,也考驗著大理當地政府。長期以來,農業面源污染一度是困擾著洱海環境的一大頑疾,以古生村為代表的洱海周邊村莊不斷探索,通過發展綠色高附加值產業,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同時,提高了農業產值和農民收入,探索出了一條既保護環境,又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路。
過去,洱海流域普遍種植大蒜等需要大水大肥的農作物,施種過程中大量的化肥農藥曾經是困擾洱海水環境的重要一環。從2018年開始,洱海流域內40多萬畝農田禁止種植大水肥農作物,禁止使用含氮磷化肥和高殘留農藥。
種什么,怎么種?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等20多所高校的科研人員在洱海邊的古生村成立了科技小院,開展水稻等作物綠色種植試驗,試圖找到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控與農業高值發展的協同發展之路。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 許穩:從農田出來的氮磷經過閘門一關,不讓它直接入洱海里面去,它只有流到我們生態溝渠里面去了。在生態溝渠里面,這些植物可以進一步吸收農田出來的水里面的氮磷,同時也可以促進顆粒物的沉降。
圍繞精準治污的思路,科技小院的科研人員為古生村量身定制了源頭減排、尾水回用,生態建設三道防線。在距離洱海不到200米的示范田邊,科技小院的科研人員建起了1200多米長的生態溝渠,將減水減肥后的農田退水引入溝渠和庫塘,經過進一步的生態處理后循環使用,反哺農田。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 許穩:在生態溝渠里面的凈化完的農田退水,在莊稼需要用水的時候,我們根據它的生長期來定時定量地供應作物的水分需求,實現了水分的活用。
合理減水減肥,科學施用綠色智能肥,科技小院的水稻示范種植田不僅減少了進入洱海的農業面源污染,還提高了畝產量,今年,他們的綠色高值種植模式將在洱海流域擴大推廣。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 徐玖亮:我們在做到增產30%的情況下,碳、氮、磷的排放能夠降低30%以上,第一年示范了2萬畝,今年在整個流域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推廣了5.5萬畝。
變廢為寶
構筑洱海全流域截污治污防護網
洱海流域總體面積約為25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00萬,僅去年,來到大理旅游的游客數量就達到了將近一億人次。為應對大量生產生活垃圾和污水對于洱海生態保護的威脅,洱海治理遵循著循環可再生理念,構筑起一道強有力的污染物攔截防線。
總臺央視記者 李可婧:我身后不到50米的地方就是洱海,這里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然而在我腳下15米深處,還隱藏著一個下沉式再生水廠。
置身于此,仿佛進入了一個巨大迷宮,這里有寬敞的車間和密布的管道,幾乎聞不到污水的異味。
負責人告訴我們,這個位于洱海邊的再生水廠占地40多畝,日均處理大理兩個鄉鎮10萬多人口的生產生活污水約1萬噸。經過處理凈化后的再生水部分指標可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這些再生水不直接排入洱海,而是通過管道輸送,用于面山綠化和農業灌溉。
這樣的下沉式再生水廠在整個洱海流域目前已推廣建成6座,通過污水凈化工藝,平均每年攔截各類有機污染物2000多噸,而這些污水處理后剩余的廢棄物并不是資源再生利用的終點,它們將被運往下一站,繼續發揮作用。
云南順豐洱海環??萍脊煞萦邢薰究偨浝?鐘順和:我們每天收集2000多噸的污泥底泥、畜禽糞污、農業秸稈,還有洱海里面的藻泥以及餐廚垃圾,我們可以產生出的氣體基本上接近6萬立方米。
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一些農業有機廢棄物經過工藝處理,還可以加工制作成農業有機肥料。
云南順豐洱海環??萍脊煞萦邢薰究偨浝?鐘順和:牛糞馬糞,包括水草和農業秸稈收集以后,我們就把它們利用起來,生產我們的肥料。
截污治水,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洱海的治理保護不僅是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是迫于現實壓力的考量。
除了洱海流域18個鄉鎮街道常年居住生活的將近100萬人口,僅去年,來到大理旅游的游客數量就達到了將近一億人次,如何應對大量生活垃圾和污水對洱海造成的生態環保壓力?
一張藍圖,統一規劃,在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指揮部,記者看到,洱海流域建成5700多公里的污水管網,20座再生水廠,25個有機廢棄物收集站點,實現了污水垃圾的全覆蓋全收集,為洱海織就了一張巨大的生態防護網。
大理州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指揮部綜合協調組組長 熊仲華:整個洱海流域我們按照全處理全覆蓋這樣一個理念,把整個流域的2565平方公里納入統一保護治理,從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然后流域之治到生態之治,基本建成整個洱海流域的治污體系。
洱海保護成就“風景生產力”
洱海的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了,保護的成果正在不斷轉化為風景中的生產力和山水間的幸福感。
總臺央視記者 李可婧:一邊欣賞洱海美景,一邊品味白族特色民居,沿著生態廊道騎行成了許多游客來到大理旅游的必打卡項目之一。
環湖129公里,沿途處處是風景,如果累了,還可以停下來品嘗一杯云南本地產的小??Х?,享受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90后的白族小伙兒杜杰從小在洱海邊長大,三年前,他在洱海生態廊道邊開起了一家咖啡館,生態廊道的美景成了咖啡店的流量密碼,店里的生意火爆經常一座難求。但回憶起幾年前,沿洱海15米范圍的建筑物需要被拆除,騰退土地用于環湖生態廊道建設時,他和許多洱海邊土生土長的村民對此并不理解。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和街道下末北村村民 杜杰:當時整個村的村民不理解為什么去拆這個房子,但是到此時此刻,我們村民終于理解了,因為第一是保護洱海,水越好,包括我們村每個人的收益就越多越好。他們出來吃飯以后散個步都很幸福。
人退湖進,如今,環洱海129公里生態廊道星星點點散布著大大小小的湖濱緩沖帶和濕地,為洱海構筑起一道物理隔離的生態綠色屏障,保護好洱海成了當地村民的共識。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和街道下末北村村民 杜杰:我們村的人去洱海,如果看到垃圾他們會去撿。政府對洱海保護的決心力度是很大的,現在慢慢把我們村民也感化到了,一定要保護好洱海,洱海水清了,一直清下去,我們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好過。
今年上半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510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10.87%,6000多家民宿在大理發展壯大。來到大理辦“目的地婚禮”成了許多新人的時尚新選擇。
據統計,僅去年,大理共舉辦目的地婚禮4000多場次,推動婚慶行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產值達2億元以上。
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行業協會目的地婚禮分會會長 趙燦輝:實際上從全球目的地婚禮的角度來看,這撥客人其實對于自然環境的選擇是非常挑剔的一撥客人,基本上選擇的是最優美的自然環境。
洱海清,大理興。隨著洱海生態治理的持續推進,山清水秀的大理正在不斷擦亮生態這張亮麗名片,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長 魯旭俊:以洱海之美為代表的良好生態,正在吸引著國內外游客源源不斷到大理來休閑體驗。洱海保護治理的成效正轉變為風景中的生產力和山水間的幸福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