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科創板的機構投資者中,公募基金和券商無疑是絕對的主力,截至目前,共有18只科創主題基金獲批參與科創板股票的配售和打新,另外,多家券商推出了券商資管計劃參與科創板打新和二級市場交易等。隨著科創板開市,券商和基金無疑將摩拳擦掌,在科創板的舞臺上大展身手。
不過,面對科創板這一嶄新機遇,其他機構投資者雖不具備直接投資優勢,但也不甘缺位。如除公募基金和券商外,銀行也紛紛高調推出“科創理財”產品,并著重強調投資門檻僅“1萬元”。
那么,銀行理財投資科創板有哪些優勢,各產品又有何特點呢?《證券日報》記者比對了目前市面上6款可查詢到理財說明書的“科創主題”銀行理財產品,發現不同產品實質參與科創板投資的差異巨大,比如不同產品間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差別有9倍。
權益類資產投資
比例上限差9倍
自6月14日,招商銀行睿遠進取一期(創新增益)理財計劃(以下簡稱“睿遠一期”)推出以來,截止到目前,《證券日報》記者初步統計,市場上共有6款科創板理財產品已經完成或正在募集。按照募集規模上限計算,將超過50億元,其中最新產品為工銀理財·“全鑫權益”量化策略科技創新552天封閉凈值型理財產品(以下簡稱“工銀理財量化策略科創”),其從7月18日開始募集,7月24日募集結束,7月25日成立。
相對于投資者直接投資科創板的50萬元門檻相比,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主打“低門檻”牌,如6款產品中有4款產品的個人投資者申購門檻為1萬元,并以1000元遞增。僅招商銀行的睿遠一期的起投額定到了10萬元,并以1萬元遞增。招行在該產品說明書中明確表示產品“面向招商銀行私人銀行客戶、鉆石客戶和招商銀行認定的零售高凈值客戶發售。”另外,郵儲銀行的“郵銀財富·債券2019年第163期人民幣理財產品”起購門檻為5萬元。
不過看似多數科創板理財的金額門檻不高,但是仔細查詢發現,其對投資人的門檻要求其實并不低。多數產品都將風險等級定位“中等風險”,同時將銷售對象確定為風險承受能力為“平衡性”及以上的投資者。由于科創板理財產品中投資科創板的部分為權益類投資,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多數風險偏好較低,這一判定將不少追求穩健投資的銀行投資者排除在外。
相對于公募基金等直接投資科創板股票,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由于不能直接投資股票,因此上述6款產品則主要通過配置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產品,通過后者參與科創板打新和科創板股票二級市場交易獲益。不過記者發現,幾款產品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差異巨大。其中,中國銀行的中銀策略-智富(封閉式)2019006、中銀策略-智富(封閉式)2019005,招商銀行的睿遠一期投資權益類資產規模的比例都為“不超過80%”,而也有產品權益類投資的比例不超過8%,投資比例上限差別有9倍。
有產品
“超額收益全歸客戶”
從產品收費上來看,記者發現,幾款科創板主題銀行理財產品的認購費、管理費等費用相對投資科創版的基金產品和券商資管產品較低。幾款產品的固定管理費和托管費多數按日計提,普遍基于產品前一日凈值,固定管理費按照年化0%-0.6%提取。托管費則按照年化0.02%-0.1%計提,產品認購費(或銷售手續費,服務費等)則按照認購規模的0%-0.5%計提,產品多數不設贖回費。
但是由于銀行理財多通過其他資管產品投資科創版,由于雙重收費的存在,盡管銀行已盡量減低相關費率,但是其費用負擔相對其他產品恐怕仍不占優勢。
對此,融360研究院分析指出,科創板基金和科創板理財相比,各有優勢。首先,一般來講,銀行理財的科創板配置比例相比公募基金的配置更少,所以科創板銀行理財收益波動小,基金收益波動大,但在行情好的時候基金收益更高;其次科創板基金門檻更低,一般1元起購,且不需要網點面簽,操作更方便,而銀行理財的投資門檻一般為1萬元,且主要針對高凈值客戶;第三,科創板基金一般有三年的封閉期,在封閉期之前贖回時,有較高的費率。但科創板理財最短封閉三個月或半年時間,所以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資金流動性要求選擇不同的產品,以免造成收益受損。
此外,記者比對發現,不同產品對待超額收益的態度也相差明顯。中行推出的中銀策略-智富(封閉式)2019006、中銀策略-智富(封閉式)2019005業績比較基準為4.65%,不過兩款產品超出部分按照超額業績分成比例30%收取超額業績報酬。而工商銀行推出的工銀理財量化策略科創則明確表示“投資管理人不收取浮動管理費,超額收益全部歸客戶所有”。但也有產品稱“超出業績基準部分算作管理費”。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 理財