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理財產品將逐漸從銀行剝離出來,理財子公司也將與基金公司、券商等在資管市場上直接競爭。”
一個“新物種”的來臨,或將顛覆整個行業生態。
8月8日,農業銀行全資設立的理財子公司——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農銀理財”)的產品揭開面紗。至此,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農銀理財五家理財子公司都已正式進入運營階段。
而隨著理財子公司相繼開業運營、上架新產品,意味著22萬億元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正式步入“轉軌期”,資管市場翻開新的篇章。
他的到來也讓基金公司們備感壓力,紛紛在產品轉型、提升用戶體驗上忙不休……那么,未來的資管競爭格局將呈現何種形態?
五大行到齊
隨著農銀理財新產品發布會的舉辦,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理財子公司及其新產品已全部亮相。
同時,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杭州銀行及寧波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也在緊鑼密鼓籌建中,還有更多銀行在陸續參與申報。
從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原因上看,多數銀行的說辭大致類似,比如可實現理財業務專業化經營,有利于強化理財業務風險隔離,推動銀行理財回歸資管業務本源,符合國內外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趨勢。
“除監管的鼓勵外,相比傳統理財,理財子公司在投資范圍、投資門檻、銷售渠道等方面有一定優勢也是主要原因。”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理財產品將逐漸從銀行剝離出來,理財子公司也將與基金公司、券商等在資管市場上直接競爭。
從目前披露情況來看,各家銀行機構對于理財子公司的主攻方向規劃則是各揮所長。
例如,農銀理財的特色系列產品包括惠農產品和綠色金融(ESG)產品;而坐落于廣東深圳的建行旗下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則謀定大灣區大資管業務,對外發布了建信理財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指數。
“理財子公司化后,預計業務資源將向頭部集中,形成‘一超多強’格局。”農銀理財董事長馬曙光在發布會上表示,各家理財機構在客戶群體、資金體量、渠道資源方面不盡相同,可在產品研發、流動性管理、產品銷售方面加強合作。
特點大掃描
理財子公司從出生便注定它的與眾不同,作為銀行理財業務的“接棒人”,其兼具“公募+私募”的超級牌照屬性,既傳承了銀行渠道、資源優勢又具有更廣闊靈活的投資范圍,起點不可謂不高,前景不可謂不廣。
揭開理財子公司這一全新“物種”的面紗,看看他們的產品都有何特點?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觀察,目前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更類似封閉式基金。根據產品說明介紹,多數產品特征為:投資門檻低,僅1元起投,產品期限在1年以上,具有開放日及為期7天至1個月不等的募集期。整體來看,相較于傳統銀行動輒萬元起投的理財產品,更接“地氣”,但較公募基金的“隨進隨出”,流動性略遜一籌。
例如,工銀理財推出的“鑫得利”恒鑫固收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4.6%(年化),期限501天,起投金額1元,開放日為8月8日,募集期為8月5日至8月12日,為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
同樣,建信理財推出的“乾元-睿鑫”科技創新封閉式凈值型產品也宣稱,1元起購,期限3年,業績比較基準為5.8%至8.5%(年化),募集期為7月19日至8月19日,主要布局的是權益資產。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理財子公司較長鎖定期是暫時的,后續不排除推出能夠更兼具流動性的產品類型。”
不過,蘇筱芮指出,從風險管理角度講,長期投資能夠盡量避免短期較大幅度的價值波動,實現較穩健收益,并對投資人理性投資存在正面導向作用,也能促進“去剛兌”理念的逐步形成,起到過渡作用。
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從目前理財子公司產品的投向看,部分還包括權益類資產,比如未上市公司股權等會導致流動性受到一定限制,這可能也是此類產品期限更長的一個原因。”
貨基受沖擊
新對手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來勢洶洶,貨幣基金最先受到沖擊。
從交銀理財、工銀理財推出的固收類產品收益率來看,1元起售的銀行理財完勝貨幣基金。比如,交銀理財穩享一年定開1號業績比較基準為4.2%,工銀理財“鑫得利”系列的1元起售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在4.5%至5%之間。需要指出的是,業績比較基準并非是“預期收益率”,也不是最后實際收益率,是作為收益率的參考值。
反觀貨幣基金,隨著資金面的寬松,這類產品收益率下行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660只貨幣基金中7日年化收益率的中位數只有2.36%,僅14只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能保持在3%之上,且貨幣基金規模也出現縮水。
“理財子公司將會對發布同類型產品的基金公司帶來相當程度的沖擊,從而倒逼基金公司轉型。”蘇筱芮分析,從渠道來看,理財子公司依托母公司資源,在線上線下均有獲客優勢,對同類業務機構的單一獲客方式(例如純線上)形成沖擊。
從技術來看,部分有實力的大行不但擁有理財子公司,還擁有金融科技子公司。蘇筱芮預計,未來,資本、人才、渠道、技術等要素,將加速向頭部理財子公司流動。
那么,未來的資管市場是否會形成理財子公司一家獨大的格局呢?
對此,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盡管貨基收益率不及銀行理財子公司1元起售的固收類產品,但在流動性方面仍然占據優勢。從投資期限看,銀行理財子公司1元起購的產品,較普通銀行理財產品略長,一些固定期限產品的存續期甚至在5年以上,而無固定期限產品一般是季度或年度開放一次。相對來說,貨幣基金要靈活得多,主流貨幣基金均支持隨時申贖。
記者注意到,為了應對挑戰,各家基金公司紛紛從貨基的流動性優勢入手,提升投資體驗,開通貨幣基金的實時提現功能,部分公司甚至將一些新開通實時提現功能的貨基最低申贖份額降至0.01元。
“理財子公司存在超級牌照優勢,會吸引外部要素加速流動,但如果基金等機構能夠就自身業務做好戰略規劃集中發力,仍存在突圍機會。”蘇筱芮稱。
另外,某大型公募基金經理曾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競爭的存在也能夠促進金融機構做出更多創新與改變,研發更能滿足客戶投資需求的產品,也會帶來新的合作機會。”
標簽: 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