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當前小微企業“貸款獲得感”明顯改善,融資環境好轉。多地采用“銀行+擔保公司+企業”的供應鏈融資形式,為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使資本脫虛向實,流向實體經濟。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35.63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7萬億元,同比增長26.6%。分析人士表示,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蘊含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小微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通常是依托產業鏈條上核心的信用實現融資。不同行業的核心企業的配合度不同,貿易背景真實性核實、回款路徑鎖定的問題還有待解決。
小微融資環境改善
上海冉能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軍介紹,今年以來,他們公司的銀行貸款利率有明顯下降。“只有5%多一點,比二套房貸利率還要低。中央‘保持房貸利率,降低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的政策意圖很明顯。”他說。
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普遍有所改善。甘肅中美國玉水果玉米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天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8年6月,其所在公司計劃擴建生產基地,資金周轉出現缺口,急需3000萬元的流動資金。當時浙商銀行蘭州分行了解到這種情況,給公司放貸3000萬元,解決了資金難題,擴大了公司的生產經營規模。
浙商銀行蘭州分行黨委委員石光英解釋,中美國玉水果玉米公司是當地知名的龍頭企業,公司采用種植合伙人制度,即“公司+農戶”,此次借貸人是農戶。但水果玉米不符合抵押物的標準,而且把錢直接貸給農戶難以控制資金去向,所以,銀行經過盡職摸底后,決定采取“銀行+擔保公司+核心企業+農戶”的創新方式,通過甘肅金融控股集團這樣的政府背景公司做擔保,貸款給種植農戶,由農戶采購玉米種子等經營需求定向支付給核心企業,由核心企業統一為農戶擴大經營規模。這樣一來,對銀行而言總體風險可控。
浙商銀行蘭州分行行長申健指出,像上述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為解決養殖戶因無抵押導致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銀行采取“銀行+擔保公司+核心企業+農戶”等新模式,圍繞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集群開發,成功向小微企業或養殖農戶發放貸款。
中國證券報記者亦從中原銀行相關人員處了解到,針對河南省現代農業龍頭企業A客戶,其養殖業上游客戶多為農業合作社,為了解決上游合作社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特點,中原銀行依托A集團核心批量授信額度,為上游養殖合作社融資,期限3年,專項用于豬場建設和改擴建,并由A提供差額補足責任,追加相應的擔保方式。中原銀行通過該種模式,累計為13戶農村合作社放款;同時A客戶利用供應鏈金融加強了上游合作社的管理,提高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的管控能力。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城商行、農商行2019年半年報發現,除個別銀行外,大部分城商行、農商行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升,營業收入同比增幅多數在20%左右,凈利潤同比增幅多數在15%左右。其中,多家城商行、農商行正在發力供應鏈金融,使之重新成為上述銀行的業務增長點。
緊扣核心企業
供應鏈金融是指圍繞核心企業,以真實貿易為前提,通過應收賬款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存貨質押融資等專業手段,封閉資金流或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上海一家民營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人士表示,基于真實貿易的供應鏈金融能夠幫助企業解決流動資金緊張的問題,對企業還是非常有用的。“我們公司會把存貨在還沒賣出去的情況下質押給銀行,增加流動性。如果流動性緊張,供應鏈金融能夠幫助企業發展。”上述負責人介紹。
某中部地區城商行人士坦言,供應鏈金融在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客戶融資需求方面具有很重要作用,但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普遍抗風險能力較差,客觀上影響了銀行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意愿。
他表示,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資產少、業務規模小、信用弱”等特點,小微企業在開展供應鏈融資,通常是依托產業鏈條上核心的信用實現融資。而不同行業核心企業的配合度不同,貿易背景真實性核實、回款路徑鎖定的問題難以實現。如現代物流行業,市場容量大、客戶群體多,但大部分都屬于中小企業客戶群體,依靠傳統的供應鏈金融難以滿足大規模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而物流倉儲監管又是開展動產融資的重要風險防控措施,存在“看不住、處置難、貨品真實性難以確保”等問題。
此外,城商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還存在一個難點: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是以產業鏈為依托,上下游客戶遍布全球或全國,對于城商行開展區域外的業務,賬戶開立是其中一大難點。
某股份行人士認為,未來供應鏈金融發展應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產業聚焦。應發揮供應鏈金融“降本”與“增效”作用,集中優勢資源,支持區域特色產業;二是政策引導。引導行業龍頭、金融機構、服務平臺等共建產業聯盟,共同探索實施供應鏈金融模式。牽頭設立供應鏈金融發展基金,發揮好政府背景地方擔保機構的服務能力,利用好財政扶持的杠桿作用,支持區域的供應鏈金融發展;三是信息互通。要整合供應鏈信息資源,支持搭建供應鏈服務平臺,解決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
上海某銀行的一位支行長介紹,目前他們銀行的供應鏈金融還是基于上下游貿易合同、發票,上下游交易鏈來進行核實。
重視需求不足問題
融資環境的改善固然增加企業活力。但目前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不足,也是應當正視的問題。
上海冉能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軍介紹,他的公司屬于軟件行業,經過多年奮斗,獲得當地政府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稱號,這恐怕是能夠得到低息貸款的核心要素。他表示,他們企業所在的園區,有1萬多家中小企業,但活躍的只有一半。而王永軍的公司年營收4000萬元左右,已經是這些活躍企業中排名前2%的佼佼者。
今年以來,貿易環境變化導致不少出口企業都轉做內銷,這使得行業競爭加劇。“關鍵是需求不足,我不會借很多錢來擴大業務。興業銀行給我500萬元授信額度,但我只用了300萬元。建行給我100萬元授信額度,我打算讓他們減少授信。我要把財務杠桿降下來。”王永軍透露。
8月12日,央行發布的7月信貸社融數據顯示,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少增3975億元,社融增量當月僅有1.01萬億元,廣義貨幣(M2)增速環比回落0.4個百分點至8.1%。
央行在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從服務微觀經濟運行角度來看,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服務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改革、防控金融風險,仍是三項首要任務保持不變。要服務實體經濟,繼續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要創新完善貨幣政策工具和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并強調通過機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導和精準發力,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實際利率。
過去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1-6月,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6.82%,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8個百分點。其中,截至2019年6月末,五大行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78%,較2018年全年下降0.66個百分點,再加上承擔或減免信貸相關費用相當于降低其他融資成本0.57個百分點,合計已超過1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進一步降低民企、小微實際融資成本仍然是政策調控的重點,也是結構性調整的一個重要體現。即并非直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而是通過貸款利率并軌來實現。通過利率兩軌合一軌、提高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好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實際利率形成中的引導作用,促進存款市場的合理競爭,才是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有力之舉。(記者 高改芳 戴安琪)
標簽: 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