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市場漸入冷冬。數據顯示,10月份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02%,自去年3月以來連續20個月下跌創出新低。業內預計,由于市場流動性寬裕狀態仍將持續,銀行理財收益率仍存下行空間。除了理財產品,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也持續下跌,目前各期限存款利率均值已跌至今年最低水平。不過,相比之下,大額存單利率卻依然堅挺,銷售也持續走俏,當前個別銀行大額存單“額度”甚至已經售罄。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以及凈值化轉型加速,銀行理財產品將逐步向混合類、權益類以及衍生品類市場延伸,未來投資者可選擇的產品種類也有望更加豐富。
收益持續下跌 保本理財加速退場
銀行理財收益持續走低。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10月份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含封閉式、定開式)平均收益率為4.02%,環比下跌2BP,同比下降47BP。自2018年3月以來連續20個月下跌,創出新低。
對此,普益標準研究員王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央行通過開展“全面+定向”降準、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操作釋放流動性,市場流動性總量保持在合理寬裕狀態,使得資金利率價格整體下行,銀行理財收益率也順勢下行。
對于銀行理財產品未來的收益走勢,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央行接連下調LMF利率和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市場利率會繼續走低,預計銀行理財收益率短期內將維持下行趨勢不改。王偉也表示,目前來看,市場流動性寬裕狀態仍將持續,理財產品收益仍存在下行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銀行理財收益下行的同時,保本理財也在加速退場。融360數據顯示,10月份7787只披露收益類型的理財產品中,保本理財產品占比為19.1%,環比下降1.11個百分點。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為1085只,月發行量連續4個月超過1000只。普益標準數據也顯示,從存續情況來看,2019年10月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數量為13860款,環比上升1300款。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正處于轉型期,隨著過渡期的臨近,存續老資產逐步到期,未來保本理財產品數量還將進一步下滑。
劉銀平表示,凈值型理財產品不保本,收益率是波動的,這對于很多保守型的銀行理財投資者來說,可能短期內還難以接受,不過,投資者也不必心存畏懼而不敢購買凈值型理財。一方面,大部分凈值型理財的投資方向仍然是固收類產品,收益波動性相對較小,實現業績比較基準的產品依然占比較高;另一方面,凈值型理財產品大多采取市價法估值,所以可能為投資者帶來更高的理財收益率。不過,非保本產品是存在損失本金的可能性的,因此要學會辨別產品的風險。
大額存單利率堅挺 吸引力日增
在市場流動性寬裕的背景下,除了銀行理財市場,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也繼續大幅下跌,且跌幅呈現擴大趨勢。融360數據顯示,10月份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降幅最大,環比分別下跌6.9BP、5.1BP,目前各期限存款利率均值全部跌至今年最低水平。
與定期存款利率的持續下跌相比,大額存單利率卻依然堅挺。根據機構監測,今年上半年開始,大額存單利率持續走高,6月、7月份達到峰值,雖然此后有所下滑但幅度很小,個別期限利率甚至持續上漲。
記者登錄工商銀行手機APP發現,工商銀行在線個人大額存單產品共15種,期限為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不等,其中3個月大額存單利率在1.6%左右,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最高可達4.15%。
融360數據顯示,10月份有84家銀行新發行大額存單,發行數量共611只。其中3個月期平均利率是1.661%,6個月期平均利率是1.968%,1年期平均利率是2.298%,3年期平均利率是4.143%,5年期平均利率是4.506%。從上浮幅度來看,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3年期大額存單較基準利率平均上浮幅度分別為51%、51.38%、53.2%、50.65%,1年期利率上浮幅度最高。
收益堅挺之下,大額存單銷售情況也十分走俏。浦發銀行北京某支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浦發銀行北京地區大額存單當前產品已經售罄,目前“沒有額度”,想要存大額存單可能要等到12月初。
劉銀平表示,受市場利率自律定價機制約束,普通定期存款利率調整存在限制,大額存單利率管理則相對寬松,尤其是假結構性存款受到嚴格監管后,大額存單的攬儲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王偉表示,雖然市場整體流動性向好,但目前一些中小銀行仍面臨一定流動性壓力,部分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通過大額存單進行攬儲,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大額存單的收益。
劉銀平還指出,相比一般存款,大額存單具有一定優勢。一方面,大額存單不受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約束,能夠突破存款利率上限,利率高于一般存款;同時,大額存單流動性更高,部分大額存單提前支取可以靠檔計息;此外,相比一般存款,大額存單計息方式更為靈活,按月、季度、年度、到期一次性付息均可。
理財子公司紛推產品 收益優勢顯現
記者注意到,伴隨各大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給銀行理財市場帶來了一些新變化,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有望更加豐富。截至目前,已經有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開業,包括5家大型國有銀行和光大、招商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另外,有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籌建之中。目前五大行理財子公司已經發行了理財產品,其中工銀理財產品最多。
從產品類型來看,目前理財子公司產品仍以固收類產品為主。記者登錄中國理財網發現,截至11月20日,銀行理財子公司合計備案162只理財產品。其中固收類產品占比約六成,混合類產品占比約四成,僅工銀財富一款產品顯示為純權益類產品。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內,理財子公司主要任務在于投研能力、系統建設等方面的搭建和提升,對權益類投資還需要適應的過程。但隨著監管政策引導以及理財產品加速凈值化轉型,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將逐步沖破固收領域,向混合類、權益類以及衍生品類市場延伸。
從收益情況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收益率高于傳統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例如,11月15日,農銀理財首只產品——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農銀“安心·每年開放”第一期出爐,產品比較基準為4.12%,起售價為1元。中銀理財近期發行的一款混合類理財產品,比較基準為4.3%,也是1元起即可參與投資。
“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中,一些混合類產品中也配置了部分權益類資產或金融衍生品,風險等級普遍較高,且期限偏長,所以整體收益水平要高一些。”劉銀平說。
王偉強調,對于投資者而言,無論是投資哪種理財產品,都首先要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的理財觀念,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結合自己對收益以及流動性的偏好進行產品選擇。在選擇凈值型產品時,要關注金融機構的投資管理能力、產品的資產投向、過往業績。保守型投資者可更多配置銀行的現金管理型產品、貨幣基金等,平衡型和激進型投資者可適當配置債券類、混合類、權益型產品。此外,投資者需持續提升自身投資理財知識儲備。
標簽: 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