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與金融機構不斷融合的大環境下,信用卡業務成為銀行金融零售轉型的重要抓手,隨著近些年數字科技的逐漸滲透,信用卡行業也已邁入數字化運營新時代。 越來越多的銀行牽手金融科技企業不斷地推出“聯名卡”或“聯盟卡”,例如:招商銀行相繼與京東合作推出了小白信用聯名卡;與騰訊推出了QQ會員招行聯名卡;中信與淘寶合作推出了中信銀行淘寶聯名卡等。
銀行的信用卡運營正在從傳統的“跑馬圈地”向“精細化經營”轉變,其服務也不再只靠流量,而需要在獲客、風險管理和客戶經營層面全鏈條的數字化服務。
近日,國內首個信用卡數字化運營聯盟成立,京東數科與銀聯數據聯手區域銀行、頭部互聯網平臺成立“菁卡生態聯盟”。
數字化運營能否助力銀行信用卡解決痛點,10月21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京東數科副總裁區力,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證券日報》:當前,銀行數字化運營服務不斷迭代,而金融科技企業在服務“蛋糕”的爭搶也異常激烈,我注意到,今年以來京東數科一直在發展信用卡相關業務,且重點關注區域性銀行,這是應對同質化競爭的手段嗎?
區力:京東數科已深度參與銀行數字化轉型,可以面向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提供從IT基礎設施搭建,到能力輸出,再到開放場景對接的全流程的數字化服務。推出信用卡數字化運營服務是京東數字科技數字化企業服務戰略加速落地的重要一步。京東數科旨在整合內部優勢資源,進入信用卡運營市場,最終為C端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我們的優勢不只是給權益、導流量,而是真正的共建,全鏈條能力開放。此外,對于區域性銀行來說,在當地有非常好的資源優勢,并深耕當地市場,對客戶的消費能力、需求非常了解。對于區域性銀行來說,限于品牌、成本等因素,更是面臨無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問題。聯名信用卡的推出,就是要為區域性銀行打造一張權益豐富、亮點突出、品牌影響力強的標桿產品,從而成為撬動整個信用卡業務、打造自身品牌影響力的有力抓手。
《證券日報》:您認為,在破局中小銀行信用卡業務運營難題中,金融科技企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相比傳統信用卡發展模式,數字化運營具有哪些優勢?
區力:當前,銀行和商戶之間發行聯名信用卡的需求都存在,但是點對點對接,耗時耗力且難度較大,很難形成有效的資源整合,也阻礙了大部分銀行和商戶的連接,急需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和平臺出現,“菁卡生態聯盟”正是基于一直以來在信用卡數字化運營方面的經驗,承擔了這種平臺樞紐的角色,給銀行和B端商戶提供整套標準化的解決方案,促使銀行和B端商戶的資源快速整合。對于C端用戶來講,之前每家聯名卡的產品申用流程都不盡相同,用戶體驗很難做到易用和統一;且基本只疊加銀行和合作方2方權益,很難對客戶的高頻場景形成相對全面的覆蓋。“菁卡生態聯盟”就是以標準化平臺的方式讓聯名卡的產品體驗達成統一,且在原有聯名卡權益的基礎上,加入京東數科和更多合作方場景和資源的整合,實現多方權益的打通。
《證券日報》:在“菁卡生態聯盟”中,有銀行方、京東數科、銀聯數據、還有一些消費場景方。各家成員的權責能否詳細解釋一下?同時我注意到,2017年開始京東數科已跟銀聯簽署戰略合作,目前是否雙方是否已經進入更深層次合作?
區力:信用卡產品本身是一個信貸的工具,所以里面有很多的參與方。重要的參與方是銀行,因為它具有發卡牌照、另外核心系統的提供方,目前是銀聯數據主導市場,這是兩個先決條件,其他一些合作商則是消費場景方。京東數科在中間其實更多的是起到一個連接的作用,我們未來希望成為很好的開放平臺,既能夠在外面連接很多的場景,同時這些場景也能夠通過我們快速地連接很多銀行。另外,其實“菁卡生態聯盟”就是與銀聯戰略合作很重要的亮點,也是這幾年跟銀聯合作的重要成果落地。另外,像人臉支付等新興技術的基礎能力建設方面;普惠助農金融服務領域,都已經開展合作或試點。
《證券日報》:對于信用卡業務來說,銀行積累發卡量只是第一步,后續包括分期、取現手續費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后期京東數科主要還有哪些接入,風控上會有體現嗎?
區力:信用卡這個行業,我自己認為它會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可能一開始是跑馬圈地,所有銀行都在發卡,中間會有一些調整,很多的銀行進入了存貸管理時代。但是我覺得更多要回歸到客戶經營、客戶的存量管理方面,所以,中國的信用卡行業在精細化客群管理、精細化產品管理里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京東數科也希望在這個進程中,為整個行業和市場發揮更加積極的一些作用。在風險控制方面,以“菁卡生態聯盟”為例,借助京東數科多年消費金融經驗累積的強大金融科技能力,將為合作銀行提供全面服務。幫助合作銀行提升風控系統與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水平,在優化客戶體驗的同時提升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
(李 冰)
標簽: 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